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假设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2015-04-29 19:20魏均
成才之路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一个精彩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深入文本去把握文章主旨。教师需要运用问题教学法进一步引导,在学生无疑处设疑,并从学生认知的需要及深度解读文本的需要来进行问题假设,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高效地、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灵活,更富有实效性。

关键词:问题假设;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78-01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同样也是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一个精彩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深入文本核心去把握文章主旨。

一、从学生认知的需要来进行问题假设

问题假设的创设,实际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情境,并且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虚拟的生活情境,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把文本思想与现实联系起来,把自己假设成作者,以文本的内容来反思自己反思现实。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题目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假设(对于题目就提出假设性问题的,每位阅读者都应该且都有能力去得出自己的不同于文本和他人的个性答案)。所以,教师们一般都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同学们只剩下三天光明,你打算怎样度过?……以引导学生切身的思考,让他们学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懂得感恩,懂得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做到了学思合一。

语文教材所选用的作品大都文质兼美,不少作品由于所处时代局限或者作者本人表达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常常有许多神秘的留白处,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再创造的余地。而学生的再创造总是从满足自己的情感表达需要出发,因此从学生情感表达需要来假设问题,不仅能促使学生对原著的主题思想、创作技巧、语言风格等有一种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情感的对话。

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们熟悉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二、从深度解读文本的需要来进行问题假设

文本的主题是作者在文本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意思,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理想。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去正确理解文本主题是阅读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为了在作品中表情达意而采取有效艺术表现手法即写作技巧。编入中学教材的阅读文章都有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写作技巧,而有的文章的写作技巧特别贴近中学生的世界观、艺术观,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写作技巧的分析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借鉴写作技巧,又可以拓展阅读文本的资源,因此是十分必要的。贾岛的诗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既说明了好词佳句的得之不易,更强调了词句锤炼的重要性。对文章语句的赏析训练其实是对学生辨析式思维的训练,笔者认为应该把这种训练成为阅读教学的常规训练。因为通过分析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我们发现运用辨析式思维赏析语句的试题常见诸于试题当中,并且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运用辨析式思维赏析语句的通常问法是:某词(某句)好在哪里?假如把某词(某句)换成另外的句或词,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不同?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经典美文时,学生被优美的语言所陶醉,认为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请学生分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中“钻”好在哪里,“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放在句末?当然,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做进一步假设:如果把“鉆”字换成其他字,如“长”字好不好?如果把“嫩嫩的,绿绿的”放到“小草”之前形成正常语序,效果怎么样?并请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钻”描绘出的是初春时节小草的生长状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的形态和颜色描写得惟妙惟肖,让人感觉小草就像是一个新生儿,稚嫩、可爱,充满了希望。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采用了倒装的语序,原意是“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然而仔细一读,倒叙的句子比较有感情色彩,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与爱怜之情。只有在假设中,学生才能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运以及“钻”这个词和倒装语句的妙处。

总之,问题假设蕴含着对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和考究,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全面提升阅读教学境界的教学方法。青少年正处在思维的活跃期,在教师长期合理假设的示范和启发下,学生自己也会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假设。这些假设,只要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教师应该倍加爱护。课堂问题假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自觉地、高效地、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使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灵活,更富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瑞萍.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1(03).

[2]张萦.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11(08).

作者简介:魏均(1971-),男,河北承德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好“留白”,扎实语言实践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提升职业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