顺学漫溯道“清欢”

2015-04-29 00:44姚姝颖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教者散步语文课堂

苏轼的“人生有味是清欢”,流露出对喧嚣生活的远离,对清茶淡饭生活的向往,这种“清欢”非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林清玄笔下“清淡的欢愉”,也表现出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不奢求物质条件,更注重心灵的品位。“清欢”作为人们追寻的一种高境界,不仅应该表现在生活中,也应体现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上。

宗白华先生毕生倡导散步美学,他曾在书中这样写道:“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如此这般散步的感悟,偶有所得,却也闲暇恣意,恰是与“清欢”的心境不谋而合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遵从自己的心意“散步体验”,在缓步徐行中走进意蕴悠远的文辞篇章,偶有采撷,引发感悟回想,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清欢”所在。

反观现今语文教学,本应删繁就简、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却变得华而不实,本应达成“教学相长”合力的学习探寻却成为教师一厢情愿的话语占领。因此,“以学为核心,我们该怎么教?”这一教学命题再次走入我们的视线。在散步美学的思想观照下,我们亟待将目光聚焦在以学为核心的教上,由循文而教向顺学而教,在顺应童心、放慢脚步的课堂漫步中,使学生富有灵性地觅得语文的本味,努力打造至真至朴至美的“清欢”的语文课堂。

在向文本深处漫溯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时拾起的一枝“鲜花”,或沿途欣赏时偶遇的一枚“燕石”,当作学习时最为珍贵的“回念”,浅入深出地将学习的涟漪直抵心灵深处,无痕而有效,其中,“呼应”策略的有效使用是一条重要的路径。“呼应”是语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在一唱数叹的环环相扣下,直揭文章主旨,达到回环往复、升华主题的效果。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渗透“呼应”这一教学策略,或随教学的整体架构,以主旨解读为切入点,进行中心词句的呼应;或随文本留白的合理生发,以拓展领悟为创新点,进行情境片段的呼应;或随情感脉搏的张弛跳动,以品味诵读为着力点,进行生本情感的呼应……语文教学“呼应”策略的有效使用,不仅能在无形中架起一张立体的而非线性的文本结构网,还能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一场自主的真诚晤面。

一、清逸地踏寻,张扬儿童语言建构的灵性

语文课堂中阈于方寸的、流于形式的、僵于论说的“呼应”,会使教学缺失灵动的美。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一篇名为《最佳路径》的课文,文章所提及的迪斯尼路径的设计正是将路径选择的权利交给游人,让他们自由地踩出小道。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路径又是什么呢?对学生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让他们释放着儿童固有的天性,以清逸的脚步、从容的姿态,如散步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徜徉于文本和课堂间,教师顺而不纵,扶持有度,应该就是教学的最佳路径。学生踏寻出语言学习的自主之路,获得自我言语的建构和提升,这是语文教学呼应策略回归“清欢”的一种应然追求。

1.扣准文脉方向,细节生发,顺而不纵地呼应

“教难于学,乃因教所要求的是:让学。”学生要在文本的广阔天地诗意地栖息,需要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由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呼应策略的“清欢”,应透露着不着浓妆粉饰的质朴之色,教者扣准文本的脉络方向,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找寻答案,于细节之处凸显生发,在自然贴切的表情达意中与文章主旨问题相呼应。

我曾观摩过一堂《爱如茉莉》的教学。教者围绕“从哪里感受到爱如茉莉?”引导学生在文中自读品悟,寻找相关语句。从“包饺子”和“紧握着手”两处动作细节入手,对重点语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朗读。在教学末尾,通过细节描写的回顾与归纳,“爸爸妈妈的爱就像这茉莉,流淌在细节中,一个细节、一个动作都流露出茉莉般的真情,这种爱看似平淡,却真情永久。”再次呼应文本流露的浓浓情意。如此,学生在自由的场境中建构着适合自己的语言表达模式,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中,实现了教者的导与学生的学交相辉映的文本“呼应”。

2.渗透学法指导,解放有度,有法可循地呼应

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的“六大解放”。语文课堂上的清逸踏寻,需要学生学法与教师教法的呼应,需要教者在不着痕迹的指导下达成学生愉悦、自主、扎实的学。学生学习路径选择的解放,也要有合情合理的教学法则与之呼应。

薛法根老师在执教《匆匆》一课时,自始至终都能稳步渗透传统的学法指导,融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在批注式的阅读教学中将讲与写有机统一起来,将感知与认同巧妙“呼应”。当学生达成合理的、获得大家认同的感悟后,教者会及时提醒学生将其记录下来。观课的教师不禁感慨:这不正是儿时的记笔记吗?薛老师在板书时精练的中心概括、关键的时间轴呈现,把学生从以往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书本、看投影、看黑板)中释放出来,提纲挈领的板书与学生关注感悟的焦点遥相呼应,在解放中感受着学而有法的“清欢”,这正是教者别具匠心的体现。

