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斌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求知求真的重要时期,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是当今一项重大教育工作,加强班级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目前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程。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 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成才的导师。班主任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修养,言传身教,强化班级管理,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努力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的得力实施者是班主任,班主任因此被誉为班级工作的舵手、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生成才的导师。如何高效地开展班级学生的德育工作呢?
一、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起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的内容追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地调整与充实。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价值观既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又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还有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班主任要通过自觉学习,深刻领会它们的内涵,然后在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中点点滴滴地言传与身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逐步感知这些价值观的要义,并在具体的生活小事中不断地矫正自己的言行,循序渐进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习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班主任做事的态度与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引导学生。“引导”的字典意义是:引路与指导,引路的意思就是教师前面走,学生后面跟。比如,在学校组织的升国旗唱国歌的活动中,班主任要以庄严肃穆的情态站在学生前面,行注目礼,用洪亮的嗓音唱国歌,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就不会左顾右盼或者嬉笑贪玩,就会崇尚老师的行为,模仿老师的举止去做,并在不断的实践中理解爱国的涵义,并把爱国思想落实在这种生活细节中。指导的意思是教师指引方向和传授方法,学生按照老师所指的方向和传授的方法自己去做。比如,老师说:请每个同学给大家都讲一个自己诚信的故事,看谁做得好,讲得也好。学生听了这个任务后,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讲自己所做的诚信故事。
二、注重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
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主要指文明的习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需要老师在反复的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班主任要细心地去发现班级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简洁地给学生讲一讲这种行为什么不文明,怎样做才算文明,并加强学生对各种行为的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使学生的行为形成一个较高的动力定型。这就需要班主任狠抓学生养成教育。为了达到这些要求,班主任必须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全班学生制定一些班训、班规、班纪等,这样学生就会心中有规格,行为有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等等,还需要班主任制定适度科学的惩戒措施,因为违规不受处罚,个人的本能就会强制自己循规蹈矩。例如,在班级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甚至无理取闹,对于这类学生,如果班主任听之任之,那么这些学生的行为就会“泛滥成灾”,影响他人。
三、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的品德
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如教室、楼道墙壁或校园宣传栏张贴科学家画像或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等,这些都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特意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文化,用心感悟这些文化,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中。同时,要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艺、体育等班队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影视作品,努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抓住元旦、“六一”节等节日庆祝活动的有利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四、因材施教,培育学生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了解孩子——这是教育学理论和实践最主要的结合点,是对学校集体进行教育领导的各条线索的集结点。”学生的思想(下转 36页)(上接 85页)发展、年龄特征有一定规律,又有各自的个性、优点和不足,他们的行为又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需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调动他们道德修养的积极性。班主任通过观察、交流、分析材料、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每位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兴趣爱好、文明习惯等,找到适合学生特点,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德育工作是育人之本,是对学生固根强本的基础工程,班主任既要扎扎实实地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又需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和探索新路子,才能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