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玲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历史原因、国情影响、自身的特点,大学的发展之路历经波折,但也在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走通识教育和专识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努力改变当前的状况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教改革;教育发展;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9-0030-01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从一个高等教育落后的国家变成了现在的高等教育大国。不过,有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试图结合中国教育历史的变迁探讨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其教育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变迁。尽管有像孔子、孟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及其教育理念的出现,比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孟子提出教育目的在于个体内在的“觉醒”,但因各方面的约束,这些很好的教育理念有时并没有被重视和广泛实施。清末高等教育出现,一些学子外出留学,带回较好的教育理念,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大学学位制度和毕业考试制度的制定,我国高等教育有了雏形。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普通高校数目不断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由于各省发展情况的差异,影响了大学的分布,高校大多数分布在东部。而独立院校、高职类院校的区域分布情况,就更不均衡了。
二、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原因,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可谓是一路坎坷。从清末开始出现高等教育,新中国成立后有了量和质的飞跃。20世纪末,大学开始扩招,直至出现大学城。在这迅猛发展的背后,又有哪些问题伴随而来?
1. 有时可能存在不公平现象
(1)地区上的不公平。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东部领先西部,使得高等教育在东部有更好的条件去发展,导致东西部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区域性差异,也导致地方上人们接受教育的不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以及接受教育后的结果上都有一些不公平现象存在。(2)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我国高等教育相继出台“985工程”“211工程”。这些重点大学,都能得到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而所有的优势,势必对优秀师资及考生带来很大的吸引力。这样不断发展下去,高校之间可能就会出现差距。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距可能越来越大,不利于一些高校健康发展。(3)招生政策不公平。高校的招生政策的不公平,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大学招生并不是按照考生成绩作为唯一的依据,还会考虑到大学所在省份的升学率。如果在本省招生分数低,在外省招生分数高,就会导致不公平的招生结果。
2. 教育结构问题
学科的发展和地位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决定,社会对某方面人才的需求量大,相应的学科就会迅速发展,这样该学科的在校人数就相应增多,相反,则应该减小该学科的规模。高校经历了扩招以后,各学科之间的比重和地位并没有多大改变,导致有的学科毕业生毕业后难找工作,而有的学科毕业生供不应求。
3. 教育质量问题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虽然高等教育发展很快,但教育质量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扩招使得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大学不仅应重视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还应重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程度。有一些学生甚至企业抱怨学非所用,教与学、学与用的脱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质量提高。
三、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
高等教育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与文化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问题。现就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1. 更新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
结合时代特点,大学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管理部门也应该更新管理方式。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大学应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大学应以学术为主,教师对大学教育教学应该有一定发言权。在科研经费和教师职称评定等方面,要科学合理,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2. 调整学科结构,打造自身特色
很多大学直接复制了办学模式、学科和专业设置,其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计一模一样,没有自身的特点。个别大学如果无底线扩招,将使得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学在学科设计方面应该做出重大调整,结合所在地域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打造自身的特色,培养具有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3. 大力推进通识教育
一些高校过于重视专业教育,而忽略通识教育。尽管专业教育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但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不仅只是经济的发展,还必须推进文化的发展。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深刻影响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历史原因、国情影响、自身的特点,大学的发展之路历经波折,但也在不断进步。高等教育的改革应该走通识教育和专识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努力改变当前的状况和发展方向,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尧,刘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教育与现代化,2009(01).
[2]王义遒.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3).
[3]田虎伟.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问题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7.
[4]侯定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流变[J].复旦教育论壇,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