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宏宇 徐新民
【内容提要】《这七天》栏目是内蒙古电视台旗下的一档新闻周刊类节目。栏目开播几年,赢得受众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但是,作为一档新的地方栏目,也难免白玉微瑕。本文在简述《这七天》栏目的编辑理念、编辑技巧基础上,对栏目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之道提出一些浅见。
【关键词】编辑理念 存在问题 建议
近年来,伴随着三网融合、4G时代的开启,以及媒介技术的革新,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公众对信息需求和媒介期待已今非昔比,不再是单纯的想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而是欲求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及理性评价。它无形中给时效性稍差的传统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新闻周刊杂志类节目流行的重要原因。
一、栏目的编辑理念
《这七天》是内蒙古电视台为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开发的一档新闻杂志类节目。栏目每周一期,通过多种编辑技巧,对本周国内、自治区内典型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进行二度创作,多层次、多维度地将新闻的真实面貌和情感价值展现给受众,尽可能地满足百姓的期待需求,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栏目创新尝试。
在创作主旨上,《这七天》秉持“公共话语,百姓声音”的创作理念,深入挖掘本周重大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将已经不太新鲜的新闻重新梳理,充分凸现了新闻中的情感冲击力,争取公众在原有新闻事件和人物印象上,获得认知上的再提升。
在创作形式上,《这七天》采用了周刊杂志的形式,每周一期,每期由“日记”“封面”“印象”三部分组成,其中,印象又细分为:“7天人物”“7天热词”“7天声音”和“7天图片”。各板块详略有别,节奏疏密相间,内容上正面弘扬与针砭时弊相结合,手法上信息整合与深度评论相结合,力争把每一条新闻做厚做透,让观众更加透彻地了解每一条新闻,可谓一本完整的电视杂志。
在编辑技巧上,《这七天》栏目,往往以重大新闻事件或人物做开篇,以吸引公众对热点的追踪,而且主持人创造性地将无关紧要的新闻热点联系起来,设置悬念,为栏目的后续展开铺垫了极好的“由头”。此外,编辑将“日记”放在一周热点的前面,有利于观众对本周主要事件的回顾,特别能给忙碌了一周,却无暇看新闻的白领阶层提供了一个了解本周重要事件的好渠道。
在编辑策略上,《这七天》主要通过主持人把事实与评述有机结合,进行有效口头评论,提升了新闻的影响力。其次,节目中间穿插的“我是浩宇,我回来了”的片段,以及最后用的“7天图片”来结尾,是一种灵活的节目形式,有利于缓解观众的视觉疲劳。
二、栏目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档地方节目,《这七天》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内容选择上地域特点不突出。《这七天》栏目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本土周刊节目,在新闻题材的选取上,应首先立足本土,才能为本地区的公众提供更好、更切实际地服务。笔者选取了2014年8月10日、17日、24日的《这七天》为样本,统计其节目信息选取范围比例,发现与本地区有关的新闻题材仅占总题材的25%,这并不利于地方新闻节目的发展。
2.节目缺乏独特的新闻视角。《这七天》节目内容以选取本周的新闻信息为主,特别是多处采用中央电视台等其它频道的视频资料,这些资料已不新鲜,如果再去重复播报,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就很难吸引公众眼球,势必让受众产生厌烦感。
3.栏目层级过于繁杂。《这七天》虽是一档周刊类电视节目,但不可完全模仿纸媒周刊杂志的编排模式,必须考虑受众的观看体验。《这七天》节目分为三级标题,而且时间分配不均匀,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不能像书本一样一目了然,很难辨别其结构,有一种凌乱的印象。比如“印象”板块下设“7天人物”“7天声音”等,“7天人物”又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观众看节目时,很容易顾及了新闻信息,却忽视了新闻信息的层级归属。
4.节目版块定位不明晰。比如8月10日《这七天》里的“7天人物”郭美美,她既是当周公众人物,又有网络热词,远远高于本期“7天热词”所选取的“10年20万张脸被毁”。这样的版块重叠在《这七天》表现比较严重,只有清晰的版块定位,才能带给受众清晰的新闻信息。
5.公益性广告被淡化。《这七天》栏目中间穿插了主持人浩宇做的公益广告,创意很独特,打破了传统程式的新闻播报。但是作为新闻周刊类节目,浩宇在短短十几秒时间内换了好几身衣服的形象,极易让公众误读为服装广告,淡化了公益性。
三、栏目的改进建议
1.立足本土,服务群众。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每周都会有无数的新闻信息,内蒙古电视台作为地方传媒平台,满足本地区受众的信息需求,才是栏目的立足之基。比如8月24日《这七天》“日记”中的“呼包鄂创新创业平台”的建立,这一则消息就可以做个深度解析:这一平台建立后怎么运作,能为内蒙古民众做些什么等等。这样既可以避免新闻的重复播报,还能为当地百姓提供信息服务。
2.删减版块,清晰明了。《这七天》栏目板块存在部分重叠区域,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板块定位不明确。笔者以为可以保留“日记”,主要简说几件国内、区内较大的新闻,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后面需要做评论或需要深度报道的新闻。其它板块则需要进行重新整合,力争定位清晰,避免重复。
3.加强新闻视角的挖掘。作为周刊节目,一定要以深度或独特视角见长,如果周刊新闻依旧提供观众已知的新闻信息,必然会阻碍栏目的发展壮大。比如,8月10日“7天热词”中的“中小学生守则删减了见义勇为”的消息,就可以结合江西夺刀少年柳艳兵的新闻事实,做个全面有深度的评论。
4.注重画面质量。作为地方节目,因缺乏国内重要信息源而不得已引用其它电视台的视频资料,那么我们就应该减少对这类新闻做深度评论。这样,既避免了没有新颖观点,致重复播报带来的反感情绪,还能保证画面的清晰,提升栏目质量。其次,可以用国内的重大新闻作为“引子”,发掘本土新闻素材。比如8月17日报道的“全国高校涨学费”,就可以把这一消息展开,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的情况,做个同类调研,这样的节目或许更加亲民。
作者简介:孟宏宇,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研究生;徐新民,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教授、原系主任
编辑:赵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