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管理的“三个一”

2015-04-27 03:30李松梧王培合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法三个一沿河

李松梧+++王培合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的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中国人来说,大运河的申遗成功,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谁都知道,申遗成功不是目的,保护和传承才是根本。鉴于大运河是一个线性、活态、可再用的水文化遗产,鉴于大运河历时久远、规模宏大、区域广泛、涉及地区部门和社会经济发展项目繁多等特点,其日后的保护和传承注定是艰难的。本着为大运河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点有益借鉴的想法,笔者认为,搞好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固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但最重要、最需要做的工作当是以下3项。

一个规划。规划对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来说,好比是标准、航标灯、线路图。规划是否合理、科学,将直接关系到大运河保护和传承的成败。因此,必须切实编制好规划。依笔者看来,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规划,首先应处理好4个关系:一是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二是保护与治理的关系,三是遗产管理与水利管理的关系,四是文化功能与水利功能的关系。通过科学运筹,统一规划,让古老的大运河既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又能得以可持续利用。其次是既要考虑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涉及水利建设、文物保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的工作,这就要求在编制规划时要在“全面”上下足功夫,要持开放的观念、合作的态度,要结合实际,通盘考虑,兼顾各方需求,力求全面均衡发展。同时,还要突出重点。大运河是一项文化遗产,必须把水利建设和文物保护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要舍得花“本钱”,切实谋划细、谋划透、谋划好。再次,应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大运河保护与传承的规划定稿后,应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由国务院发布实施,沿河各省(市)的有关市县须严格按照规划行事。在此之前,沿河各级自行编制的区域性规划,原则上全部废止,一律按国家的规划重新编制新的区域规划,并交同级人大审议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区域规划一经制定,无特殊情况不准更改,如确需更改,应经人大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一部法规。法律法规体系是法治社会中一切行为的基础依据。随着申遗的成功,大运河的美名响彻全球,而大运河的名气越大,人们对它的期望值会越高,接下来必然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开发热潮。为了规范人们保护和利用大运河的种种行为,特别是抑制那些过度的开发冲动,使大运河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利用,应该制定一部专门的法规。有人可能会说,遗产保护有文物保护法,水利工程有水法、防洪法等,何必再制定专门的法规。关于这个问题,笔者的认识是:尽管有文物保护法、水法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与活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关的内容极少,已颁布的部分法规条文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的保护,而且不同法律之间甚至存在着冲突。譬如:文物保护法是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基本原则,对文物保护对象要求不改变现状。而水法等法律法规,则是以保障水利工程现状功能的有效发挥,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为首要原则,不可避免地对水利工程进行维修和建设。总之,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全适用于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亟须有一部紧密结合大运河实际的专门的法规面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立即展开这方面的调查研究,以促使这一专门法规尽早面世。

一套机构。大运河涉及8个省(市),跨越六大流域,其运行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众多专业领域。这种条块分割、群龙共舞的区划现状,客观地形成了“各自为政,各取所需”、“见利就抢,遇事就推”的混乱局面,使大运河不再是一个整体,而是支离破碎的碎片。尽管2009年国家成立了“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但这仅限于协商与申遗有关的事务,无其他管理职能。实践证明,群治就是不治,共管就是失管。大运河亟须有一套专门的、权威性的管理机构,以统领各路“诸侯”,搞好保护与利用。在这方面,古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元明清三代朝廷都派设最高治运、司运机构常驻济宁(山东境内),开设衙门,督漕督运,治河名臣潘季驯、林则徐等在此任过职。笔者认为,可借鉴一下古人的做法,在国务院的层面,设立跨部门、跨省、跨流域的大运河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的规格为正部级,主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同时兼任国务院办公厅副主任。水利部、文化部的一名副部长和沿河省(市)的一名副省(市)长任副主任,其中,水利部的副部长担任常务副主任,沿河各省(市)的水利、文化厅厅长、各地级市的市长任成员。委员会作为大运河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直接受国务院的领导,委员会根据有关法规和规划要求,有权处理与大运河有关的一切事务。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法三个一沿河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物保护法》探析
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的法治基础
——写在《文物保护法》修订征集公众意见之际
九九歌
传承历史?保护文物
浅析玉器藏品基础信息的分类
生本课堂的“三个一”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引领导向 靠制度建设做到“三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