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质量的学徒制开展TVET

2015-04-29 21:45:37董衍美
职业技术教育 2015年33期
关键词:参会者与会者学徒

董衍美

2.学徒制的质量

在谈及质量概念时,网络会议的焦点迅速转向了传统和非正式学徒制形式的质量缺陷。参会者提出了需要改进的大量质量问题:一是的工作条件。低薪或无薪,工作时间长,缺乏社会保障。二是危险的工作条件。职业安全与卫生意识淡薄,导致严重的工作事故和残疾。三是缺乏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其原因通常是手艺人师傅和公司培训主管的技术技能和教学技能水平低。四是社会地位低。对于没有经济能力或来自边缘化群体的贫困人口来说,传统的和非正式的学徒制经常被视为实现有效就业的“最后机会”。五是缺乏管理机制,如立法及其落实。

该部分补充了与会者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其核心是探索将非正式学徒制纳入正式TVET法律中的路径,实现学徒制的规范化管理。“非正式学徒制深深植根于某些国家”的事实,可以作为其建立高质量学徒制的重要基石。

途径一是通过在正式TVET机构中开设补充性的校本培训,从而提高非正式学徒的整体质量。手艺人师傅也应从中受益。先前学习的认可、正式评估和官方认证应该成为对非正式学徒制毕业生掌握的技能给予官方认可,并为他们创造获得继续教育机会的重要程序。

立法这一话题被多次提出。与会者一致认为,需要建立一个法律体系从而为取得规范化的成果奠定基础。法律应该赋予非正式学徒参加正式培训的权利,并确保他们获得社会保障。

需要恰当的资助机制,尤其是如果正式TVET机构要为非正式学徒提供补充性培训的话。与会者提议通过奖学金为来自低收入群体的学徒提供支持。

一位与会者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路径,引起了热议。即:手艺人师傅通常会被根据从事的工作领域或行业而吸纳进入相应的行会、协会或工会。支持并协助这些传统组织架构,并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或许是能够使他们提高质量和升级传统的和非正式的学徒制,从而开发学徒长处的途径之一。

会议主持人建议与会者查阅“非正式学徒制升级指南”⑧,其囊括了参会者推荐的升级策略和经验教训。其中,那些旨在提升培训公司的职业安全和卫生情况的策略能够改善公司的工作环境。而且,公司可以从获得小额贷款、创业培训、获得更好的设备、原材料和其他工作投入等方面获益。

鉴于来自尼日利亚的参会者人数众多,并且他们都很关心非正式学徒制培训的质量问题,一名参会者打电话给他的尼日利亚同事,要求见面并共同磋商通过立法或寻求一些其他路径将政府、工会和行业代表都纳入学徒制框架内。

通过与正式学徒制实现衔接,非正式学徒制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徒制实施模式的与会者提出如下问题:

一是缺乏行业参与和投入导致学徒制的质量低下。学徒制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是行业没有充分参与学徒制计划的发展,尤其是在学徒制的设计、指导、培训标准的确定和课程设计等方面。在有些学徒制案例中,行业只参与某些功能领域,如课程开发,而且只是扮演一个“形式上”的角色,没有决策权。但事实是,只有囊括行业的共同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激发雇主的参与动力。

二是构建高质量的学徒制需要良好的行业环境,如适当的设备、具备技术和教学资格的训练有素的员工,从而监督和培训学徒。

三是技能培训的质量取决于课程和培训标准与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性。在没有培训质量标准的课程领域,如果学校也不调查行业的技能需求,那么学徒受到的培训就不可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一些与会者提议由行业技能委员会(Industry Skills Councils, ISC)负责制定相关的培训标准。另外一些与会者建议当地行业部门应该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计划提供咨询,并参与课程开发。

四是TVET院校在提供校本培训方面存在的质量缺陷,包括设备设施陈旧、大学教师的技能陈旧且水平较低。

五是不连贯的认证机制导致质量认证缺失(例如有些证书只在省级领域内有效,在全国范围内无效),从而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六是需要由运行良好的机构确保学徒制的质量。例如,学徒制应由与培训利益攸关且了解行业需求的机构管理。一个负面的例子是,由于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导致了某学徒制培训的无效。因此,为了保障良好的培训环境,培训公司认证流程应运而生。一些与会者呼吁构建全面的学徒制支持体系或国家监管机构。

