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实施多彩课程,丰富学生成长钙质

2015-04-27 04:57丁幼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规划

【摘 要】我校立足校本实际,基于生情学情,前瞻学校发展愿景,围绕着“以生为本,养正于蒙,全面发展,奠基终生”的课程建设总目标,进行校本课程规划,并确立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思路:满足需求,序列安排, 做亮特色,对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实行进课堂,进社团,进活动的“三进”举措,重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持续向前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规划;实施;评价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国家课程在学校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学校必须通过课程规划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定位、统筹安排。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反映着教育的充分程度和办学的精确程度,因此,如何在国家课程的大框架下让学校的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是学校一直致力于改革的方向。我校小学部在校本课程的规划和实施领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实践与研究中提升了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校本课程规划的背景

(一)学校概况及发展愿景

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为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学校坐落于郑东新区CBD之侧,一湖之畔,双河之滨,众园环拱,风景如画。学校满额容量为54个班,其中小学部共24个班,70位优秀教师怀揣爱和责任播撒智慧和光明,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我校本着以关注孩子发展为本的“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思想,围绕“让每一个孩子学习着、成长着、快乐着,让每一位教师工作着、生活着、幸福着”的办学理念,确立“寻民族文化的根,育面向世界的人”的育人方向,秉承“见贤思齐,立己达人”的校训,树立“笃学求真 ,敏行致远”的校风,涵养“诚朴典雅,敬业厚生”的教风和“学而不厌 ,日新有成”的学风,形成“情境式体验德育、综合式学科课程、层级式教师培训、多元式学生评价”等管理体系。打造“童年读书课”“智慧双语课”“最好的教养”“多彩社团活动”等特色课程。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生活的花园。

在我校发展规划中,课程变革领域的规划与设计始终是居于中心地位的。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课程资源分析

1.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1)硬件设施:学校硬件设施较为完备,有报告厅、图书馆、录播教室、科学实验室、劳技室、计算机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健美操教室、书画教室、室内篮球馆等,还有50多个班班通多媒体教室,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学校的校园文化资源也极为丰富, “与大师同行”大型浮雕墙、“劝学”文化墙、学校理念墙、“主题文化走廊”等,都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资力量:我校小学部目前拥有70位专任教师。教师学历层次高,90%以上的老师拥有本科及研究生学历。70%的教师为25~35岁的青年教师,他们年富力强,工作中充满热忱,富于进取精神。30%以上的教师为省市区级名师、骨干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烈的创新意识。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校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还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他们不仅术业有专攻,而且多才多艺,学有特长,他们认同学校的课程理念,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课程实施能力,为课程高质量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1)地方资源:我校地处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CBD中心地段,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

首先,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中原文化的先贤们发现并阐发的许多精辟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所以,我们在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出要立足本土,要“寻民族文化的根”。

其次,郑东新区如今已经成为郑州乃至河南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成为郑州人骄傲的城市新名片。它寄托着河南改革开放,锐意进取,伫立潮头的信念,寄托着人们寻找一处城市桃源的美好理想。处在东区中心区域的我校,何其幸运!所以,我们在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出要立足于新区,拥有前瞻眼光和开放、包容的胸怀,要“做面向世界的人”。

(2)家长资源:我校地处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学生多来自附近新开发的高档住宅小区,大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对学生和学校的期望值较高。我校结合家长资源的丰富性这一特点,逐步推行“家长教育资源进课堂”这一举措,给学生带来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学校里没有尝试过的体验,也建立起更加融洽的亲子关系,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网络。

(三)学生需求分析

顾及到学生的差异性, 为了提供可供每一位学生选择的适合的教育,让学校的教育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产生长远影响力,学校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学生认知需求

学生希望通过课堂学习及第二课堂的开辟,不断丰富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调查得知,我校学生尤其喜欢学校开展的学科学习拓展活动,如童年读书课中的读美文诵经典活动、英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认为这些活动内容有趣、形式灵活,很吸引人。

2.学生情感需求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身心安全感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求,他们希望在学校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身心舒展,健康快乐;作为学校集体中的一员,他们渴望来自团队的友谊,集体的温暖,对学校的归属感会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温馨的亲子感情也是学生的成长必需的助推剂。而以上种种需求,都需要在校本课程建设中适度增加一些实践性活动,体验式、交流式的学习活动,为其提供相应的支撑。

3.学生精神需求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主成长、自我建构的过程,他们需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规范行为,融入集体,增强兴趣,养成习惯,涵养性情,开阔视野,学会创造,从而达到一个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新境界,为终身的幸福生活擦亮生命的底色。调查得知,学生喜欢多一些兴趣活动、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多方面的精神需求。

经过对学生需求的调查分析,为我校课程目标的确立、校本课程指南的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校本课程实施目标

立足校本实际,基于生情学情,前瞻学校发展愿景,在课程规划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我们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以生为本,养正于蒙;全面发展,奠基终生”的课程建设总目标。

“以生为本”,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养正于蒙”,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张载(1020~1077)提出的教育思想,即从儿童时期就应该进行正确的教育。当然这种正确的教育,在今天看来,就是通过科学、合理、适合的课程设置,在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发展的同时,还应重视他们精神、道德、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唯其如此,才能让孩子在享有幸福童年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我们把课程总目标从“培养品行、涵养知识 、滋养身心”三个层面进行落实,形成以下课程分目标:

