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4-29 15:38张风格
大观 2015年2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研究职业教育

张风格

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重点项目,立项编号:ZJA14174,立项题目: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现行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所教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预期差距大,学企双方价值取向不同,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探索新型、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包括培养目标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狭义的培养模式指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职业教育是以学科知识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校职业教育虽然有助于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由于人们重理论,轻实践,不仅教学内容远离职业世界,而且教学场所脱离工作情景,致使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形成。因此,企业界总是抱怨学校的教育内容远离工作世界,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三、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学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010年11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计划中提到: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评价模式。创新教学环境,重点建设现代化“技能教室”,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

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深人人心,在办学定位、指导思想等方面目标不够明晰,办学理念囿于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

2.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缺乏市场调研,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人才市场岗位标准脱节,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需要难以对接,没有按照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不够明确。

3.专业教学体系有待完善。专业设置方面,各专业每年都在按照市场需要、招生情况进行调整,但专业课程设置、课时比例、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调整滞后,专业教学体系条理胜不强,没有体现专业特色。

4.职业岗位能力有待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缺乏对职业和岗位进行系统的分析,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的生存能力、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不强,学生人文素养较低,就业竞争力不强。

五、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1.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合理专业设置,提高培养质量。首先,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说即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市场,合理、灵活地设置专业。同时邀请企业、行业从业人员参与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当中来,以保证开设专业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相对稳定性。其次,通过课程改革、整合等方式对传统专业学科进行升级改造,使原有专业适应行业、企业的新需求。再次,鼓励学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及深造,招聘富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双向互动加速建立一支适应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学校传授的理论知识紧贴生产,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此外,还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制度,以标准的职业资格及技能鉴定制度规范人才培养,指导课程改革,以国家职业标准来衡量和检验教学质量,从而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2.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科学性、前瞻陛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由模块化课程方案、模块化课程教学措施和模块化课程评价办法三部分组成。結合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合格标准为目标,按照行动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能力本位方法,整合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通过构建、不断实施和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势主要有:强化技能教学,全面提高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以实践教学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完善“订单”培养模式,整合资源,改善实训管理。通过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校企共享的公共培训中心、实训基地,更合理利用各类设备,杜绝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积极引进企业严格的设备管理办法,提高生均使用设备时间,保证实训设备工作效率,延长实训设备使用寿命。

认真检讨“订单式”培养的利弊,以就业为导向,从行业、企业出发,优化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长线”及“短线”两种培养计划。以“短线”模式缩短培养周期,强化专业技能熟练程度,提高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效率,以符合企业“快捷高效”的要求;以“长线”模式拓宽专业知识面,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细化特殊专业技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贴近行业“宽面长效”的发展需求,改善原来“就业口径窄、岗位适应性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的不足。

4.突出职业能力,强化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形成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要科学调整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加强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注重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改变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互脱节的现状。为达此目的,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实践性教学设施。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培育固定的实习基地,作为实习场所,组织好各种形式的实习。其次,要相应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教学目标和训练内容应根据各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中的相应内容、紧贴生产(工作)实际而制定。根据教学目标,将训练内容按各项标准进行细化,尽可能创设或模拟实际生产(工作)环境,加强素质教育,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提高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3)

[2]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教职成(2010)13号

[3]童卫军,范怡瑜.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研究职业教育
论新《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