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东红
摘 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个教师应担负的责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更新教育观念,着眼学生发展,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
关键词:木桶理论;学困生;原因;厚爱;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14-01
“木桶理论”是说一只水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想使一只木桶能够盛更多的水,就要知道哪块木板最短,并设法改变这块木板的现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由此得到启示:教师应该去发现班级中的“短木板”,(即我们常说的学困生),重新审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给予“学困生”厚爱)进行转化,从而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
(1)自身的原因。大量的智力测量和心理因素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学困生与优等生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而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学习动机、学习的内在兴趣、兴趣的持久性、学习的独立性、坚韧性、依赖性、心理惰性等。由于学困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没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而没有起到动力作用,相反妨碍了智力的正常发展,以致认识系数(智力因素)与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不能协同配合。这是多数学困生形成的自身的原因。
(2)外界的原因。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但相比较,关键还在学校,尤其在于教师。而存在于教师方面的形成学困生的外界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把教学活动孤立地囿于单方面的智力活动,不注意影响甚大的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培养。二是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学校中的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转化差生工作应该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要给予学困生厚爱,改变他们的现状,转化他们,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要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其次,要树立转变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的自豪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师生观、质量观、评价观,但只依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涉及到其他的因素。例如,对教师的考核、评优、晋级等不能主要以分数为依据,不能仅仅以进重点中学(或考上大学)的人数来衡量教师的好坏。无可非议,能培养较多的优等生当然是教师的实绩,但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提高也应该看作是教师的实绩。要给教师创造条件,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去。为人师者,应与学困生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关系,这样,有助于消除学困生的顾虑,克服自卑的心理,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进取心。教师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尤其是爱学困生。要主动关心他们,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多表扬少批评,多提问少冷落,多微笑少严肃,给他们一个和谐的氛围,这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这样,学困生就能与教师积极配合。教师不能仅仅以分数的高低看待他们,要让学困生自信、自尊、自爱、自强,从而获得自我肯定的力量,享受成功的快乐。
(2)要着眼学生发展。教师的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分层次教学。平时的教学、备课、作业、考试都应该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当他们受到挫折或学习成绩不佳时,切忌讽刺、挖苦,而应该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教给学习方法,增强他们的信心。教师不仅要力求教会学生某道题怎么做,还要让其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更要开拓他们的思路。另外,要规范学困生的言行,并使之逐步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应努力不懈地激发学困生认识的活跃性,让他们养成善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转变差生学习态度的必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呆板的注入式,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3)要立足“三位一体”。所谓“三位一体”,即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教师应积极调动家庭、社会的积极因素,使之形成合力。及时与家长联系,给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时掌握学困生的成绩起伏和思想波动,与家长协作,寻找良策,不断地鼓励学困生进步并加以巩固。还要营造积极、健康、美好的社会大环境,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正能量,随时接受正能量,传递正能量。
三、结束语
总之,教育实践证明,摆在学困生面前最大的问题并不是学习成绩不好,而是学生不断受到挫折和失败从而对自己丧失信心。现代教育中,学生受挫承受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还关系到他们在今后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能否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唤起他们对前途的希望,教师就要像淘金者那样在他们身上发掘积极因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更不应该成为被爱遗忘的角落。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质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教师要做出努力,厚爱学困生,让他们沐浴爱的阳光,从而达到爱的“情感效应”,使教育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