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代化理念的支配下,土著知识旅游点的开发过程,要依据客源市场的需求,合理地开发和巧妙地利用土著知识旅游资源,提出具有较强适用性和针对性的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开发思路,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土著知识旅游;开发原则;模式;对策
所谓土著知识旅游区(点)特指土著知识旅游资源富集区,或是以土著知识旅游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空间区域,相对于民族文化旅游点来说,土著知识旅游点的空问范围更加狭小。
一、土著知识旅游区(点)开发的原则
史化是人类环境的人造部分,土著知识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智慧结晶。对土著知识旅游来说,人不仅是其价值和意义的体现者和实现者,还是资源本身的创造者和拥有者,也是最基本的传承载体和传承者。因此,以人为本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则,始终贯穿于土著知识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当中。第二,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不仅要注重各社会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区域间的联系之外,还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土著知识旅游资源开发决不能割裂其与特定族群与特定环境的联系。另一方面,在旅游开发过程巾还要把握好土著知识旅游资源之间的关联性,重视土著知识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网。第三,可持续原则。第四,真实性原则。第五,独特性原则。独特性原则,要求在土著知识旅游开发中应该挖掘当地特有的土著知识旅游资源作为出发点,尽可能突显土著知识的特色,且能从战略上认识到所拥有资源的优势,并通过开发措施强化其独特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完善、独特的旅游形象。第六,市场性原则。即遵循旅游市场发展规律,适时推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第七,保护性原则。第八,统筹性原则。
二、土著知识旅游区(点)开发的模式研究
1.生态博物馆+民族生态旅游模式
土著知识作为一种非物质的存在形态生成于特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并与之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即土著知识的地域性极为鲜明。离开其生存的“土壤”,土著知识不仅将失去其对于主体的实用价值,而且其他价值与意义也将受到破坏,甚至烟消云散。因此,为了保持土著知识旅游资源的鲜活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我们需要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但生态博物馆的重要意义仅在于对土著知识生成环境、传承主体以及物质载体的原生保护,从发展的角度讲对社区而言是不公平的。在现实背景下,旅游化生存已经被证明是很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与途径,博物馆的休闲价值也已经被不断地认可和挖掘。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我们需要借助民族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促进土著知识价值的“增值”,实现其旅游价值。因此,士著知识旅游区(点)的开发模式可简单地表示为:生态博物馆+民族生态旅游。
(1)以生态博物馆的理念保护土著知识
首先,生态博物馆强调对社区的整体保护以及文化遗产的原生保护。即是在维护人一环境一土著知识的立体结构,对土著知识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其次,生态博物馆认为社区一切的文化要素均有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土著知识主体利用自身生态环境提供的素材并结合生态环境的特点创造出了维持自身生计的土著知识,它们体现着主体的生存智慧。可以说,社区中的一切要素,对主体也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价值。再次,生态博物馆强调“尊重”与“文化交流”。最后,强调社区参与。生态博物馆强调社区参与,意味着社区居民将会是土著知识旅游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不仅在土著知识的传承与保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是土著知识旅游得以开展的重要资源与依托,肩负着向旅游者传授、解说土著知识的重任。
(2)以民族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实现土著知识的旅游价值
首先,土著知识旅游资源具有生态性。其次,民族生态旅游提倡小规模开发,减少人工干预。这主要是因为:①土著社区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如果对土著知识旅游区(点)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会对社区的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文化承载力造成极大的压力。②土著社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存在着天然和谐关系。土著族群普遍对社区的自然事物存在崇拜的心理意识,如果大规模的开发将打破社区原有的和谐局面,并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再次,民族生态旅游要求对游客人数进行限制。旅游者的数量与社区文化的变迁存在着正向的关系,即旅游者的数量越多,社区文化变迁的速度将会越快,尤其是大众旅游,它对小规模的社区或是文化脆弱社区的文化变迁将带来致命的打击。如果放任大量的游客纷纷涌人而不加以控制的话,旅游开发的效益不仅得不到体现,反而会造成土著知识商品化或同质化的泛滥。最后,民族生态旅游规定了开发的适度性。并不是所有的土著知识都可以毫无顾忌地推向市场,成为旅游者消费的对象。例如信仰类的土著知识就有很大的开发难度,甚至不能作为旅游消费的对象。如果不考虑信仰类土著知识的特殊性,妄加开发的话,不仅是对社区的信仰的亵渎,而且会招致社区对旅游开发的反对与抵制。
