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 立德树人

2015-04-29 00:44苗吉堂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品德立德德育

苗吉堂

创新德育放在首位,是学校教育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培养人才需要创新德育来树人。

新世纪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道德水准的高低,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命运和未来建设事业的发展。“依法治国,①立德树人”,本身就是提高国民道德水准的需要,教育要先行。在教学中如何实施“立德树人”,创新德育工作呢?我在实践中认识到:

一、更新观念,增强创新德育的时代性

新世纪是中华腾飞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继续改革、扩大透明开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深化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滚滚大潮不相适应出现的“余渣”也腐蚀到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拜金”主义也在诱惑着学生。小学中个别学生用钱买劳动,花钱雇别人替自己做值日,花钱雇别人替自己写作业或抄作业。小“皇帝”类型,发号施令、唯我独尊。种种畸形现象的出现,充分说明加强小学生创新德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严肃性已刻不容缓,也为学校德育提出了时代课题。面对现实做出选择,德育必须创新。

创新德育要以更新德育观念为先导,适应时代教育——立德树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治国、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教育必须承担重要历史使命,学校德育必须适应时代教育。

1. 创新德育是新时期学生培养品德素质的需要。新形势下小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一是小学生兴趣广泛,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接受的信息量大,需要培养中国品德、②“中国精神”和优秀文化,③“凝聚中国力量”;二是小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浓,在许多事情上不依赖师长意向,自己去辨别是非、美丑,需要培养法律知识、传统美德、荣辱观、生活经验,扩大知识技能;三是小学生崇尚实际,厌恶空谈,更多地着眼于当前现实,而不是将来的空想,需要培养有理想的人生和信念,牢固树立民族振兴责任意识;四是小学生交际范围相对较广,社会知识增多,有较强的参与意识,需要培养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走中国道路”。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世纪的高度,从培养21世纪新型、合格、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出发,适应时代要求,更新德育观念,把创新德育的水准端正。

2. 创新德育是与时俱进的德育需要。创新德育是把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及时纳入学校德育目标和引入教材资源中,使学校教育同步与国家发展战略,再通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授给学生,从“三个代表”至“科学发展观”到今天的“中国梦”,新理论、新信念的指导,需要学校创新德育培育出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新品德素质人才。新品德素质人才有高尚的情操、遵规守法崇高的品德。只有品德好,社会才会安定,才会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但不违法犯罪的人并不一定具备好品德,有时会违背道德。创新德育就是要培育国家发展需要的品学兼优、遵规守法、乐于奉献、快乐人生的人。他们能在各个岗位上凝心聚力,为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做贡献,带动好风范,传递正能量,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3. 如何更新德育观念,适应时代教育要求呢?

(1)要更新德育的任务观。大多数小学教师认为,想办法管好管住学生,使他们循规蹈矩,就算完成了学校的创新德育任务。这种观念降低了创新德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小学创新德育不是管好管住学生,不是培养书生,而是把学生看作是和教师一样平等、有人格尊严的人,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素质,使之良性循环,形成以品德为先,人人奋发、个个上进的良好氛围。

(2)要更新人才观。新世纪的好学生,要具备爱国守法、“四有”和全面发展的素质及德、智、体、美、劳的基础,还应具有和谐合作、科学创新和奉献精神,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高分数而缺乏应有的道德素质,此例不胜枚举,不符合新世纪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创新德育是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和时代性的。

二、改革创新,注重创新德育的实效性

习总书记要求教师⑥“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做贡献”。改革创新德育,是新时期学校工作的首位工作,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目前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困境,全面衡量,概括起来是“三化”、“两不”、“一个样”,即一般化,简单化,成人化;不联系小学生实际,不讲求德育实效;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一个样。教师看班教学、活动,管好管住学生不出事、肯学习、考出好成绩、竞赛拿名次就行。因此,大多数教师德育工作做得不少,效果却不够理想。重庆市“十岁女童电梯内虐待婴儿”事件;河北保定市清苑县温仁镇一少年坐在烈士陵园烈士墓碑上,并将一烈士墓碑踢倒。问题出在哪里?除了现行法律缺陷以外,说到底就是没有很好地研究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现实中儿童所能接受的德育要求。当然与家庭教育环境脱离不了干系,但是学校教育更重要,要从根本上克服“育德”形式主义的痼疾,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小学德育实效性不够理想的困境。

