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素养是支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力量源泉。情感具有对象性,小学教师情感素养包括对小学教育的责任感、对所教学科的喜爱感、对小学生的关爱之心、对同事的团结之心和对自己的悦纳之心。师资培训和教师自修是小学教师提升情感素养的两种重要路径。
小学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情感素养在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中具有的独特意义和价值。朱小蔓教授在20世纪初提出了创建我国情感师范教育的构想,认为情感师范教育既要注重师范生本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个性气质的培育,也要强调师范生有情感交往能力与技巧。[1]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也明确地把“教育信念与责任”作为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实际上,“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2]情感素养是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内容。
一、情感素养是小学教师胜任教育工作的前提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3]事实上,从事任何一项工作或完成任何一项任务,没有情感支撑的话,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小学教师要胜任小学教育工作同样需要他们具备情感素养,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小学教育本身是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精神交流的活动。从根本上讲,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师生之间精神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小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亚斯贝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天性”。[4]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交流”,“我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人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就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5]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正处于成长过程之中,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健康成长和发展更需要来自教师对他们的精心呵护、倾心关爱和鼓励。这意味着小学教师必须具有洞察小学生情感变化以及跟他们进行情感沟通的能力。
2. 情感素养是小学教师积极投身教育工作的内在力量。小学教育在国家的教育事业中处于奠基地位,在个体生命成长中也处于奠基地位,小学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也会深刻地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小学教师由对自身所肩负的责任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成为他们投身教育事业的动力。斯霞(1910-2004)是我国特级小学语文教师,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小学教育事业。她在《我为什么终身要当小学教师》一文中说:“教育,就是这样的一项事业,她不断地造就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如果把整个教育看作是一座宝塔,那么,我们所从事的小学教育是这座宝塔的基础、底层。任何一位登上宝塔顶端的人,都不可能逾越这一基础教育阶段;任何一个有文化、懂技术、又作为的劳动者都要接受最基础的教育……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只要你是勤勤恳恳地问心无愧地工作的,当你满头银丝、额上密布皱纹,不再和孩子一起学习、工作、生活、玩乐时,你可以自豪地说:我已把我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我在建设祖国的社会主义大厦中已添过砖、加过瓦,我尽了我所能尽的力量。这时,你会感到自慰,因为,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你。”[6]正是因为斯霞老师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鼓舞着她在小学教师岗位上工作了一生。1958年起,她承担小学“试行五年制”的试验,效果显著,并总结出“随课文分散识字法”,同时还提出了“童心母爱”教育思想。从斯霞老师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情感素养正是支撑小学教师积极投身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
二、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暗示情感素养缺乏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是指小学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低落、身心疲劳、成就感低等综合症状。有职业倦怠倾向的小学教师容易出现工作不负责任,对小学生不够关心,做事敷衍了事,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工作效率和质量低等现象。近年来,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经引起大家的注意。李冰和赵守盈等分别对上海市和贵阳市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从总体上看,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并不严重,但是存在明显的倦怠倾向。[7]对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水平的对比研究发现,城市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农村小学教师。[8]这些研究均表明,虽然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不严重,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暗示小学教师存在情感素养缺乏倾向。这是因为从根本上来讲,小学教师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小学教师获得一定数额的工资报酬,使其基本生活得到物质保障,小学教师工作还是一种事业,小学教师在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工作和生活,获得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自我实现。从后一种意义上来讲,支撑小学教师积极投身小学教育事业的是他们内在的情感素养。也就是说,只有小学教师具备积极的情感素养,就能够让他们持续地对小学教育事业保持热情和信心,也能够不断地发现小学教育工作中所蕴藏着的乐趣,愿意跟小学生快乐地相处,并用心呵护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从中体验和享受到为师的快乐和幸福。因此,不论是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小学教师自身来讲,培育小学教师的情感素养是克服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根本选择。
三、小学教师情感素养的构成
客观地讲,情感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个体对某个对象的态度反映。在职业生涯中,小学教师需要面对的对象主要包括小学教育工作、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工作、小学生、同事,以及自己。小学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需要生成的情感素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对小学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从国家层面来讲,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直接制约着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以及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从个体生命成长历程来讲,小学教育在个体发展中也居于基础性地位,直接制约着个体对生活的态度、对世界的认识,以及生活习惯的养成等。小学教师要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对自己所肩负的小学教育工作从内心深处产生强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小学教育工作。
2. 对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工作的喜爱感。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中心工作,小学教师主要是围绕教学工作开展教育活动的。如果小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工作比较喜欢,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和快乐,那么,他本身就真正融入了学科研究和教学之中。这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说的,“一位真正的科学课教师是一位反思着科学,探索着科学的自然属性和自然界的科学的人——一个真正的科学课教师是一个体现了科学,身体力行的人,从一个强烈意义上说他就是科学”。[9]达到了这种境界,教学工作本身已经变成了小学教师生命成长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现了教学和自我生命价值的统一。
3. 对小学生的关爱之情。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10]由于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正处于成长之中,这就意味着小学教师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心灵上的呵护和关爱,还要学会明察秋毫,细心洞察小学生情感上的变化和起伏,能够给予他们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更要允许小学生出现错误,以包容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