七是一些参会者提出,质量缺陷可能与学徒本身有关。首先,未来的学徒受教育水平低是一个问题。行业中的学徒岗位通常要求学徒具有高中教育水平,有时甚至需要大学水平。很多学生不具备理解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常识。因此,需要预先为学生提供补偿教育,使其达到学该职业需要具备的教育水平。

一名与会者根据亲身经历,指出学徒制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培训师或督学的教学和指导技巧,还与学徒自身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所学职业的态度、职业道德和承诺水平。教师、指导员、督学或培训师的态度往往难以掌控。负面的职业道德经常会因学徒的社会文化地位低而加剧,该状况在学业上不够资格进入学徒制的青年人群中更甚。另外一位参会者指出,缺乏就业前景,如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对学徒的职业态度会产生重要的负面影响。

与会者还提到了性别问题。年轻女性往往没有意识到学徒培训是一个接受培训的机会,而且很排斥它。此外,女性的职业选择有限,因为很多国家的学徒制都集中于传统行业领域,而这些对女性没有吸引力。

学徒持续时间也被视为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学徒期太短,学徒和培训公司都会遭受损失。成功的学徒培训应该使学徒具备应对其选定职业将面临的所有挑战的能力。因此,正式和非正式学徒制一般持续2~3年。学徒要掌握就业所需的全面技能,这段时间是必需的。对于雇主来说,其投入到学徒身上的金钱和时间必须要产生投资回报。

质量缺陷也与学徒制缺乏充足的资助有关,尤其是政府和私立部门的资助。但是,一位参会者强调不要过分考虑金钱的问题,首先要鉴定的是有利环境和足够的支持结构。此外,给公司赞助工资和提供太多财政激励可能会适得其反。

最后,在政治层面缺乏认识和了解被认为是学徒制质量问题的根源。政策通常由政府设计,不能真正体现经济的需求。一位参会者举例说明,学校课程太过重视学术性科目,而轻视实践知识与技能,事实上,具备后者才能帮助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和行业的要求。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政府经常会采取财政激励手段吸引行业接收学徒,或者通过法律强迫公司开展培训。但是,相反地,政府应该创造一个“各行业将参与学徒制视为一种投资”的氛围。

总体来说,政府不可能完全了解学徒制的好处,在政策层面不能全力推动学徒制发展,而只是从整体上给予政策支持。

(二)议题二:学徒制的创新和替代形式

在第一轮的演讲中,许多与会者报告了学徒制创新路径方面的情况,或被询问了学徒制的替代和创新形式。因此,第个二议题致力于鼓励参会者分享替代和创新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分享其问题背后的动机或提供答案。参会者的观点概括如下:

1. 农村地区学徒制提升粮食安全和营养

与会者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农村的粮食安全和营养,怎样的创新能够带来变化”。一名与会者分享了两个观察结果:一是多数非洲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已经覆盖了农村地区和较小的城镇,但是其发展不符合为新增毕业生创造就业岗位的战略要求。受过教育但失业的人群更容易面临各种问题,如迁移、思想激进等。为此,应如何开发创新途径以创造更多适合新增毕业生的农村就业岗位?二是在农村地区,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和牲畜的产量,周期性地引发粮食危机和突发事件。应如何通过创新和培训来帮助该群体灵活应对这些因素的影响?

应对这两个问题要重点关注如下方面:是“异态混搭”,即将两个不同的事物通过创新方式融合到一起。在农村地区,其实现方式包括在农村资源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开设学徒制,在物流运输环节应用学徒制,从而创造更好的推销农产品的机会,同时培养农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二是是将信息通讯技术的推广应用到农村地区。

2. 信息、通讯和移动技术在学徒制中的应用

两名与会者询问了信息通讯技术(ICT)和移动通讯技术在学徒制中的应用。这些技术有覆盖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巨大潜力。农村的在职培训可以通过应用传统媒体,如收音机、电视、录像、DVD 等进行“虚拟课堂”学习,或者通过移动应用软件、平板电脑、互联网、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互动学习或家庭辅导等来弥补。

巴西的国家商业培训服务公司(SENAC)采取远程学习的方式开展学校培训,主要是在线学习。学徒可以通过电脑登录和应用SENAC的虚拟学习环境,或者使用培训公司为其提供的其他基于电脑的学习资源。这对于家庭住址距离培训学校较远的学徒帮助很大。