1. 在德育的适应性上创新。创新德育要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依法治国、立德树人的需要。增强适应性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是使创新德育从“天上”回到“人间”,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有章可循,让教育内容、教育步骤和教育形式更真实、具体、符合实际。小学生喜欢动,遇事欠考虑,易冲动犯错误。学生个体中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望子成龙心切,出现家长上门找教师、托关系,让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当官”管事,将来出人头地。孩子达不到满足心理有时会以死相要挟,这种不良风气,促使学生有错不愿承认,找理由开脱自己,归于他人,任性无礼等。小学阶段正是儿童向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四有”接班人,必须有个从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创新德育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把总的德育目标分解开来,把品德导向的大目标变为一系列具体的小目标,让学生看得见,够得着,努努力,能实现,逐步达到总目标的策略。从现象中寻找突破“症结”、“顽疾”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合的教育,⑦“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的新理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在共同实施教育中全程育人,教师要利用通讯沟通、家校联系会和家访等方式,引导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改变观念、转变思想,去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给孩子创造正确导向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和谐环境,不要让心态扭曲、心灵污染;不要助长孩子“旁逸斜出”、“不劳而获”,出现“妖梅病梅”以为美的现象。教师还要利用社会上的正能量——“鲜活”的榜样人物事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真正内化“公德”和社会责任感,内动自己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无论做什么,做个好人为人民服务。学校教育全员育人,横向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渗透创新德育,发掘蕴含在学科中德育资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德育的滋养与涵育。纵向强化品德课育德效能,法制课培养遵规守法习惯。把新时期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及时引入⑧《品德与生活》、⑨《品德与社会》、⑩《法制教育》教学中,把高深难懂的理论改用浅显的事例加以说教,把空洞的概念充实进丰富的内容之中,使儿童明白道理、心理健康、乐于向上、自觉纠正偏差,成为有修养的人。

2. 在德育的超前性上创新。创新德育要面向未来立德树人。培养实现中国梦具有中国品德、中国特色的新型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创新德育工作中既克服过去长期存在的“左”的倾向,又着眼于新世纪中国梦战略发展的未来。从儿童抓起,帮助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懂得将来肩负着为国家、为民族经济、科技、军事和综合国力竞争奉献、服务,成为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3. 在德育的实效性上创新。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立德树人,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理想之路。这就需要发挥创新德育作用,对小学生的创新德育:

(1)教师要做到“爱”。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做好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动力。教师要尽心做创新德育,善做创新德育,把创新德育的脑力劳动付诸于“育德”事业行动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思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内心需求、个性特征和成长背景。在学生有了缺点、犯了错误面前,教师要理性地思考、分析成因,用关心、爱心和诚心去疏导,使之敞开心扉与教师倾诉、交流,消除疑虑,主动愿意去改正,有时还要采用《未成年人保护法》来呵护学生,用宽容的态度去接纳学生,批评又不能伤害学生,学生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自我批评,走进老师,相信老师的帮助、教育和指导。学生有了进步要鼓励,给予力量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直至走向成功。爱是最好的教育,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丰富完善,成为人格健全有爱心品德的人。

(2)教师要做到“细”。需要教师有敏锐的眼睛,洞察细微,学生一旦有偏离轨道的迹象,用细心、信心、仁心、智慧及时修正入轨,不能发展成脱离教育立德树人这个引力。以大处着眼,用知识远见对学生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提出科学合理的、积极的建议,理性地看待和处理事物,“风物长宜放眼量”,学生领悟所得、不断进取,受益终身。从小处着手,剪枝修正,小中见大,点滴入微,精雕细刻。塑造学生端正做人,有品有德、做事成事有责任心。

(3)教师要做到“严”。严于律己,身正世范,做学生的楷模;“严师出高徒”,学生习(下转 159页)(上接 43页)惯严肃活泼地发展,有错必改。教师“理”与“礼”并用,拿捏精准到位,切入要害“药到病除”,不回避,不放纵,不迁就,不姑息,严格要求,使创新德育严谨朴实,一丝不苟,见成效。

(4)教师要做到“实”。从实际出发,施于每个学生适合的教育,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真切而实在地从根本上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动态,灵活运用创新德育,因人因事因时的不同,做到善实、善做、善成的有效教育。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长期的、连续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关注学生内心世界,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正和美育辅导,营造新的德育环境,塑造纯真完美的心灵,养成崇尚好品德的素质。同时,在实施创新德育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花拳绣腿搞形式主义,认真施教,务求实效。

综上,创新德育把适应时代人才品德素质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国梦打好坚实的立德、守法、树人基础,使伟大的中国腾飞发展,长治久安,走向未来。

注释:

①⑥⑦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教育时讯,2013.9.9.

②③⑤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3.3.17.

⑧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④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⑩《法制教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9.

猜你喜欢
品德立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