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容 张美云 窦英磊 (南京市江宁区中医医院 南京211000)
急性胆囊炎[1]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多属中医学“胁痛”“胆胀”讨论范畴。本科室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急性胆囊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75岁,伴有胆囊结石者23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3~76岁,伴有胆囊结石者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疼痛程度、起病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2)起病时间72小时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休息、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解痉镇痛处理、抗感染治疗、利胆治疗等。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胆囊区中药穴位贴敷。具体用法如下:栀子10克,大黄10克,冰片1克,乳香6克,芒硝10克,研粉,调匀成糊状,外敷胆囊区,纱布覆盖,每天更换1次,3天评估疼痛缓解程度,5天评估综合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1 疗效标准 参照2011年《胆囊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对胆囊炎患者疼痛程度及疗效进行评估[3]。
2.2 观察结果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评估(n=30) 例
表2 3天内疼痛缓解比率评估(n=30) 例
表3 两组有效(痊愈+显效+有效)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日)比较 d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针灸和药物治疗两者相结合,使用外用药物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的无创痛疗法。其作用机理与贴敷对穴位的刺激与调节,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相关。中医学认为,胆为六腑之一,六腑生理功能“以通为用”,其治疗亦须把握“以通为治”的原则。急性胆囊炎以腹痛、黄疸、发热、胃肠道症状为主症,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袭、虫石阻滞后,脾胃失于健运,内生湿热,影响胆汁疏泄,胆腑通降不顺,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滞,不通则痛所致。以“胆腑郁热”“热毒炽盛”为主要证型,故清热利湿、行气利胆、通腑泻火为其主要治则[3]。本方栀子、大黄、芒硝功在清热利湿通腑,乳香行气止痛,冰片药性辛凉,清热散毒,能使药效发散,渗入皮下,共奏清热利湿、行气散毒止痛之功效。使用本方局部外敷胆囊区,是以痛为腧,有利于药物由表及里渗透,起到联络脏腑,沟通表里,直达病所之功效。穴位贴敷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推广价值,有待更大样本、高质量、规范选穴并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疗效。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4.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胆囊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海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1461-1 464.
[3]狄伟文,钮曙娅,狄高梅,等.芬太尼-利多卡因合剂用于手术后切口敷料镇痛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