另一位参会者评论说,通过移动设备学习来增加TVET价值的解决方案有很多。这些解决方案通常合理、简化,已纳入现有的培训目录。但是,为了以可持续的方式提供,它们需要一份代表培训机构的长期约定。比如,孟加拉国年轻农村妇女通过移动电话学习英语听力课程,旨在提升她们的就业前景。

3.用于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学徒制

一名与会者分享了如何通过学徒制使青少年弱势群体重新融入社会的一些经验,该群体包括街头儿童、难民、受到战争影响的年轻人,如童子军、经受过苦难和精神创伤的其他年轻人。

帮助这一群体的一个可行方法是使用基于企业的学徒制。优点有很多:由于培训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进行,所以重新融入社会的效果很好。与基于学校的解决方案相比,人均成本较低。此外,学徒制在学习领域的选择上更具灵活性,能够更好地体现年轻人的天资和能力;而且即使在不稳定的战后国家,学徒制培训也可以立即开展。要在实践中落实该方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相关社会工作者要定期接触学徒,并在培训期间给予他们支持;要与培训公司签订学徒协议;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监督。

参会者分享了两个例子:其一,在加纳,“针对街头儿童的天主教行动”多年来一直使用这种方法。之前的街头儿童在非正式或正式的微型企业中接受学徒制培训。组织与社会工作者保持联系,并提供额外培训,课程资金由某一项赞助方案提供。其二,在喀麦隆,Caritas Douala成功开展了一项针对贫困年轻人的恢复项目,并为他们组织了基于公司的学徒制培训。社会工作者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陪同学徒。一个德国基金会和天主教机构“Misereor”为该项目提供支持。

这种方法可能比基于学校的解决方案更成功并有发展前景,而且也更接近重新融入的目标。基于学校的培训理念仅在的才更具优势学徒培训不能实现的情况(如在难民营);或者脆弱的儿童或年轻人需要在受保护的社会环境或场所中生活如下情况。

4.在大学层次:学徒制

学界,尤其是在经济学领域,提出了关于在大学层次开展学徒制的问题。有人说,虽然大学自认为与工业界联系紧密,但工业界通常不这么认为——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不具备实践中所需的技能。因此,工业界和大学之间的合作可能是使大学教育更好地反映劳动力市场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技能的一种途径。

许多欧洲国家正在引入大学学徒制度。例如,在德国,大学学徒制的数量增长迅速,主要体现在经济学、会计学、销售和财务服务等相关职业。企业似乎热衷于大学层次的双元制培训。年轻人,尤其是大批大学毕业生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技能不匹配和缺乏工作经验。大学层次的学徒制可以成为引导想就读高校的年轻人进入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行业就业的一种渠道;而同时,年轻人则可以通过大学层次学徒制在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相关工作经验。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在医疗保健领域对放射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引入大学层次学徒制度。学生在学习放射学基本知识和医疗领域中相关技术的同时,还在许多放射学和诊断中心医生(放射学家)的监督下接受实际培训,学习图像处理、剂量计算、数据分析和诊断位置等知识,并且学习如何进行CT扫描、MRI、超声波检查、乳房X射线照相等。由于这些设备非常昂贵,实际培训有利于学生了解并在工作中有效利用设备。课程按照放射中心的具体需要设计,并由放射学技术人员与医生(放射学专家)小组协作。

5.本土知识体系的技能传授和对发展学徒制的教训

在传统的学徒制领域中,一名参会者分享了他从赞比亚的传统学徒制中引入创新和学习的经验。这些经验取得背后的动因是对获取本土知识系统(IKS)和将IKS与正规知识和技能进行比较和对比的兴趣。在类似赞比亚的社会体系中,两个知识系统(IKS和欧洲中心知识体系)共存于人们的生活中,二者有时候互补,有时候关系紧张。

据一名与会者介绍, 20世纪90年代前期,他在赞比亚农村负责一个现代化的TVET机构,并且想在IKS和正规的(以欧洲为中心的)TVET系统之间建立一座衔接桥梁和“第三空间”。他所在中心的TVET学生被期望成为村里手艺人的学徒以学习传统技术,然后建立适用于农村的“第三空间”技术。

