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娟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教育部长袁贵仁2013年3月7日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明确指出,教育中国梦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历史过去了二千五百多年,在提倡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性的今天,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仍是个沉重的话题,也是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一直以来,我校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孩子得到更全面充分地发展,实现人人有“出彩”的机会。
一、因循程度,分层教学实现最近发展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滴水就是一个海洋,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同一班级的学生,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存在着差异,就像是一棵树上长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如何使教育适应人的个别差异,先师孔子早说过“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道理;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让学生各有发展,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如我校以“以学定教,构建高效课堂”为研讨专题,通过理论学习、“三课一条龙”,问题诊断等形式,探讨如何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习方式、练习设计上关注个体差异,因势利导,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又如我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在“经典诵读”上,也进行学段的梯度推荐,一二年级以《弟子规》《三字经》为主,三四年级以《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为主,五六年级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另外,在推广“篮球”体育强项时,为了使篮球进课堂,得到普及,也设计了低年段到高年段学段间互相衔接的教学内容,从低年段的拍球、运球到中年段的传球、接球、投篮再到高年段的防守、战略战术,也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方法,体现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的评价理念。同时注意落实在平时的体育课,通过阶段测试、篮球比赛等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关注学生差异,因循现有程度与水平,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最近发展区,最终得到科学、充分地发展。
二、因循地域,开发资源培植特色发展
如我校——菊江小学,位于南安石井的最南端。菊江村,背靠大山,面临大海,与大墱岛、小墱岛、金门岛隔海相望。石井,也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菊江小学在这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十几年来,已逐步实现以书法、美术、手工为主的优质、稳定、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显著的育人效益。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立足教材,进行拓展和超越。注重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沟通课内外联系,降低学习成本,培植学校特色发展。
在音乐课中,融入了闽南童谣、南音、闽南语、中国鼓、竹竿舞。让闽南的传统文化与教材的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美术课中:对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进行收集梳理出几个主题,有以郑成功文化为主题的有郑成功纪念馆、郑成功碑林,海上视师等;地方景点的有高甲戏馆、宗祠庙宇、闽南古居、石井中宪第、码头渔船、青年闸妇女桥,还有附近的战地英雄三岛;日渐消失的农具如盐田水车、蓑衣斗笠、打谷机、石磨——一石一瓦,一草一木,无一不洋溢着浓浓的乡情、乡趣。具体落实到课堂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进行二度设计。有了一定的表现技法后,再利用课余,组织户外写生活动。如教学有关建筑的内容,先从教材入手,让学生欣赏、绘画,再联系本土资源,讨论闽南古居的建造特点,组织学生到村庄里的闽南古居群进行写生,同时也让学生接受乡土教育。
在手工制作中。走进自然,发挥地方优势。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聆听自然声音,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追寻闽南文化。沿海的孩子,他们的身上就散发着海洋的气息。海螺、贝壳、粘土及各种海洋的东西对他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孩子们与自然亲密接触,分工合作,采撷材料,在他们手下,一件件构思奇妙的作品,耐人寻味。
这样,因循地域不同,就地取材,进行特色学校创建,满足本土孩子发展的需要,让孩子们在传承地方文化、闽南文化做得更出彩。
三、因循特点,丰富活动搭建展示舞台
教育不是刻板的训导,而是教育生活的一种润泽。如果说校园环境是以静态形式呈现的一种校园文化,那么活动则是以动态形式呈现的一种校园文化。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从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展现自身的阳光活力。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展示舞台,引导学生全面成才。
如我校三个“五个一”活动。
(一)早会“五个一”。周一早会高年级学生每班轮流国旗下讲话;周二早会学校安全培训,或学生介绍如何防溺水、文明游戏等;周三早会进行学校展板“知识的海洋任你游”知识反馈,同学们把平时读书采集到的各科知识,包括诗词填空、歇后语、奥数题、英语句式训练等出题在展板上与其他同学互动反馈;周四读诵经典心得体会交流;周五早操后体育技能介绍或全校性队列训练。这样,一个月、一学期累积下来,学生的参与面很广,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学生间进行互动,大家感同身受、心灵共鸣,教育效果好。
(二)作业“五个一”。我校倡导“减负增效”,寒暑假的作业,不再是单纯的文化科。为了巩固发展我校的书法、美术、手工的办学特色,培养合格+特长学生,规定学生假期作业要做到“五个一”,即一张毛笔或硬笔书法作品、一张写生作品、一份手工作品(最好以海洋文化为主题)、一篇假期征文、一份社会调查。开学初学校举行相关项目的评比活动,在活动中总发现一大批学生初露锋芒,学校坚持普及+提高,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发展强项有针对性地培养。
(三)常态活动“五个一”。一年下来,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活动大致归为五类。及1、“三月学雷锋活动”;2、“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包括清明节扫墓活动、九月培育民族精神、十月国庆活动;3、“安全教育日、周、月”活动;4、“科技文化艺术节”,项目有棋类、作文、演讲、计算机、短跑、歌唱等,最后以六一文艺汇演结束;5、“红五月读书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很丰富,学、看、议、写、动相结合。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适时适地充分挖掘其潜能,搭建出彩舞台,实现我校“全面育人、发展个性”的培养目标。
四、因循特长,多把评价尺创造成功机会
“教师面前无差生”、“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如我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以“呵护童心,培优转差”作为研讨的专题进行深入探讨,让学校教育“星空璀璨”,在“学雷锋活动”中评出“文明之星”,在“红五月读书活动中”评出“阅读之星”,在“科技文化艺术节”中评出“科技之星”“艺术之星”,在体育运动中,评出“体育之星”,在期末除了评选“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还评出“进步之星”。 “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学校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多一把评价的尺子,为学生的潜能开发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这样,学校教育如“繁星灿烂”,朗朗而耀眼,人人可塑造、人人能“成功”。
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和非常强大的应试教育,追寻中国基础教育梦,让我们从现在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