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鹅湖之会看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构建

2015-04-29 12:46:22秦琰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秦琰

摘要:“鹅湖之会”是南宋时期一次著名的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所发扬的学术自由与独立,正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之一,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处在世纪之交成立起来的诸多新建本科院校已经成为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如何更好地寻求发展,历史留存不能丢。在此基础上,寻求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鹅湖之会;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3-0082-03

21世纪以来,中国以超速进入了高等教育大国,这一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功不可没。伴随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一批专科学校通过合并或独立等方式升格为本科院校,此批高校被冠名为“新建本科院校”,截止2012年5月,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844所(不含独立学院298所),其中新建本科院校310所,占普通本科院校的36.7%。高等院校的数量在急剧攀升,这一现象背后隐含的是社会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以及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应对社会急剧变化、适应未来竞争时的价值追求,如何把本校办好成为其终极目标。

如果说富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京大学,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大学,是我们一直以来向西方学习,并向传统致敬的产物的话,那么规模庞大的新建本科院校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而言,意义尤为重要。如何接续现在与过去,如何从容应对未来与竞争,是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升格、合并、更名现象背后体现的是新建本科院校对自身发展片面的规模及数量发展的迷恋。“新建本科院校究竟该如何发展”,只有在“历史的大尺度”下加以考察,才能确定自身的方位和坐标,才能找到自身发展的真正出路。“鹅湖之会”正是给予我们一面历史的镜子,以此去审视新建本科院校之发展选择。

一、“鹅湖之会”之精神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金华派巨子吕祖谦去福建访问朱熹。回程时,朱熹陪送他,游经江西铅山,在鹅湖寺做短暂停留。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长达十日之久。这次争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现在谈及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学术论辨,我们关注的不在于结果,而是他们论争本身留给后人的启发。

首先,就朱陆二人的学术观点来说,朱熹强调做学问,陆九渊强调做人。在朱熹看来,教人做学问要循序渐进,坚持从小学得洒扫进退应对式的涵养、读书、致知穷理工夫、即由小学而大学,由涵养而致知而力行,先泛观而后博览而后归之约。朱子强调一草一木的学习都很重要,日积月累,以此来共通世界万物之理。为此,朱子提出了系统而精深的读书学习方法。陆九渊思想来自孟子的二个字“养心”,也就是反省人们内在先验的道德观念,通过精神的修养来保存它,发扬它,使个人具有充分的自觉和自信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在他看来,即使自己无能、无势、无文化也要“堂堂正正地做个人”。这种人就是发愤图强、顶天立地、与日月同辉的“大人”,即孟子所说的“大丈夫”。[1]朱陆二人的分歧主要在此,鹅湖之会将这一分歧公开化、系统化、尖锐化,这是学术的一个进步。通过鹅湖之会的辩论,不仅朱陆之间,而且整个学术界都明朗了“尊德性”和“道问学”的旨趣异同。同时,鹅湖之会开启的书院讲学、讲会、会讲的风气,讲会制度类似于今天的学术研讨和学术讲座,这一形式倡导了自由讲学,各抒己见的精神。

其次,就其对“学问之道”的影响来说,两人同样学识渊博,践履笃实。朱熹对学术的贡献大,他勤于著述,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利于后人学习与遵从,。陆九渊对思想的贡献大,他高扬主体性,大胆怀疑,更具警醒作用,有功于思想解放。他们通过争论来辩明真理,消除分歧。

对于“尊德行”还是“道问学”孰为重的争论,结果并不重要,但却体现了朱陆二者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以及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德性与学问兼得的宝贵品质;同时学界名流可以放下架子,不同派别甚至是相对立的派别坐到一起,共同讨论学术问题,无论两派最后是否达成一致,事件本身已经尽显其价值,学术本来就是自由的,自由的学术就应该允许争鸣。这样的争鸣不是唯唯诺诺,是孟子所说“大丈夫”。1919年6月15日那一天,掌北京大学仅仅两年的蔡元培发表了《不肯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文中先生明确提出不任北大校长的三条理由:“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那里用呈,那里用咨,天天有一大堆无聊的照例的公牍。要是稍微破点例,就要呈请教育部,候他批准。什么大学文、理科叫做本科的问题,文、理合办的问题,选科制的问题,甚至小到法科暂省学长的问题,附设中学的问题,都要经那拘文牵义的部员来斟酌。甚而部里还常常派了什么一知半解的部员来视察,他报告了,还要发几个训令来训饬几句”;“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则”;“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大学任校长:北京是个臭虫窠。无论何等高尚的人物,无论何等高尚的事业,一到北京,便都染了点臭虫的气味”[2]。

蔡元培先生可以说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先驱人物。作为代表人物的他,是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有着传统文化中的“大丈夫”独立之精神,同时蔡元培先生是深受西方现代思想影响下的一代新的教育家,自由之精神,自为之意志也深深流淌在他的血液中。

