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重新起航

2015-04-29 00:44陈小英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困生心灵评价

陈小英

一、数学“学困生”的定义

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形成数学学习上的明显缺陷和障碍,从而严重影响学习过程,造成学习的停滞、倒退。这部分学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大致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自身的。转化“学困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增进师生情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而获得师生成就感的过程,这对于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因困难累积,导致越学越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点没学好,便出现了数学知识的脱节,学习的自信心明显下降,听不懂不想听,越学越困难不断掉队最终成为“学困生”。比如,学生连基本的乘法算理都没有学好,那后面的两位数乘多位数就有很大的困难了;同样如果分数的乘法没掌握,那就无法有效学习后面的分数乘除计算的知识了。

2. 因门槛过高,导致不得入门。在教学中因为教师教学方式欠当,给学生无形中形成了过高的门槛,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不得入门成为“学困生”。这主要包括三种情形:一是教学中教师功利思想作祟,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学,急于求成,一味追求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或对知识过于挖深挖难,反而使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有的干脆放弃;二是教师教学设计缺乏层次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往往设计的活动或问题偏难,从而导致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范围不全面,使部分学生达不到学习要求,日积月累,难以弥补;三是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乏味,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主动性、自制力差的孩子学习思想就游离于数学课堂之外了,学习自然无法入门了。

3. 因激励缺失,导致学无动力。教师教学中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有效激励和积极评价,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缺乏成功的体验,学生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学无动力丧失上进心。因此,重视教学素养的提高,给学生指明一条人生的追求之路,这是为师的真正责任。我们必须明白第斯多惠的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数学“学困生”的矫正策略

1. 心灵之约——转化“学困生”的情感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一位教育家曾说:“老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老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困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 激趣启思——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全班同学来说很重要,对于学困生来说尤为珍贵。因为学困生对学习通常有抵触、厌倦的消极态度,这种态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就需要进行精心设计、科学诱导,以较高的教学素养艺术性的实现对“学困生”的激趣启思。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小学生的求知心理特征,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数学活动来激发兴趣,如“口算比赛”、“小小诊所”、“聪明小博士评比”等。可把“学困生”分成小组,为他们设计特长比赛,根据他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逐渐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好之者”直至“乐之者”。当然,在数学教学中,激趣启思的手段很多。如多媒体激趣、情境激趣、人物激趣、活动激趣、笑话激趣、生活实例激趣等,这就需要我们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应用教学方式进行激趣启思,从而有效的焕发课堂活力,特别是教学学困生的求知活力,使他们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和谐共振。

3. 正面鼓励——转化“学困生”的实施关键。一般学困生学习缺乏自信,上课从来不举手或很少举手,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举手或主动提问,抓住时机,及时正面鼓励,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从心灵上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逐步融入课堂学习的快乐大家庭。

一方面,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关注优等生的发展,更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心中要有学困生的位置,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现状、心理特点,恰如其分地给予他们发挥空间,为他们的进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学困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学生肢体动作和脸部表情猜测出学生的内心反应,适当的调整讲课的方法、方式,全面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鼓励其畅所欲言,对于他们所提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耐心真诚地帮助他们找出困难所在,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进步成长。

4. 积极评价——转化“学困生”的核心动力。学困生一般在学习的持久性上都有所欠缺,所以他们的学习激情之火点燃后,如不及时加薪,那就会熄灭。对于学困生而言,最好的薪柴就是成功。一位教育名家曾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核心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欲望。”由于小学生在心智方面的不成熟,他们学习的成就感除了自身感受外,还很大程度来自于教师的评价和肯定,而且自身感受也会随着教师的评价出现波动。因此,教师对学困生的积极评价,犹如一把打开学困生探求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带给他们无穷的探究动力,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首先,教师要创造积极评价学困生的平台。这个平台的核心就是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哪怕他们获得轻微的进步、小小的成功,也要在不同场合着力给予表扬、鼓劲,让其产生一点“成功感”,从而使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足够多“低起点、小目标”的机会,让他们能“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乐于展示“才华”,逐步获取“小成功”,再通过教师积极评价的正面反馈,积“小”成“大”,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良好体验。

其次,教师的评价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体现教学智慧。教师的积极评价要发自内心、是真实的,从而让学困生和其他同学感受到你的真诚,否则教师的评价就会异化、变味,甚至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评价学困生进步时要智慧性的选取参考系,可以是横向的,可以是纵向的,可以是自我的,可以是集体的,一切要因人因事而异,切合被评价者的心理期望和其他同学的心理认可。

“学困生”是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永恒话题。数学“学困生”更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切肤之痛。毋庸讳言,教师是“学困生”形成责任的主体承担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担当,勇于剖析自我,要深信每个学困生都能获得成功,俯下身子聆听学情,在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间搭台阶,提供向上攀登的“阶梯”。用爱心去关注,用尊重去激励,用智慧去启迪,用科学去引领,让心灵重新起航,学生就能激发潜能,勇超自我,力攀数学的“高峰”,在不断的进步中以学习的喜悦感受生命的幸福!

猜你喜欢
学困生心灵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