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新”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15-04-29 00:44张玥芳
成才之路 2015年18期
关键词:微创新机械基础创新精神

摘 要: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机械操作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加强“微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

关键词:微创新;机械基础;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13-01

“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单点突破就叫“微创新”。这是商业商业广告对“微创新”的解释。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也需要发挥“微创新”精神,提升中职课堂教学实效。众所周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职课堂教学的核心要义,机械基础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职业基础学科,它既富有理论性专业内涵,更突出了其实践性的学科特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平衡机械基础学科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两翼,是每个中职教师都需面对的共同课题。“微创新”首先是继承,其次才是创新,继承主要是继续机械基础的理性和共识部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常用机构还是通用零件,其内在理论基础如动力学和电学等依然不容忽视,因此掌握适量的理论基础,对于在实践中的“微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微创新”于课堂教学呢?

一、以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微创新”

创新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一个学生经历“发现——研究——探究”的心理认知过程。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催生学生“微创新”的温床。对于中职教学来说,要切忌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而要放手发动学生,相信学生有创新的潜能和潜质,要让学生在“好玩”中想出新亮点、新方法,而不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来审判学生。研究性学生并不是研究人员或专家的专利,只要是独自发现、别出心裁的想法,不管是否成熟,是否符合教学标准,都应让学生试一试、尝一尝,达到自我发现的快乐。其实,无论是重大科学发现,还是微不足道的妙计小招,只要是学生以前没有的感想、经历,都可称之为“微创新”。在实际教学中,中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客观实际,如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和上课的习惯还不尽如人意,但他们动手能力强,而且善于思考,勇于想出“新点子”,喜欢以求异和创新的思维来审视机械操作。教师一定要顺势而为,以研究性课堂学习为其创新搭建新平台,并不时地加以鼓励。例如,在机械基础中的铰链四杆杆机构这一章节,教师可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让学生观看开动着的铰链四杆机构演示,并让学生动手观察、研究,获得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并怀着新奇,带着兴趣,在实践中激发出富有创新火苗的想法。

二、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微创新”

1. 利用实物情境教学

在机械零件(螺杆、螺母、齿轮、轴、轴承、键和销等)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以实体的零件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既对其原形有所了解,也能找出其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为实践操作中可能的借鉴创新埋下伏笔,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讲凸轮机构时,我就以一架玩具钢琴为例,在学生欣赏优美的音乐时,轴上的鼓轮转动,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小凸轮便有次序地拨动长短不同的弹簧片,钢琴就会发出优美的声音,这一发现使很多学生叹为观止,纷纷问出一些富有创新性的问题,尽管问题较幼稚,但它却是创新的种子,里面孕育着创造的精神内核。因为它唤起了学生心底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

2. 以问题营造创新氛围

在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自身教学的优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自我的观点,这些都是创新的种子。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依然没能吃透机械基础的课程标准,有时只是照本宣科,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觀能动性,只要看到学生操作与教材相左,就一棒子打死,显然这种做法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背道而驰。

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富有创造性的呢?这主要看问题本身能否激起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能否激起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欲望,能否让学生产生联想,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机械的构造原理、方法和运行之道。如在复习四杆机构压力角的概念时,笔者就提出了三个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微创造精神:(1)何为压力角?(2)什么样的机构或传动具有压力角?(3)最大压力角的具体位置?然后再以这三个问题为主轴,让学生展开联想,并收集、分析答案。教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以一颗包容心对待学生的“微创新”。

三、整合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自主“微创新”

创新不是盲目的无中生有,也不是不顾基础和平台的凭空想象,而是不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在已知的认知结构中,教师要根据机械构造、机械设备、机械功能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机械基础知识,在机械工作和生产中重新整合课程资源,取得效益的最大化,夯筑课程内涵,创造性地为社会服务。同时,要坚持以“实用”为经纬,寻找适切的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微创新”。例如,在讲解螺旋传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避虚就实,少讲其应用特点,将重点笔墨放在其构造特点、差异、功能优势上,从而激发学生在生活课程中创造性地运用滚珠螺旋传动的机理功效。

参考文献:

[1]柳义皎.机械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1).

[2]赵焕英,李文彪.浅析“微创新”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方法[J].科技资讯,2014(19).

[3]洪少华.基于创新教育的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职教论坛,2014(11).

作者简介:张玥芳(1978-),女,江苏宜兴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机械基础教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微创新机械基础创新精神
企业微创新与平台化组织结构
龙湖 试水“微创新”
情境化教学在机械基础中的应用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议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
基于FLASH的《机械基础》课件设计与制作
让“微创新”为数学教学打开一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