2.參与式社区旅游模式
参与式的社区土著知识旅游开发模式,是以土著知识所在社区为空间场所,以社区居民全面参与旅游开发并获益为核心诉求,依托社区丰富的、系统的土著知识,以城市居民或是高素质的居民为主要的客源市场,以实现土著知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集观光、体验、求知、休闲和娱乐等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可持续旅游形式。它被认为是土著知识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具体参与式社区土著知识旅游开发的模式如下。
(1)“政府+社区”模式。这一开发模式具体表现是,政府主要负责社区土著知识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社区旅游发展环境;提供旅游市场信息,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社区主要负责提供土著知识,包括掌握土著知识的个人以及土著知识的各种载体等,并进行相应的土著知识展示。
(2)“农户+农户”模式。采用“农户+农户”的土著知识旅游开发模式,不仅可以让旅游者体验到最真实的士著知识,还可以有效地强化东道主社区与旅游者之间的面对面互动与交流,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对土著知识体验的需求。但受制于土著知识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旅游接待量会受到限制,旅游开发的联动效益也不会太强。
(3)“政府+公司+社区”模式。在这一开发模式中,政府主要提供政策支持并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司主要负责旅游规划、产品设计及营销,社区则提供可开发的土著知识旅游资源。该模式可简单地表述为公司在政府相关政策的规范下,对社区提供的土著知识旅游资源进行适销对路的策划和营销,实现土著知识的旅游价值。
3.遗产廊道模式
根据土著知识的丰富性以及鲜明的地域性特质,可围绕其中的某一类土著知识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组织形成专题型的土著知识遗产旅游廊道。廊道中不同地域、不同族群都尽量突出与专题一致的土著知识旅游产品。专题遗产廊道的土著知识旅游开发模式可以极大地凸显不同地域、不同族群同类土著知识的特色,它如同一本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讲述着各具特色的土著知识,让旅游者对土著知识旅游产生更深刻的印象。
三、促进土著知识旅游区(点)开发的对策
1.充分挖掘土著知识旅游资源的内涵、细分目标市场
土著知识旅游资源是一种隐性的资源,它不能像物质类旅游资源那样较为容易地展示给游客,开发者必须对其内涵进行提炼、概括和浓缩,而且还要结合特定的族群与环境,利用多元化的手段,以不同的方式将其展现。另外,土著知识旅游资源由于其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巨大差异,所吸引的游客群体也各不相同。因此,针对土著知识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结合市场的不同需求与偏好,应对土著知识旅游资源作出正确的评价与定位,找准相应的客源市场,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利用。
2.构建土著知识旅游资源的联动结构
土著知识旅游资源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独立体。一方面需要在开发时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外来与地方的融合,从而建立士著知识旅游资源的时间结构体系,加强不同知识体系间的对比;另一方面要加强不同地域间同类土著知识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形成线性的士著知识旅游景点群,建立土著知识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3.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为了确保土著知识旅游资源保存的完整性和土著知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于土著知识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衡量:首先,市场效益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即对土著知识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經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其次,资源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即在开发中要处理好土著知识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土著知识的日常价值与旅游价值间的关系;最后是土著知识旅游资源地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性。
4.建立健全政府的监管体制和政策体系
在土著知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规范土著知识开发和保护的“红线”,明确开发和保护的职权,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对违反规定、造成土著知识破坏的人与行为严格依法处理。此外,政府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开发活动进行指导,协调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同利益者的关系,以确保土著知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江.博物馆定义的认识[J].文学世界,2005(6):67-69.
[2]余青,吴必虎.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模式[J].人文地理,2001,16(6):40-43.
[3]郭山,杨军.生态旅游与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J].思想战线,2000,(1):86-89.
作者简介:韩宏(1988.11- ),女,河南南阳人,在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工作,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