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点

2015-04-29 00:44:03李玉静朱颖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33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创新型人才

李玉静 朱颖

摘 要 面对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职业教育也应在发展方式方面实现深刻转型。转型的关键点体现在如下方面:积极培养新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全面开发绿色技能,培养适应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拓宽教育对象,丰富教育目标,发展终身化、开放性、包容性的职业教育;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关键目标。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职业教育转型;创新型人才;绿色技能;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3-0011-06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社会转型要求职业教育的转型

当前,“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背景。根据高层的解读,“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这些特征表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经济发展将从传统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转到在兼顾速度的基础上,更加追求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创新以及普惠性的经济发展成果分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使职业教育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求,并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间紧密协调、互相促进的关系,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关注的问题[2]。

从国际视角来看,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提出了从重视经济快速发展到重视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要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普遍将塑造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主要目标,强调实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高度交互融合与创新”[3]。在这一过程中,普遍把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作为整个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强调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012年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提出,面对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和人口发展趋势的影响,必须对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性质进行重新思考,实现其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

那么,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背景下,职业教育应从哪些方面开始转型,通过什么举措实现转型?这些是急需关注的问题。由亚洲职业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等主办的第十一届亚洲职业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于2015年10月25日在上海举行。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以“经济转型与职业教育发展”为主题,与会的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考、新举措。本文主要从本次会议的主题发言以及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等角度,对现代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点进行分析。

二、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积极培养新型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

近年来,创新驱动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强调通过教育与培训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创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2007年,OECD启动了创新战略,并随后启动了主题为“教育与培训创新”的研究项目。项目提出,人力资本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创新对于教育的持续改革及改善教学结果、促进教育公平性、提高成本效益及增强学生满意度发挥着关键作用。教育与培训体系必须向公民提供在整个一生内学习及再培训的机会,并促进教育体系不断实现自我改善,为教育实验和革新提供相关空间[4]。

欧盟强调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创新。2015年,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发布题为“创新与培训:变化中合作伙伴”的报告。报告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对社会的创新作出贡献,并使培训更具创新性。具体来说,教育与培训要鼓励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创造和创新。报告强调,虽然很多创新指标没有把职业教育与培训考虑在内,但在欧盟范围内,职业教育对于创新的作用日益增强。根据欧盟的数据,2013年,欧盟范围内2200万高中阶段教育学习者中,大约49%的学习者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学习,因此,发展这些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收益。此外,职业教育与培训还有利于支持社会创新。基于这一点,欧盟把创新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通过各种形式、在所有层次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中鼓励创新,这包括使用新的学习方法、新的科学技术和拨款机制等,加强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特别要促进工作本位学习[5]。研讨会上,东京大学寺田盛纪教授介绍,2015年,日本发布了《2020创新战略》,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导向。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授Seung-Il Na提出,在创新导向的经济复苏政策下,韩国要实施创造力导向的教育。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十八大提出,要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特别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来看,长期以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是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在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各项指标上,中国的“人才驱动创新”这一指标仅为5.89,远远落后于德国(9.47)、美国(8.94)、日本(8.14)等发达国家[6]。因此,在国家经济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必须重视技能人才在国家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作为技能人才形成主要载体的职业教育,必须要全面深化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改革,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全面加强学习者的工作场所实践经历,在培养学习者一手操作技能的同时,突出强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全面开发绿色技能,培养适应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议程》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在资源利用、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全面普及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和绿色就业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和社会向着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型。从这一角度出发,作为与经济、产业和就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体系要通过一种更广泛的方式支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即通过职业教育全面培养绿色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人才,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通过的《上海宣言》提出,要把绿色经济和绿色社会方面的教育纳入到TVET资格和项目中,并且加速“绿色职业教育与培训”议程朝着低碳、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本次会议上,马来西亚苏丹依德里斯师范大学Ramlee Mustapha教授就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绿色工作、绿色技能、保护环境、高效率利用资源、低环境影响的制造业发展等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绿色科技是21世纪最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因此,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把绿色增长作为一个重要维度。

从国际实践来看,在职业教育中开发绿色技能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的基本趋势。澳大利亚、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也已经在绿色技能开发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模式。其中,以一种整体性或整个学校实践的方法开发全体学习者的绿色技能,即实现整个职业教育的绿化(Greening TVET),成为国际社会绿色技能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把绿色经济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原则和方法纳入到整个学校的管理、教学和运行中,主要目标是确保学校的所有活动都能关注绿色技能的培养和实践。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绿色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绿色制造也将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在改革发展中也应把绿色经济、绿色增长作为一个重要维度,重视培养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一是根据国家绿色经济发展目标,针对相关行业制定系统的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战略, 积极培养高素质的绿色行业技能人才;二是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出发,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教学与实习实训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把绿色经济发展的原则、价值观和实践纳入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全面培养学习者的绿色经济素养。三是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场所实训与绿色知识学习相结合的绿色技能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习者的绿色技能[7]。

(三)拓宽教育对象,丰富教育目标,发展终身化、开放性、包容性的职业教育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对象,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的目标、功能和实施方式,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实施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