初次衔接尝试发生在传统陶艺领域,即通过引入现代生火方法或窑内产品处理工艺,将传统的陶工和现代专家联系起来。此外,还做过类似规划,旨在将传统铁匠技术和现代金属制造衔接。初次尝试的目标是传承和改进农村技术,并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初次尝试并没有按预期发展,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时间和工作概念:农村专家没有具体的工作进度安排,并且在学生本该接受培训的时间经常不在。二是职业性别隔离问题,按照传统,女学生不允许学习铁匠手艺,男学生同样也不允许靠近女人的陶器制造工作区。事实证明,减少这种隔离是不可能的。

与会者的结论是,需要收集更多关于TVET社会学和农村环境下技能传授方法的资料,从而使IKS为传统学徒制的论述和实践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6.身份转换和成为专业人士的程序

一位与会者介绍了她从心理学角度审视学徒制的研究:学徒制培训如何激励年轻人实现身份转换。在这个意义上,学徒制是年轻人获得新的自我意识,同时被成人世界所“接纳”的途径。

该研究背后的动因是找到学徒制培训中的哪些因素有助于年轻人或初学者获得某一行业的专业知识,并通过获得职业身份而“成为”业内人士。该研究的开展方式是通过对烘培学徒进行纵向的案例研究,并将学徒制培训看作“职业身份转换”的一个过程。该过程包括“属于”和“变为”两个不同阶段,他们是“成为”的先决条件。例如,“属于”一个工作场所,“变为”一名烘培师,然后“成为”一名烘培师。此外,与会者还分享了一些相关研究,涉及主题包括:如何支持和支撑学徒进入工作;从学徒的角度看他们如何“学习一门手艺”;通过技术(尤其是视频)应用来促进手艺学习。

7. 学徒制与其它工作场所学习的“混合”形式

一位与会者介绍了学徒制的代替形式,称为学徒制和工业界依附关系之间的“混合”形式。他认为,对于许多现代的TVET职业,经典的学徒制培训模式是不恰当的。很多现代职业,尤其是技术领域的职业,工作任务复杂,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背景才能完成。现在很多“灰领”工人(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完成的工作任务,在几十年前是专属于对白领工人的要求。对于学徒制培训,简单的边做边学方法是不可取的,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掌握了大量教学、培训、训导和指导技能的公司内部教练和监督人员。但是,大部分工作场所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一名与会者介绍了他自己的机构中使用的一种方法(科威特高级能源研究所),他认为这种方法是学徒制度和行业培训的混合。学徒首先在学校获得理论基础和未来职业所需的大部分技术技能,然后进入工作场所开始学徒期。在工作场所,每一组学徒都要分配一位来自企业的教练或导师和一位来自学校的全程监督人员。学校监督人员在他们工作期间陪伴学徒,与企业导师共同计划和监督学徒的培训和每日活动。

此外,监督人员在以下方面为学徒提供支持:加强他们的理论基础、向他们介绍新设备和补充学校课程没有充分涵盖的所有知识。他们还与每一名学徒讨论每日、每周和“培训结束”报告。通过这样做,他们与学徒相互配合,并以教育性和教导性的方式“掌控”他们的表现,在出现任何问题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并对学徒的表现打分。

与会者解释说,这种学徒培训形式的优点是更系统、更集中。工匠师傅之间的知识差距更容易相互补足。同时,学校监督人员也可以借陪学徒在行业实践的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这种“混合”形式的缺点是代价昂贵,因为需要学校职员全程陪同,还需要企业教练和学校监督人员之间的良好协调。

8.职业企业制度(VEIs)和创新企业制度(IEIs)

与会者分享了尼日利亚通过公私合作引入职业企业机构(VEIs)和创新企业机构(IEIs)的经验。尼日利亚此举的目标是探索新的TVET视角,拓宽门路,在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并使私立机构更好地参与国家的劳动力培训和再培训。

VEIs和IEIs是行业主导的私立培训机构,为中学离校生提供了基础后和高等教育水平的职业、技艺、技术或专业教育和培训。这些机构在提供基于机构的培训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实践培训,为学徒提供大量亲身体验创新工作场所的机会,故此,在教育、技术、创新和劳动力市场之间实现了建立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参会者与会者学徒
进而结网
中国会展(2022年2期)2022-09-03 08:57:39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数字人民币亮相消博会
科学导报(2021年30期)2021-06-03 07:27:21
魔术师的学徒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31年后重现日本3000人交流团访华
小康(2015年12期)2015-06-23 16:34:52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九错一对也值
意林(2012年2期)2012-05-30 03:20:10
小策略 助死角展位变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