4. 对同事的团结之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具有个体性,但是在现代学校组织环境下,从总体上来讲,教育还具有集体性。这意味着小学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自我,还需要面对同事,以及跟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跟同事相处中,要尽量避免矛盾和利益冲突,相互团结和互助,相互理解和支持,达成共识,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这种相互支持性的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能够使小学教师身心愉悦和放松,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 对自我的悦纳之心。小学教师面对自我的情感和态度也是其专业成长过程的重要构成部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每一个小学教师来讲,要充分地认清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既要肯定自己身上的优点,也要承认和接受自己所存在的缺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悦纳自己,并在不断的努力中克服缺点,扬长补短,逐步走向完善,力争做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小学教师。
四、小学教师情感素养的生成路径
“情感属于个体的内在性向,具有内隐性,往往会受制于情境,而且常常会有自我冲突”。[11]小学教师情感素养的培育也是一个不断冲突和矛盾,循环往复,自然生成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情感素养的提升,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从教育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在师资培训中对小学教师情感素养的要求做出规定,更需要小学教师自身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在日常的教育生活实践中完善自我,积聚胜任小学教育工作的内在自信和力量。
1. 师资培训。目前,国家在小学教师资格认定中主要强调的是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小学教师情感素养还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正因为在小学教师资格认证中缺少关于教师的情感素养方面的要求和规定,致使一部分缺乏对教育工作、所任教学科应有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的人,可能是仅仅是出于寻找一份工作的需要,或者是看到教师职业相对比较稳定等原因进入到了小学教师队伍之中。由于他们缺乏教师应有的基本的情感素养,他们无法正确引导小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这些小学教师还会由于缺乏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内在持续动力,不仅他们自身在教师岗位上无法获得长足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会耽误和贻误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际上,有学者早就指出:“对于师范教育者而言,师范生的敬业精神、对于教学的热爱是职前教育选拔的主要标准”。[12]因此,国家在小学教师资格认证中要尽快把情感素养作为申请小学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提上议事日程显得非常迫切。但是,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情感属于人的内在精神性向,它具有很强的内隐性,所以我们在对教师的情感素养状况的测评就不能像测评知识或技能那样可以直接采用量化的方式,而是要更多地借助质化的方式,用案例分析、故事讲述等来对职前教师的情感素养状况做出评定。只有把情感素养作为申请小学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小学教师的情感素养的提升才会受到师范院校和教育部门,以及小学教师自身的高度重视,而且也才会把那些真正喜欢小学教育工作,真正关爱学生的师范生吸纳到小学教师队伍中来,不仅使他们在小学教师岗位上获得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以及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在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中增设情感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也有助于提升小学教师的情感素养。在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中可以增设情绪心理学,也可以给他们提供关于情感、情感教育方面的论文、著作等文献资料。这既包括师范院校在给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中开设情感教育相关课程,让小学教师在职前掌握情感教育相关理论和知识,也包括在职后的小学教师培训中开设情感教育相关课程。小学教师通过学习情感教育方面的课程,能够了解和掌握人的情感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情感的发展特征。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不同,不同年龄段或学段的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是不同的,需要教师掌握不同年龄段或学段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才能够做到因“龄”施教。而且,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感发展也会存在差异,教师还需要了解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特征,才能够做到因“性”施教。还有,现在社会发展加速,生活变化也加速,学生生活的环境也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增多,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数量在增大,还需要教师学习家庭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学等课程,研究不同生活境遇的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总之,在师资培育中增设情感教育相关课程是小学教师提升情感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2. 教师自修。对于小学教师来讲,当小学教师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份事业,前者只能够为他们提供物质保障,后者才能够为他们带来精神富足,当他们把小学教师工作当事业来干的时候,他们才能够把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跟小学教育工作联系起来,并在其中得到自我实现。实际上,能让小学教师把小学教育工作当事业来干的前提是他们对小学教育工作本身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小学生饱含关爱和喜爱之情等,这些内在的情感素养才是他们获得专业成长不竭力量的源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职前小学教师一定要把自己是否喜欢小学生和小学教师工作作为职业定位的标准,在职小学教师也一定要不时自我反思自身是否已经拥有小学教师理应具备的情感素养。总之,小学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和领悟到情感素养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中的价值和意义。
小学教师的情感素养是一个逐渐生成和提升的过程,小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其著作中在论述反思性教学问题时,他把人们的行为分为“常规活动”和“反思活动”。在他看来,常规活动是循规蹈矩,反思行为则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进行为向更理性和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对于小学教师来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缺乏反思意识和能力的话,他们的工作永远都是平铺直叙的,也不可能取得任何进步;但是,如果他们能够对教育实践进行经常性的反思的话,他们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辨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相应地,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也会提高。对于小学教师来讲,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不断反思,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会逐渐深化,对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的处理要更加得当,对小学生情感变化的洞察会更加敏锐,从而促进自身情感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创建情感师范教育[M].江苏高教,1994(3):39-41.
[2]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2.
[3]列宁全集(第20卷)[M].人民出版社,1956:255.
[4]亚斯贝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5][苏]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毕淑芝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10.
[6]斯霞.我为什么要终身当小学教师[M]. 人民教育,1987(Z1).
[7]李冰.上海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研究[M].师资培训研究,2004(2).
[8]张丽华.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M].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
[9]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 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1.
[10][苏]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毕淑芝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3.
[11]马多秀.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
[12][英]克里斯托夫·戴.保持激情:成就优秀教师[J].教育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