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郄海霞
摘 要 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第三方评价机构主要有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和日本工程教育认定机构。以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为例,介绍其导入过程,分析高等专门学校的评价基准及实施过程,总结日本别具特色的第三方评价特点,包括明确具体的评价基准、分工协作的评价过程及因地制宜的第三方评价,对我国高职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价基准、反馈与监督相结合的评价过程及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具有启示。
关键词 高等专门学校;第三方评价;基准;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日本
中图分类号 G649.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0-0041-05
20世纪中期,日本逐步进入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工业迅速发展对技术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在产业界的强烈呼吁下,文部省于1962年初设立高等专门学校,接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教授与大学同程度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注重学生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目前已设立51所高等专门学校。
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规模扩张,师资力量匮乏、学校缺乏发展活力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显[1],加之泡沫经济破裂导致经济长期停滞、“少子化”及4年制大学的发展导致的学龄期生源减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严重危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高等专门学校仍保持高入学率、高就业率及高社会认可度,得益于其通过第三方评价,不断改善与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评价基准与评价实施过程。
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第三方评价的导入过程
由图1 [2]可知,2004年之前,高等专门学校主要评价方式为设置认可、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设置认可的评价主体是文部省下设的审议会,高等专门学校先向审议会提出设置申请,得到其认可后方可设置学校。设置后的高等专门学校为保证教育质量进行内部评价,同时接受文部省的外部评价。文部省纠正高等专门学校的缺点与不足并有权封闭达不到要求的学校。政府主导型的教育评价方式未能满足高等专门学校的发展需求。2004年文部省颁布《高等专门学校机构评价(试行)大纲》,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作为独立于政府与学校之外第三方评价机构被正式引入并开始对高等专门学校进行评价,由此日本形成多元主导型教育评价方式。
2004年后,伴随学校发展与社会进步,文部省对评价方式进行调整与完善。首先,重新设置认可,高等专门学校向文部省下设的审议会呈报变化不大的学校,进行灵活性的学校改编。其次,导入第三方评价,审议会对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认证,尽管第三方评价主体不是文部省,但其设立需得到文部省认证。高等专门学校进行自我评价并接受第三方评价,确保教育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与改进。最后,高等专门学校接受文部省的改善与变更的建议,自主分阶段不断纠正缺点与不足。此外,审议会对高等学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进行全程监督与指导。
伴随第三方评价的导入,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对高等专门学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评价,教育质量与水平不断攀升,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由此,以第三方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方式逐渐成为日本高等专门学校评价的主要方式。
二、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第三方评价基准与实施过程
日本第三方评价机构,主要包括短期大学评价基准协会、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日本工程教育认定机构等,见表1。各类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评价机构对学校进行评价。
以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对高等专门学校评价为例,总结第三方评价的评价基准与评价过程。高等专门学校评价周期为七年,评价目的[3]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高等专门学校评价基准为基础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向高等专门学校反馈,保证和改善高等专门学校教育研究活动(教育活动、组织运营及设施设备等)的质量与水平。二是将高等专门学校教育研究活动的状况向社会公示,获得国民的理解与支持,促进作为公共机构的高等专门学校的设置与运营。基于明确的评价目的,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制定了具体的评价方针,用来指导评价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评价方针包括[4]:以高等专门学校评价基准进行评价;以教育活动为中心进行评价;以促进学校个性发展为目的进行评价;以自我评价为基础进行评价;采取配对进行评价;以透明性和公开性进行评价。在明确的评价目的与详实的评价方针指导下,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对高等专门学校评价过程中,形成别具特色的评价基准与运行过程。
(一)评价基准
评价基准,又称评价标准。在日本,评价机构制定的评价基准需经文部省审核通过后,方可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制定评价基准是有规律可循的,以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制定评价基准为例,评价基准由11条构成,见表2。一级评价基准之下设立具体的二级评价基准,尽管具体规定略有差异,但都围绕学校目的设置具体评价基准。
高等专门学校以11项评价基准为基础,以教授正规课程的教育活动为中心,对教育研究活动综合状况包括教育体制活动成果、教育学习体制、改善体系及机构的运营活动等内容进行评价。为适应不同类型高等专门学校个性与特色,各学校可依据自身独特的理念、历史、环境条件、教育资源等特点,对学校目的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对学科及专攻科人才培养及其他教育目标进行明确规定。这些规定,不仅让学校教职人员及学生周知,还要向社会公示。高等专门学校在开展教育研究活动的同时,对教育成果的评价不可或缺。另外,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对高等专门学校其他活动内容进行评价。例如,高等专门学校与高等教育机关、地区社会的合作、国际合作等,都可以作为高等专门学校个性与特色的评价内容之一。
除以上11条评价基准外,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还设立两项选择性评价事项供高等专门学校选择[5]。选择性评价事项A是研究活动的状况,依据高等专门学校的目的,设置必要的研究体制和支援体系,有效发挥评价功能,依据研究目的提升活动的成果。选择性评价事项B 为学习正规课程以外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依据高等专门学校目的,对学习正规课程以外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并取得显著成果。选择性评价事项A、B是对高等专门学校已有目的达成状况的评价。对选择性评价事项A、B进行评价时,要对该高等专门学校设定目的达成状况进行评价,对目的达成状况进行评价并不是与其它高等专门学校比较高低,而是将目的达成状况包含在评价结果中向学校与社会公示,社会依据高等专门学校的目的达成状况,对学校进行衡量判断。因此,高等专门学校为了实现社会对其“完成度高”判断的目的,会在充分考虑各方观点的基础上设立恰当的学校目的。