二、清浅地潜沉,拓宽儿童思维跃动的疆域

“呼应”既不能浮于文本,做无关痛痒的无效肤浅呼应,也不能陷入咬文嚼字、过深挖掘的泥沼进行过度的呼应,这些都不是语文教学散步美学所倡导的漫步姿态,更达不成“清欢”之境。建立在教者“匠心”之上的“呼应”,需要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潜心沉思,通过清浅易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进行合乎儿童心理与生理特征的思维跃进。

1.延伸文本场境,留白呼应

“呼应”策略并不是把语段进行简单的叠加,相互对应与重复,而应建构在文本解读需要的基础之上,有时我们还要扩大“呼应”辐射的场域,在合理的留白处进行适切的拓展延伸,智慧地做“加法”。

我在执教《九色鹿》第二课时的时候,就巧抓“皇榜”这一留白作为突破点,设计了一张带有文言色彩的悬赏九色鹿的皇榜,让学生仿佛就置于喧嚣的街市中阅读这一幅生动鲜活的布告。课堂上通过媒体播放皇榜宣读的录音,学生的学习兴致立刻高涨起来,他们设身处地地联想调达见利忘义的心理状态,从而引入对文中调达、九色鹿形象的读悟分析。在教学末尾,我再次采用留白呼应的手段,由“皇榜”导出,请学生为明白了真相的国王拟一份皇榜,将国王的旨意昭告天下。学生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所观所感,更有学生沿用了上课伊始皇榜中的文言文格式,于创新中将“呼应”策略的效能发挥到极致。学生在由激发入境的“皇榜”到鼓励充分言说的“皇榜”中,有了指向集中的欢愉体验。

2.打破常规思维,研讨呼应

教者漫步在字里行间,考虑过深,“呼应”则艰涩突兀,考虑过浅,“呼应”则低级无趣。教者平日在进行“呼应”策略的考量过程中,既要有基于“散步”的质朴,也要有基于“灵性”的匠心之举,即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换一种“呼应”策略,在文本里慢慢地走上几个来回,在合宜的地方回眸转身停驻,做一番学生思考能力可及,却又能跳出固有模式的尝试。

曾对一位教师执教的《田忌赛马》第二课时印象深刻。他一反以往照本宣科带读赛马布阵过程的方式,对田忌和齐王赛马的排列对阵以表格的形式将六种可能存在的对阵方式一一进行了列举,由学生填写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的输赢情况,对列举的6种对阵情况做研讨、总结。学生在条理清晰的几率分析面前,既了解了孙膑方法之巧妙,更领悟到他深入思考、观察入微的品质特征。

三、清醇地体味,还原儿童情感绵延的本真

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曾这样解释语文课:“语文课是什么?何谓语文的本色,又何谓本色语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人间有味是清欢,改变了原汁原味的语文“呼应”,学生的情感体验总会带着某种附加的杂糅。因此,在慢的艺术中,教者应本着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的原则,让学生在质朴的本色语文中清醇地体味情感的起伏变化。

1.激发感性共鸣,入情呼应

以抒情的心性,用入情的方式呼应学生内心情感的波动,遵从儿童的心意,激发感性共鸣,是顺学而导的“匠心”所在。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没有支离破碎的步步追问,有如闲庭信步,平实而淡然。文中的训练点众多,但薛老师始终依循时间主线,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以情为抓手不断集中聚焦,链接生活场境,还原历经的匆匆感受,敞开怀想空间,开启“情动而辞发”的言说之旅。而“起床、洗手、睡觉、叹息”等时段的巧妙凸显,让学生随着情感的流淌再次与作者慨叹时光匆匆的心情相呼应。

2.巧抓倾吐节点,动情呼应

李吉林老师说过,在优化的情境中,儿童会经历“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这一连续的情绪生成到发展的过程。情感的激发、牵动、调整、推移,都需要我们潜心去达成、静心去守候。教者要把控好学生情感的冲动,巧抓倾吐节点,让他们在情感的弥漫中,动情呼应,渐入赏文佳境。

周益民老师执教的《九色鹿》第二课时,引人入胜的“法宝”就在于他巧妙地抓住了文本隐匿的情感爆发点,通过动情呼应,让学生尽情地倾吐内心感受。“把心放到文中,哪些内容让你竖起大拇指?哪些内容让你想踹上一脚?哪些内容让你心跳加速?哪些内容让你松了一口气?”这些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喷薄而出,在畅快淋漓的读、悟、言中,将对文本的情绪体验随教者巧妙的情感梳理相结合,情与情呼应,心与心相牵。

语文“呼应”策略而引发的教学的“清欢”,应体现在对童心呼应的静心守候,体现在“以学定教”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引领,体现在“散步美学”观照下的课堂自然的生成。顺学而漫溯,才能作为文本漫步时偶得的“回念”,而经历一段自然而美丽的历程。

(姚姝颖,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2260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教者散步语文课堂
散步的收获
散步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