寺田盛纪教授认为,在经济发展迅速阶段,职业教育与培训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与培训就应转移自己的定位,把丰富公民生活作为重要目标。在这一阶段,职业教育部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人类智能发展和生活幸福的重要活动。具体来说,人力资源开发、公民幸福和有效的生涯形成都应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种教育功能导向下,首先,职业教育要培养学习者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和文化素养;其次,还要培养学习者专业化、实用性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Ramlee Mustapha教授提出,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都能学习是未来学习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理念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杨近教授提出,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人一生的学习类型。经济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是使公民获得某种职业技能与知识,帮助公民有效参与工作的一种教育类型,其为公民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准备,是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华东师范大学石伟平教授提出,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需要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仅为社会就业服务,也是经济发展、减贫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国家战略。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来说,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

从我国发展实际来看,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如表1所示,自1975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战略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有数以万计的农民工需要接受再培训。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亟需全面放开现在以学校学龄人口为本位的职业教育体系,拓宽职业教育职能和服务对象,从根本上建成终身化、包容性的职业教育体系。

(四)提升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

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在新的人口变化背景和经济发展趋势下,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多样化需求,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与会者的主题发言也都鲜明体现了这一点。我国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孙仲山教授介绍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教育政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96年的高等教育扩张,2001年开始重视开发学校本位的课程以及实施多元路径的高等教育升学模式改革,2006年启动校企合作项目,2010年招聘企业专家作为院校教学人员。从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以来,包括学术型大学和技术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数开始趋于稳定。因此,后三个阶段的教育改革都主要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其中,学校本位课程开发的目标是使学校教育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体需求及行业和社会变化需求,其在根本上是开发任务导向性课程,见图2。校企合作项目是针对绿色能源、旅游、护理、生物科技、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在职业高中、两年制技职学院或四年制技术大学与企业间设立衔接性的校企合作项目,培养这些行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招聘企业专家作为院校教学人员是为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推出的一个重要举措,其主要目标是改变目前主要由全日制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状况,让企业专家承担1/3的教学任务,其主要职责是提供实践经验培训,其要具有10年的行业工作经验,如果具有副学士学位,其可以具有5年的行业工作经验,其或者是专业技能大赛的教练、获奖者或裁判员。

Ramlee Mustapha教授从职业教育教师的角度提出,亚太地区的TVET教师普遍缺乏行业工作经验,这使该地区TVET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未来该地区在TVET教师的初始教育项目中,要特别关注对于教师工作世界的要求,而不能仅仅重视教师对于高学历的获得。他对于该地区各国TVET教师培训问题与改革方向进行了总结,具体见表2。

总体来看,以深化校企深度合作为核心、以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素质为载体,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新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线。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达62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总招生数的44.12%;高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已占高等教育总数的46.8%;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类型从2010年的19个达到了2014年的40个,招生人数占研究生招生总数比例从2008年的7%提高到了2014年的45%。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无论在规模和结构方面都实现较大发展[8]。因此,未来一段时期,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生涯指导和服务,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质量,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

总体来看,无论从国际还是我国视角来看,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背景下,未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关注终身学习、经济创新、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公民幸福生活的营造,努力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创新,支持发展绿色经济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积极为促进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谈“新常态”:3个特点 4个机遇 1个挑战[EB/OL]. http://news.jxnews.com.cn/system/2016/02/25/014705692.shtml.

[2]李玉静. 经济“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1.

[3]周洪宇,鲍成中.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研究,2013(10):4-9,43.

[4]Phillip Toner. Workforce Skills and Innovation: An Overview of Major Themes in the Literature[D]. OECD Education Working Papers, No. 55, OECD Publishing,2011.

[5]Innovation and Training: Partners in Change[EB/OL]. http://www.cedefop.europa.eu/en/publications-and-resources/publications/9103.

[6]德勤.2013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EB/O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tn7YZnKc-9SSkF5KnbsobTyGpiT0Frvn1owfok0LCsP0lUqxBB2CnPwWqpH0TdnCRH9uonKWaNPYxilOgIzlnriFddt-a63ppJW9afYePC.

[7]李玉静.绿色技能发展:实践策略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3(13):1.

[8]周稽裘.面向第一个百年:职业教育的攻坚与现代转型发展[N].光明日报,2016-02-26(1).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new tren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rends including aging population,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lowing dow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realize deep transformation. The key point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include the following points: to actively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demand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newly emerging economies; to comprehensively develop green skills and cultivate the skilled talents adaptable to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to expand educational objects, enrich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develop lifelong, open and inclus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take the enhancement of education quality as the key objective.

Key words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innovative talents; green skills; educational quality

Author Li Yujing, research associat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ademy of Jilin Teachers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f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52); Zhu Ying, Postgraduate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创新型人才
战略管理视角下中医药高校教育质量分析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10:27
美国室内设计教育现状与教育质量鉴定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58:22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好英语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19:00:24
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26:44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46:05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11:23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20:52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