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以提出评价申请的所有国、公、私立高等专门学校为评价对象。对高等专门学校进行评价,既有明确规定且必须执行的11项评价基准,又提供可供学校自主选择的两项选择性评价事项,从而充分尊重与发挥高等专门学校的个性与特色。评价基准的明确性与灵活性,既保证高等专门学校办学目标的与时俱进,又兼顾高等专门学校的个性与特色,各适其所。
(二)运行过程
图2[6]为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对高等专门学校实施评价的运行过程。由图2可知,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各个机构任务是具体且明确的。正是由于各个机构分工协作,才保证第三方评价机构有条不紊的运行。第三方评价机构运行过程主要包括书面调查与访问调查。
评价实施前一年,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举行高等专门学校评价说明会,并成立评价人员培训会。高等专门学校对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提出评价申请,得到评价认可后实施自我评价。在评价实施上半年,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对评价负责人组织培训。高等专门学校于每年6月末向高等专门学校评价委员会下设的评价部会提出自我评价申请书。高等专门学校评价委员会[7](成员20人以内)主要由国、公、私立高等专门学校相关人员、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有识之士构成,其职责包括决定实施评价基本方针,审议实施过程中具体内容与方法,编成负责对高等专门学校进行书面调查与访问调查的评价部会,并负责调整横跨各个评价部会之间多个领域的事项,调整评价结果草案的运营小委员会内部关系。
评价实施下半年是评价关键阶段,评价部会对高等专门学校进行书面调查与访问调查并做成评价结果草案。首先,评价部会进行书面调查,确认高等专门学校目的,依据高等专门学校提出的自我评价书,对11项评价基准与两项选择性评价基准的满足程度进行分析,做成书面调查书。评价部会委托高等专门学校选定面谈对象,于访问调查前4周通知面谈对象,同时对高等专门学校寄送书面调查结果与访问调查时的确认事项及其它调查内容。其次,评价部会进行访问调查,依据书面调查的情况,对未能确定的其他事项作为访问调查的中心,主要包括[8];与学校负责人面谈;与教职人员与后勤人员面谈;与在校生与毕业生面谈;教育现场视察;学习环境状况调查;根据资料补充收集。最后,评价部会对书面调查与访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成评价结果草案并向评价委员会提交,评价委员会将评价结果通知高等专门学校并设置意见申诉委员会,高等专门学校对评价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进行意见申诉,但评价委员会享有最终决定权。为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性,评价委员会委员,无论是兼任、在任及工作人员,且过去三年内在接受第三方评价高等专门学校任职,一律不准入选。
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形成别具特色的评价过程。在评价初期,对评价机构、评价目的、评价方针、评价基准进行宏观把控,进行前瞻性规划。选择评价实施人员时,学校、政府及社会人员所占比例恰当,且实施人员与评价机构不存在所属关系,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性。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各个评价机构之间分工协作,依据11条评价基准与选择性评价事项进行书面调查与访问调查,从而保证评价质量。在评价实施最后,评价结果及时向学校及社会公示,并及时处理学校的反馈意见,确保评价透明度与可信度,另外成立评价监督机制,对评价过程进行全方位与全面性的监督,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三、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第三方评价的特点与启示
(一)日本高等专门学校第三方评价特点
1.因地制宜的第三方评价
日本第三方评价取得长足发展,既受到本国教育传统的影响,也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究其原因,首先,日本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府对第三方评价机构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与专权性,通过一系列法律政策手段将第三方评价机构置于政府管理与监督之下,职业学校作为评价客体被动接受外部评价。其次,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文部省提出教育强国的口号,对教育进行宏观调控,重视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进行一系列教育振兴计划,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最后,日本秉承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念,吸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并结合本国自身实际,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加以改进与运用。
2.明确具体的评价基准
评价基准是对学校进行评价的标尺,评价基准的制定在第三方评价过程中地位日益突出。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的评价基准既有相对宏观的一级评价基准,又兼备相对微观的二级评价基准,既层层递进,又明确具体可操作[9]。11项评价基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设立两项选择性评价事项供高等专门学校依据自身特色自主选择进行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依据11项评价基准及2项选择性评价事项对高等专门学校进行评价,紧紧围绕学校目的,以学校的教育体制活动成果、教育学习体制、改善体系及机构运营活动为评价内容,对高等专门学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评价,既保证学校平稳有序提升教育质量与水平,又尊重学校多样性,充分发挥学校个性与特色,各适其所。
3.分工协作的评价过程
日本第三方评价过程由特定的组织机构负责实施。如前文所述,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通过评价委员会及其下设的评价部会对高等专门学校进行评价。评价委员会与评价部会分工协作,既相互联系共同服务于评价机构,又相互独立各自拥有自身责任与使命。评价委员会负责宏观调控,评价部会负责具体实施书面调查与访问调查。评价委员会通过设置的评价监督委员会,对评价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并将评价结果向高等专门学校及社会公示,从而提高公众对教育评价的参与度。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只是日本众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一个缩影,其他第三方评价机构运行过程也是分工协作且公平公正,从而保证第三方评价工作平稳高效有序进行。
(二)启示
2011年我国教育部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与《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逐步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327所,在校生1006.6万人,高职规模占整个高等教育的40%[10]。伴随高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其进行评价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我国高职第三方评价还处在萌芽阶段,发展还很不健全,各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因地制宜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尤为重要。
