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幼清
【摘 要】在复习过程中运用同类比较法和异类比较法,体会差异性、多样化,寻找相似点、共通性,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诗歌水平和文学素养,凸显良好的复习效果。
【关键词】比较;复习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代诗词流淌着作者深沉的情感,闪耀着诗人非凡的智慧,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李元洛先生所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智者之诗,可以养心。”
要调动学生复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在熟读深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教得活灵活现,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凸显良好的复习效果。
每一首古代诗词,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彼此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也不能总是孤立的复习某一首古诗,要尽量进行类比迁移,用心加强纵横比较,通过比较,寻找相似点、共通性;通过比较,体会差异性、多样化。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字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要多比较,多归纳。”叶老先生的这句话用在古诗词复习中尤为中用,语文老师可通过运用同类比较法和异类比较法进行古代诗歌复习,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欣赏诗歌水平和文学素养。
一、同类比较复习
在进行古诗词复习时,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风格、同一表现手法、同一情感、同一主旨的诗歌列在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和共性知识。
可以把同一题材的古诗词列出来进行比较复习,反映战争的;反映古代兵役的不合理的,反映古代社会赋税的惨重;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表现爱情的;表现哲理道理的;抒发忠心报国的;抒发离愁别绪的;抒发理想抱负的;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的;描写山水景色的;描写花草树木的;描写大自然风花雪月的……
例如:在复习《采薇》一诗时,我与《十五从军征》一起进行比较复习。两首诗虽出自不同时代,出处不同,但都是反映士卒久经征战后回乡生活情形,都是反映古代兵役的惨重,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在复习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一词时,我就拿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起复习。两位作者都是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都力主积极抗敌,都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这种思想在两首词中均有相同的体现。在复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我就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进行比较,这两首诗都是描写早春的景色,表现春到人间生机勃勃的景象,流露出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异类比较复习
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方法、不同内容、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诗歌也可以进行对比复习,通过这样的复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加深理解。
如在复习杜甫的《望岳》一诗时,就可以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进行比较阅读。前诗先描绘了泰山的绵延壮阔,巍峨高耸,神奇秀丽,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决心要登上人生的顶峰的凌云壮志。后一首诗描绘登上飞来峰凭塔远眺所见,最后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壮志豪情。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两首诗描写的景象不一样,但却殊途同归,在表达的主题思想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通过比较,既加深了两首诗的主题思想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有些诗歌在写法上是一样的,但抒发的感情却是不同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脍炙人口的不朽怀古名篇。在复习中通过比较法,大致可以看出二词的异同:两个词人都是面对浩瀚的长江怀古伤今,但怀古伤今的感情却是截然不同的。苏轼“伤己”,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自己的不得志。而辛弃疾的“伤国”显示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正是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最大的不同,主题思想的深度不同,这也正是前者胜于后者一筹的地方。
还有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和抒发的感情也有不同。如李清照的词,前期作品的风格清新雅丽,活泼欢快,后期作品的风格沉闷压郁,凄清感伤。
通过这样的不同角度比较复习,可以使学生透过纷繁的表象,把握问题的本质。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掌握,并不是一个个孤单零碎的个体,可以以点串线、由线到面,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诗词复习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提高古诗词的总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