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不耐受与食物过敏真的很像
有调查表明,食物不耐受会出现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皮疹、红斑、皮肤瘙痒、偏头疼、失眠,甚至出现关节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在过敏的人群中同样会发生。而且,英国过敏协会也统计得出,过敏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还要高。因此,父母发现宝宝出现某些症状,怀疑宝宝是食物过敏时,也需要考虑食物不耐受的可能性。
食物不耐受,需要去医院做个检测
食物不耐受与过敏同为变态反应性疾病,但发病机理并不相同。有专家认为,食物不耐受是人体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可能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和疾病,通过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可以判断人体是否是食物不耐受。
因此,宝宝出现以上症状,不要立即给他戴上过敏的帽子,而是最好带他去医院做个食物不耐受的检测来确诊一下。
关于食物不耐受的其他观点
有些专家认为,食物不耐受是体内缺乏消化某些食物的消化酶,或者酶的活性低,而导致某些食物不被人体肠道完全消化,产生的食物不良反应。例如,有的人进食牛奶或奶制品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如腹泻、腹痛等,是因为体内缺乏乳糖酶或者乳糖酶活性低而引起上述症状的。这便是乳糖不耐受。
如果是食物不耐受,请帮孩子逐渐恢复进食
去医院检测是食物过敏还是不耐受是父母要做的第一步。因为食物过敏的孩子对过敏的食物可能需要终生禁食,而食物不耐受有可能重新恢复,重新接纳不耐受的摄入。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某种物质的应激反应是有时效性的,去掉外来刺激(即禁食不耐受的物质)后,机体中的特异性抗体会慢慢消失,从而使身体逐步恢复正常。大多数人在经过6个月以上的禁食,待症状完全消退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大部分食物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重新接受,只有极少部分的孩子仍然存在不耐受症状。
根据检验IgG的结果,可以做出这些处理:“<50u”为正常;“+”要尽量少吃不耐受的食品或者在正常进食情况下减少吃的次数;“++”需要轮换进食或间隔一段时间后可以进食不耐受的食物;“+++”严格禁食,半年后再次检测IgG,根据检测情况考虑是否可以进食不耐受的食物。
细说婴幼儿最常见的乳糖不耐受
对于婴幼儿来说,食物不耐受中最多见的是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包括:先天性乳糖酶异常、获得性乳糖酶异常、继发性乳糖酶异常。先天性乳糖酶异常是指有的孩子从出生就具有乳糖酶缺陷和异常,例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这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宝宝出生后,父母要注意选择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直至正常饮食后停掉乳类食品。
还有一些孩子由于肠道疾患,例如长期腹泻,造成小肠绒毛损害,而造成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乳糖酶主要位于小肠绒毛的顶端,凡是能够引起小肠绒毛受损的疾病,都可以继发乳糖酶缺乏,而且病变严重、广泛,严重地影响了乳糖的吸收。
小肠不能降解乳品中的乳糖,累积到小肠末端,并由肠道菌群发酵生成大量的气体和有机酸。肠道中高浓度的糖及其代谢产物造成渗透压增高,在肠腔内吸附了大量的水分,不仅使大便含有糖分和呈酸性,导致腹胀、腹泻以及放屁等症状而发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这样的患儿如果继续吃含有乳糖的奶粉会腹泻不止,久治不愈。
如果孩子只要进食含有乳糖的食物就引起腹泻,且体重迅速降低,则可能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以去医院化验确诊。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如果是母乳喂养,可以在喂母乳前口服乳糖酶制剂,10分钟后再进食母乳。如果吃配方奶,则需要停掉含有乳糖的奶类,改吃不含乳糖的腹泻奶粉,待大便正常后再继续进食腹泻奶粉2~4周,再逐渐改回原来的母乳或配方奶。因为乳糖酶的恢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此外,乳糖酶活性随年龄逐渐降低,新生儿期的乳糖酶的活力比周岁的幼儿约高2~4倍,3岁以后更是明显下降,至青春发育期则仅有出生时水平的5%~10%。成人易发生的乳糖不耐受,为获得性异常,又称为“迟发型乳糖不耐受”,所以一些成人吃了含有乳糖的牛奶就会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张思莱医师提醒父母们
在恢复不耐受的食物时,先恢复营养价值高,但不耐受程度低的食物。应先选择这种食物的一种简单制品,每次只能恢复进食一种不耐受的食物,确定没有不良反应时才能再加下一种。
张思莱医师:
小儿内科专家。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著有《张思莱育儿手记》、《张思莱育儿微访谈》《张思莱谈育儿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