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 宋文君 周鸿蜀 张庆华 陈菲
通过对重庆市中心城区42所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教研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教研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为提升中心城区区级教研活动质量提供基础和参考,使区域性教研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推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为了解重庆市中心城区教研工作的现状和学校教师对教研的真实需求,对教研工作现状及发展需求展开调研,旨在为提升区级教研活动质量提供基础和参考,提高区域性教研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从而推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重庆市中心城区共42所中小学学校。
2. 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每个学校随机发放问卷10份,总计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8%。
(2)访谈法:对42名中小学校长逐一开展关键人物访谈,从中心城区教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教研工作的具体建议两个方面,了解基层学校对教研工作的真实需求和建议。
问卷采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1. 重庆市中心城区教研工作的经验及亮点。
(1)基层学校、教师对教研工作认同度较高。在调研问卷中,67.7%的教师希望教研员在听课评课后,给予教法上的具体指导;66.7%的教师希望与教研员作为合作伙伴,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56.9%的教师希望教研员给教师提供教学相关信息和资料;75.3%的教师希望教研员到学校上示范课,47.6%的教师希望教研员深入到校听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这表明学校教师愿意与教研员一起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课例观摩和主题培训交流方式备受教师推崇。调查显示,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们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教研活动或方式是课例研究、经验交流和主题培训:84.1%的教师认为课例观摩是最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69.2%的教师认为经验交流也很重要;66.1%的教师喜欢有专项内容的主题培训。在访谈中,学校领导也提出:教研活动研究的问题要从师本出发,教研引领要针对教学的瓶颈问题,立足一点,沉到更小的问题,跟踪教研。由此可见,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实践都应放在重要的位置,基于课堂、案例的教学实践研究、互动交流最被老师认可。
(3)区域教研联合体发挥了区域优势,提升了教研品质。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新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实现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研员在教研工作中探索出很多有价值的教研工作机制和方法。如新教师的一对一帮扶、区域集体备课、片区学校的联合教研、高考(中考)的研究团队、学科基地建设、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等。在访谈中,一线学校对这些教研方式方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能够推广到所有学校、学科。
2. 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下校“蹲点教研工作”还待进一步加强。通过校长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学科教研员的下校蹲点教研工作开展作用不明显。一方面,个别教研员对于“蹲点教研”目的和任务要求不够明确,造成“蹲点教研”效果不够理想;另一方面,个别教研员没有按照要求落实“蹲点教研”的本职工作,对下校蹲点教研工作重视不够。
(2)区域性教研在内容安排、方式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显示,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方面,77.4%的教师希望听有主题的公开教学研究课,66.1%的教师喜欢有专项内容的主题培训,62.5%的教师认为一个阶段活动要有一个确定的研究主题。大多数教师认为参与实践对于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84.1%的教师认为课例观摩是最有效的方式,其次,69.2%的教师认为经验交流也很重要(见图1)。
调查还显示(见图2),一线教师认为目前教研活动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教研活动方式单一(60.5%),教研活动形式需要创新和改进(67.7%),需做到形式多样化;由此可见,改进教研活动方式无疑是今后教研工作的一个重点。
(3)集体视导的指导仅限教师个别指导,对教研组建设发展建议不够。
在问卷调查的教师中(见图3),认为集体视导效果较好和有效果的占299人(76.7%);认为效果一般的被调查者有84人,占21.5%;对集体视导无效果的有7人,占1.8%。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基层教师对集体视导持肯定态度;被调查者认为集体视导中课堂听课和评课环节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交流沟通能更充分是老师乐于接受的;同时被调查者也希望教研员能提前做好调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建议,学校领导层则希望教研员对学校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学科教研组建设等。
四、讨论与建议
1. 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加强教研工作专项督导。首先建立教研指导工作优质高效的评价体系,重视对教研员工作意识形态、业务能力、参与程度、综合素养等进行考评;其次是健全激励机制,强化责任意识,科学厘定业绩与行为考核的比例,考核结果直接与评优评先、经费配置和福利补贴挂钩,激发教研员的内在发展动力和工作积极性;再其次是开展常态化的教研工作专项督导,依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每三年一轮对全区整个教研工作进行专项督导,确保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教研工作的优质、高效,确保教研队伍的高质量建设。
2. 加强下校“蹲点教研工作”管理,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蹲点教研工作就是要求教研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尤其是深入普通教师的日常课堂去发现问题,与教师共同研讨、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教研工作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和教研员自身的深层次提升。要做好蹲点教研工作,首先要进一步明确蹲点教研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比如了解学校课程实施情况、卓越课堂推进的现状,参与学校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组织听课、评课与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教辅资料的使用、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等等。其次,对学期初的蹲点学校安排要征求教研员需求和教研员学期工作安排计划,便于更好的下校指导工作。再次,加强蹲点教研的管理工作,要求教研员下校后将蹲点情况反馈表及时反馈回进修校相关管理部门。
3. 创新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模式。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教研工作方式也应当随之发生改变,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研工作要变以“检查”“管理”为主转为以“研究、鼓励”为主。由此可见,创新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是适应教师教研需求的需要,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首先以课例(基层教师示范课、基层教师研究课、基层教师同课异构、教研员示范课等)展示为依托,开展有明确主题、以课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通过多向互动对课例进行深入研讨,有针对性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其次,在教研活动形式上,教研员要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开展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段范围、不同教研形式的教研活动,探讨以校为本的教研方式,增加互动式的教研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有意识地让青年教师和薄弱学校、薄弱学科教师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
最后,深入开展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模式,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培训、教研的双重任务,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教研员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共性问题,并将问题梳理成教研和培训的主题,从该主题切入,以促进同类问题的解决为最终目标。教研员还要组织研究团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以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反复的实践研究,最终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然后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升华,作为教师职后培训的重要资源纳入培训课程体系,形成培训课程。
4. 确定主题开展集体视导,增强集体视导的有效性。集体视导是针对学校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系统性的视察与辅导,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根据调研的情况,在进修校组织的集体视导活动中,各学科、学段教研员关注得更多的是课堂教学,采取听、评课的方式与上课教师完成交流和反馈,为学校领导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仅仅如此,集体视导的作用没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现代化教学视导理念的落实应在互信、专业、参与的基础上,首先要建立教学视导是一种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观念,基层学校要参与教学视导工作,在集体视导前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主题,视导前与教研机构充分沟通和交流,视导工作中立足研究主题,围绕研究主题,加强不同学科的专题研讨,以提高视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其次,教研员要深入教研组,参加校本研修活动、了解教研组建设、参与教学质量分析等工作,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集体视导工作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成为基层学校所必需。
5. 充实教研员队伍,打造适应区域发展的教研团队。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要求,需要围绕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专业学习、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的教研指导工作。首先要发挥基层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研员,增强教研队伍的力量;其次,组建学区教研联盟,开展学区教研活动,发挥学区“就近灵活,贴近实践,易于操作”等明显优势,开展以活动为载体的学区教研,增加教师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的机会;再其次,要依托学科基地、学科中心组形成学科骨干教师团队,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促进和带动一批骨干教师成为未来的名师。
参考文献:
[1]谢向阳.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河南科技:上半月. 2012(5):41-42.801.
[2]朱晓颖.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 28,29.
[3]叶明党.关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职能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25):616.
[4]李丽桦,张肇丰.新时期教研员专业发展问题的讨论[J].上海教育科研. 2009(08)
[5]杨百良.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初探——兼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