(1)修品立行,培养习惯擦亮底色。成为“拥一颗真爱心,成一个礼仪人,有较强生存力,怀强烈责任感”的有教养的小学生。

(2)博闻广智,涵养兴趣厚实基础。成为“胸怀书墨,见识广阔,思维敏捷”的有知识的小学生。

(3)强身健魄,滋养身心筑梦未来。成为“自信阳光,乐观向上,气宇轩昂”的有神采的小学生。

课程目标的确立是编制学校课程规划的逻辑起点,围绕课程目标的制定,我们在深入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等国家层面的教育指导性文件及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头脑风暴等形式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开展了以下实践研究:

首先,厘清课程哲学的三个维度。基于“存在主义”的教育哲学观,提出以“生本”为基点,倡导活动课程和个性化课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化发展。基于“素质教育”的教育哲学观,提出以“养正”为核心,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让教学活动变为学生主体能动的自主学习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由善学而乐学,得到适合自我发展的最好的教育。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教育哲学观,提出以“发展”为前提,注重潜能培优型课程的开发,让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在体力、智力、精神、道德、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在保证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同时,兼顾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我校在重新梳理学校课程的基础上,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合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中的各类课程均指向“修品立行,培养习惯擦亮底色;博闻广智,涵养兴趣厚实基础;强身健魄,滋养身心筑梦未来”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注重相应目标的达成。但它们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既互为依托,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又各有其侧重点、关注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实施中既要重视其关联性,有要有所区别。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办法

在我校的课程方案中,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这三类课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这三类课程又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基础型课程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拓展型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探究型课程则注重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素质为目标。培养目标的多元决定了它们的实施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

我们对课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是: 满足需求,序列安排, 做亮特色。对比较成熟的校本课程,我们实行进课堂,进社团,进活动的“三进”举措。

(一)进课堂

我们在制订学校课程方案时, 把校本课程作为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排进学校的课程计划中,如我校的“童年读书课”课程, 作为拓展型课程排进了一至六年级的课表中, 课程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各学段内容由“语-诗-文-书”四部分组成。低年级主要以“读写绘”的方式进行,侧重于成语故事、绘本童话的阅读。中年级主要以“读诵练”的形式进行,侧重于古诗、对联、经典美文的诵读积累。高年级以“读写诵”的形式进行,侧重于古文、现代经典美文的诵读积累和名家名著的阅读。每个学段有不同的侧重点,课程按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组织编排,意在引导学生慢慢地通过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进社团

我们以知识类提高拓展型课程为突破口,以体艺类兴趣型拓展课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学校的拓展型课程体系。结合学校特色,做好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衔接,让它们相辅相成,形成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

体艺类兴趣型拓展课程主要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呈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可以自主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社团活动。此类课程实行套餐式、跨年级、走班制教学,允许学生在不同的年级选择不同的社团,增加每一名学生各方面的学习经历。为学生个性张扬、特长培养筑就了平台。

(三)进活动

研究型校本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尝试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体验研究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以注重学习的过程作为课程教学的追求。我们的三门研究型课程均为选修课程,是以主题探究、创新实践为主的综合活动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更多采用体验式学习活动和探究式学习活动。如“生命美育课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探究活动来展开的:开展走进自然活动,发现生命萌芽之美,生长之美,成熟之美; 开展观摩救护视频、参与消防演习活动,学习自我防护,感受生命无法重来的庄严之美; 开展感恩父母亲子活动,发现生命因家人而不同,感受中国传统人伦之美;开展挫折教育活动,感受被老师同学关怀的温暖,感受生命中的人情之美;开展励志进取教育活动,感受生命需要挑战,认识生命意志之美。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

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着力于重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促进课程目标有效落实。注重克服以往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审议及评价制度,形成专业化的课程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在评价中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过程性评价,采取多元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显示评价的激励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持续向前发展。

(一)倡导过程性评价

在过程性评价中,学校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具体活动中,通过积极参与、合作交流,采用活动记录的方式评价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并给予指导性评语。通过关注“过程”而促进“结果”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

(二)坚持全面评价

在课程评价中,强调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多方面的潜能和特质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用三维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我们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以及与学生有关的人包括教师、管理者、家长、社会人士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去,并且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他们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多元的评价主体将更有利于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

(四)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我们的课程评价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即把质性评价方法与量化评价方法结合运用?学生的“成长风铃”是我们评价改革的重要手段,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成长风铃”,其实就是学生成长档案袋。 “成长风铃”里,家校联系手册、活动照片、手工作品、师生评语等无所不有。成长袋其实是把单项评价变成了多项评价,把单评价主体变成了多评价主体,把质性评价方法与量化评价方法结合运用,把终结性评价变成了发展性评价,以动态全面的标准不断激励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渴望进步、树立信心、体验成功。

在努力推进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走进我们的校园,时时能看到到孩子们学习着、成长着、快乐着的育人氛围,处处能倾听老师们工作者、生活着、幸福着的和谐节奏。在多彩课程的浸润下,孩子们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开发智力、塑造人格,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张弛自如,如鸟儿翱翔蓝天,如鱼儿畅游大海……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的生命、和谐的发展,我们的课程改革,还在持续!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一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学校课程计划编制实践指南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4]邢至晖,韩立芬.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5]钟启泉.教学模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

丁幼新(1964~),女,汉族,河南郑州人,中学高级教师,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实施规划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