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从学习杜郎口模式谈起

2015-04-23 00:54:52代凯生
教育界·上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普通中学教学改革

代凯生

【摘 要】本论文回顾了一所普通中学学习杜郎口模式“好景不长,轰轰烈烈之后,紧接着是彷徨迷惑,过一会儿变成了偃旗息鼓,再后来干脆听之任之,最后无奈只好重回老路”的历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普通中学    教学改革    策略及思考

不知是有幸还是不幸,笔者所在的学校也是杜郎口模式的“追风者”。那时正好是“洋思模式”风靡九州、“杜郎口模式”如日中天的时候。学校从分管校长、主任、教研组长到骨干教师一行十余人见证了杜郎口中学“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般的奇迹,就连东道主“为控制人数不得已”收取数百元一张的考察学习“门票”,居然也丝毫挡不住滚滚而来的人潮!

当然,我们学校的老师也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其他小伙伴们一样,被杜郎口模式惊呆了!于是,大家都热血沸腾了!接下来就摩拳擦掌了!回到家就开始依葫芦画瓢了!画着画着,小伙伴们又发现,别人的“轰轰烈烈”而且“天长日久”怎么到我们这儿就水土不服了?但是,好景不长,轰轰烈烈之后,紧接着是彷徨迷惑,过一会儿变成了偃旗息鼓,再后来干脆听之任之,最后无奈只好重回老路。

学习杜郎口最后成了竹篮打水——这就是我,一个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眼中所看到的教学改革。

由此,我想到三个问题:

一、我们为什么在学习杜郎口的过程中栽了跟头

就笔者所在的学校学习杜郎口的情况来看,我们无疑是栽了跟头。一开始所有人都抱着极大的希望,期待着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在学校全面开花,甚至结出胜利的果实来。可是,不久,大家就发现杜郎口式的教学是极其低效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老师们当然更不知道该怎么做,结果原以为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很快流产。

第二个错误是战术上犯了冒进的错误。学校在学习归来没有在全校做问卷调查,没有听取老师们特别是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就开始在全校各年级、各学科全面铺开。在推行一段时间之后,也没有及时做出适当地调整。很多老师私底下开始做两面文章,在有检查、有领导的时候按照杜郎口的方式上课,领导或客人一走,马上就恢复原态。结果一锅梦想的好饭煮成了夹生饭。学校不继续推行,与课改的大方向背道而驰,而且又是否定之前的工作,当然不可取;若要继续推行,却又不知道如何重新点燃大家的热情。虽然后来提出了比较符合学校实际的“二三四”课堂模式,但老师们却成了惊弓之鸟,人人都担心再次中枪而不愿接受。

二、回头来看,我们是否要把杜郎口一棍子打死

最近,关于杜郎口“高效课堂”肥皂泡彻底破灭的说法已经很多了。专家也好、学者也好、一线老师也好,几乎是一边倒地对杜郎口模式进行口诛笔伐。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杜郎口模式片面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过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甚至要将课堂全部留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上几乎成了看客,成了纪律委员;二是杜郎口模式抹杀了学科差异和知识难度差异,企图制造一个万能的模式去应对复杂的教育。

从实践的效果来看,这种极端做法是相当低效的,当然不足取。但是,杜郎口模式是否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呢?

我觉得当然不是:如果杜郎口不是让老师只讲5—10分钟,而是让老师给学生留下5—10分钟;如果不是让学生团团围坐,而是讨论时适当集中;如果不是在教室里到处安上黑板,而是就让展示的学生在前后黑板因地制宜,就地解决;如果不是规定所有学科、所有课型都要照模式进行,而是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当然,还有很多可以想见的“如果”,那么,这样的“杜郎口”是不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呢? 其实,按鲁迅先生说的去做就好了,别人的东西,“拿来”时应有所弃;丢开的时候,也别踩在脚下,当有所取。

三、教学改革向东走,还是向西走

数十年来,许多人抱着改良教学的初衷向英国学、向美国学,据说杜郎口模式就来自对英国的模仿。应该说,西方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先进的理念正在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但不巧的是,英国《每日邮报》最近报道,英国教育大臣尼克·吉布最近却提出英国学校应该重拾“全班教学”方式,因为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南安普顿大学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研究认为,远东学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方式。该研究对英国南安普顿和中国南京的562名小学生(9—10岁)的数学成绩做了测试,发现中国学生比英国学生的成绩普遍高出约20%到30%。

今天的教育者,我们的教学改革应该向东走,还是向西走呢?

中国的传统教学方式效率比较高,学生成绩比较好,但它广被诟病的缺点是,它造就了很多考试机器,学生往往高分低能。西方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性更高,学生能力得到更多锻炼,综合素质比较高,但是其学习效率往往不高。

其实,到这里,东走西走的选择已经不重要了。

其次,改革要因地制宜,灵活有度。现在也有很多我们正在学习的“新模式”,例如合作学习、翻转课堂、走班制等。好不好呢?我觉得肯定都不错,特别是北京十一学校的全校走班,其轰动程度应该不亚于当年的杜郎口,笔者也亲自去看过,真的很好。但是十一学校的很多东西是我们学不来的,光说师资和场地两条,我们百分之九十几的学校就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不过,走班可不可以搞呢?我认为完全可以。不过哪些年级搞,哪些班级搞,哪些学科搞,哪些时间搞等,倒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

总之,专家也好,校长也好,老师也好,只要少了功利之心,一切就会好很多。

猜你喜欢
普通中学教学改革
银川市中学开展田径业余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普通中学教学方法的调查和研究
普通中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4:47:07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
新时代下我国普通中学教育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