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敏
增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支持力,途径是多元化的。从教师素养分析,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是前提,学情分析和诊断能力是基础,激励和导学策略的智慧应用是关键。加强教师自身专业建设,懂教善教才能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开发学习资源、投入课前预习;课上主动参与自学、主动参与质疑、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参与评价;课后主动完成课外作业和实践体验的能力。以往,我们对教师支持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策略研究较多,忽视增强学生学习支持力的教师内因探究。其实,教师的支持策略表现为一种隐性存在,并相对稳定。而教师内在素养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增强教师对学生学习支持力,涉及到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支持策略的智慧应用、对学情系统掌握的途径选择等诸多因素。因此,需从教师专业发展观视角分析,增强对学生学习支持力的教师因素,并不断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才能增强支持效果。
一、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是教师增强支持力的前提
要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支持的能力,教师需要对学科知识、相关技能要求有深刻和灵活的理解,还要掌握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是怎样产生这种联系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专业伦理规范作为自身成长的伦理要求,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其中包括专业伦理、学科知识、文化素养、教学能力、指导能力、工作态度、参与意识、合作能力以及课堂内外的全部工作。就学科知识而言,斯坦福大学舒尔曼教授提出教师应掌握七类知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背景知识,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观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知识。其中学科教学知识是核心。如果教师能融会贯通,那么支持学生学习时才能得心应手,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才容易被学生接受。
为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2014年无锡市崇安区教研室编写了《中小学学科建设指南》,从教师专业的视角对各学科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包括掌握学科核心课程目标、课程范式和教学策略等,如对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好习惯、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种好的阅读思维、一篇好作文的“五个一”学科素养目标,并对各学科关键目标进行了解读和提出了实施建议。教师如能认真研读,深入领会,那么教师就能具备先进的专业理念、综合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专业能力,增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支持力。
二、提高诊断学情能力是教师增强支持力的基础
巴班斯基认为,经常地、全面地、系统地研究学生,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前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个体智力、学习基础及学习心理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所谓学情诊断往往只是学生学习基础的起点分析,作为教师备课时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依据,并以此组织教学活动,这一点显然十分重要,但教师诊断学情仅于课前就谈不上系统和全面地了解学情。
笔者认为,教师应有课前、课上、课后全面了解诊断学情的意识和技能,如学习前,要关注起点、基础和学习潜能;学习中要诊断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和交往状态,教师要具备根据学生此时此境下的学习和思维状态提供学习支持的能力;学习后要具备分析诊断学习结果,是否还有学习潜力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包括全面观察、仔细聆听、敏锐询问、收集和分析学情信息的能力,更要有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假设教学目标,重新筛选学习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知识技能的内在结构。课后教师应具备分析学习结果,有的放矢地选择、编排新的学习目标的能力。所以,系统诊断学情旨在为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并使最近发展区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中,这既是增强支持力的基础,更是在此基础上支持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三、智慧应用支持策略是教师增强支持力的关键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学习过程是利用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导行当前学习的新知识,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这种学习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而教师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力的策略应该是智慧的、艺术的。诸如,生活性、虚拟性、形象性、直观性的学习情境创设策略;引疑、质疑、解疑、释疑等学习问题设计和呈现策略;表达、讨论、合作、互助、分享等合作学习策略;随机灵活的赏识、鼓励、期待、示范等支持性评价策略等。支持策略的智慧应用,其宗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下转 115页)(上接 76页)主动参与,发展学生深度思维,优化学习过程,达成学习目标。
支持策略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对介入时间的智慧选择,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将要放弃退缩时,讨论中学生意见不一发生争论时,学生疑惑不解急需帮助时,教师都应适时介入,通过点拨、启发、示范、追问等方法进行“问题导学”,搭建思维桥梁,让学生在“生生互导”和“师生相导”中主动学习探究,亲身经历成功,依靠自己的经验得到觉得最信赖的知识,增强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力。特别是在教学重点难点处,教师不仅要重点加入,更要以独特的智慧,善于抓住师生、生生讨论中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的引导应贴着学生思维行走,当学生的思维偏离主题迷失方向时,教师应适当提醒,巧妙追问,让学生明睛清神,柳暗花明,如学习型组织倡导者彼得·圣洁所说:在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为此,教师应具有“祝贺失败”的修养。好的“问题导学”艺术不仅表现在知识上,更表现在学习意向的激励和唤醒上,引发主动学习的激情,使课堂成为充满情感、充满智慧、充满变化的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