二、现代大学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1990年,美国著名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其著作《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公司核心竞争力》)中对“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普拉哈拉德加里.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应该能为企业提供进入不同市场的潜力,对最终产品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同时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复制。在他们看来,核心竞争力包括两类能力:洞察力和预见力,这些能力有助于企业发现并能够掌握形成先行一步优势的事实或模式。

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适用性。一个企业如此,一个高校也是如此,特别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要想在激烈的高教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更是如此。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述肯定不同,但内在实质是一致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各院校长期经验、教训、知识、理念的积累,孕育于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深深融合于各院校内质之中,是难以被他人模仿和替代的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新建本科院校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竞争力各要素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本质的部分,具有价值性、创新性、独特性、不可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它的培育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决不可一蹴而就,它不仅仅表现为占地面积、硬件设施、资金投入,师生数量,更多的是在这些数量的背后体现出的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教研科研、校风学风、校园文化之中。核心竞争力不像实物资产那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价值,如果“精心呵护”,不断挖掘所有内涵,反而会愈久弥新。

有学者将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为: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格、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及其合力、师资结构及其素质要求、科学的教育理念、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专业设置与建设、人才培养口标与模式以及办学特色。[3]笔者认为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以服务地方为基础,打造办学特色是关键,教育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如何塑造品牌,如何让新建院校安身立命,走过百年的中国高等教育不仅丢失了“鹅湖之会”之精神,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学术与政治、权力、金钱的博弈中,学术败下阵来。在表面上的教学科研中心背后,真正的大学中心正是大学官僚体制,而这种官僚体制恰恰是社会世俗权力在大学的延伸。不仅与世俗权力之间毫无分隔,而且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世俗权力的延伸,从学术评价、申请课题、职称评定,到科研经费报批,再到人事的任免,无一不是依赖于世俗权力。如果说老牌本科大学在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与积淀后,在人才任用评聘、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已经相对成熟,也接受了时代的考验。而新建本科院校却只能在这些方面“摸着石头过河”。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文化的不同和国民性的差异,但是作为一个制度催生的产物,我们的学校总是要有自己的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自己学校的“魂”。[4]这一点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至关重要。

四、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启示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实际,办学特色的打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创新办学理念。新建本科院校要想打造办学特色必须在理念上有所突破。尽管各院校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但服务地方、崇尚实用、面向大众的办学理念应该具有共同的指导意义。首先,服务地方。紧贴本地产业发展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平台建设为载体、项目为纽带,推动校地紧密合作的科技创新之路,是在科教实力相对薄弱地区有效集聚优质资源、构筑创新后发优势的跨越发展之路。其次,崇尚实用。新建本科院校无论是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学科与专业建设,还是科研水平、服务功能和教育资源等,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客观现实和共性,因此决不可盲口攀高。新建本科院校,应特别注重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造就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应当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坚定不移、始终坚持的办学思路。再次,而向大众。新建本科院校应当成为高教大众化的生力军。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研究型大学以精英教育为主,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其扩招能力和积极性就会降低。我国刚刚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而且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新建本科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方而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新建本科院校要坚定不移地面向社会,把办学的触角伸向最偏远的农村和最贫困地人群,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所处地级中心城市唯一的本科院校,又是最贴近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高校,理应成为高等教育走向基层的桥梁,成为一种文化与知识的“辐射源”。[5]二是切不可丢掉办学历史。学科建设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至关重要。对于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要不断寻求适应社会发展和当地经济建设的特色学科;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在于继承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发展不能没有继承和传统,不能割断自身的血脉,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学校以往的历史是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一般来说,新建本科院校升格前的专科办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专科办学经验,在某些学科专业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地方上也有一定得影响和辐射。升本以后,要在坚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对原有学科专业进行调整改造,充分利用升格后形成的新的人才培养平台,在夯实原有特色专业的同时,审时度势,探寻新的适合未来战略发展需求的新型学科。

参考文献:

[1]郭齐家.评朱陆之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6):6-9.

[2]蔡元培.不肯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J].视野,2005(11):23-25.

[3]成长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15-38.

[4]施晓光.挑战与应答: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的选择——德里克·博克《大学与美国前途》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1996(6):22-24.

[5]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5-18.

On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Competition of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y from E-Hu-Temple Debate

QIN Yan

(School of Education,Lvliang College,Lvliang 033000,China)

Abstract:E-Hu-Temple Debate is a famous Symposium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This Symposium,developing academic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core competi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and is our precious wealth.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many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a major and new force in present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How to develop better,history must be remembered.On this basis,own core competition is to be found.

Key words:E-Hu-Temple Debate;university autonomy;academic freedom;core competition

责任编辑张栋梁

猜你喜欢
核心竞争力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家政服务平台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2:12:26
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电信企业在大客户营销中的核心竞争力
优秀企业文化铸就基业长青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5:51:18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09:51
大学生职业指导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7:01
新时期足球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26:20
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力构建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1:4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