首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价标准。我国现行评价方式为教育部实施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对高职院校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为学校概况、基本办学条件、经费收支、办学目标与定位、领导作用、师资队伍、专业与课程建设、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社会评价十项[11]。尽管评价标准已相对具体且明确,但评价标准是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借鉴专家意见编撰而成,评价机构依据评价标准自上而下对学校实施评价,学校被动接受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外部评价,导致学校逐渐弱化评价标准之外其他办学优势,容易造成“为评价而评价”的倾向。高职院校评价基准应以社会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不断调整评价标准,与时俱进。
其次,要实施反馈与监督结合的评价过程。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评价过程为政府主导型,即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过程中既是高职院校评价主导者,又是高职院校评价的实施者。这种评价模式严重制约了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因此建立反馈与监督相结合的第三方评价尤为重要。在对高职院校评价初期建立由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家长等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评价监督机构,对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进行全程监督,保证评价公平公正。在对高职院校评价实施过程中,由注重投入,转向对课程、教学、学习效果的评价。最后,评价结果及时向社会及评价学校公示,及时处理反馈意见,保证评价公开性、透明度,提升公众的参与度。
最后,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政府主导型的评价机制较为单一,为实现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更加合理,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目标,可建立以企业行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围绕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的总任务与总布局并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制定符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基准与评价实施过程,形成多元化评价机制。职业学校依据自身办学特色自主选择评价机构进行针对性评价,从而实现建立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新型职业学校的目的[12]。
参 考 文 献
[1]桑原千幸,鈴木克明.キャリア教育の評価研究の枠組みと動向[J].日本教育工学会,2011(9):261-262.
[2]高等専門学校機関別認証評価等に関するQ&A[EB/OL].[2015-10-08]. http://www.niad.ac.jp/n_hyouka/kousen/__icsFiles/afieldfile/2015/08/26/no6_1_3_kousenqa28.pdf.
[3]高等専門学校機関別認証評価実施大綱[EB/OL]. [2015-08-08].http://www.niad.ac.jp/n_hyouka/kousen/__icsFiles/afieldfile/2015/06/03/no6_1_3_kousentaikou28.pdf.
[4]高等専門学校評価基準(機関別認証評価)[EB/OL].[2015-08-08].http://www.niad.ac.jp/n_hyouka/kousen/__icsFiles/afieldfile/2015/06/03/no6_1_3_kousenkijun28.pdf.
[5]高等専門学校評価基準(機関別認証評価)付 選択的評価事項[EB/OL]. [2015-08-08].http://www.niad.ac.jp/n_hyouka/kousen/__icsFiles/afieldfile/2015/06/03/no6_1_3_kousenkijun28.pdf.
[6]評価実施手引書[EB/OL].[2015-08-08].http://www.niad.ac.jp/n_hyouka/kousen/__icsFiles/afieldfile/2015/06/03/no6_1_3_kousentebiki28.pdf.
[7]高等専門学校機関別認証評価委員会[EB/OL].[2015-08-06].http://www.niad.ac.jp/n_kikou/shokaigi/hyouka/kousen/index.htm.
[8]訪問調査実施要項,高等専門学校機関別認証評価(付選択的評価事項)[EB/OL].[2015-08-06].http://www.niad.ac.jp/n_hyouka/kousen/__icsFiles/afieldfile/2015/06/03/no6_1_3_kousenhoumon28.
[9]寺島和夫.キャリア教育の有効性と方向性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J].龍谷大学経営学論集,2008(1): 47-66.
[10]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Z].国教督办函[2015]3号.
[11]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采集平台[EB/OL]. [2015-10-02].http://crpdc.gzvtc.cn/xin/show/login.aspx.
[12]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教职成[2015]9号.
Abstract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Institution of higher specialized schools in japan mainly has 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Acaciemic Degrees and University Evaluation and Japan Accredittion Boar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Acaciemic Degrees and University Evaluation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its import process and analys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higher specialized schools, and it also summarizes Japan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including the specific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an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of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which will bring enlightenments for our country in evaluation criteria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evaluation process combined feedback with supervis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higher specialized schools;third-party evaluation;characteristics ;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Acaciemic Degrees and University Evalution
Author Hua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