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宏新
初中物理练习题类型特别多,参考书籍也是五花八门,学生面对繁多的习题,往往无所适从。在新课程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初中物理教学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广大教师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数理推理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应试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教师仍然唯分是图,片面追求学生的平均分、增长率和优秀率,导致学生只是关注书本知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有的放矢的指导学生正确解答各类习题是每一位物理教师一项中心任务,它既能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课程重点和解题思路,同时,对推进物理新课程改革,以及提高学生解题策略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那么,到底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解题方法和技巧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
一、特例法解题——入木三分
所谓特例法解题,就是通过对极限值的讨论,总结出一般性的解题规律。
例题1:完全相同的甲、乙容器里面装着同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分别从高度相同的A、B处比较两者之间压强的大小关系。
教师在教学当中,可分析:因为A、B两点高度是一样的,但题中并没有限制A、B的具体高度,因此设A点恰好为水面,此时水对A点压强PA=0帕,而B点仍位于液面以下,此时酒精对B点压强PB>0帕;因此PA 二、定义法解题——按部就班 教师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本物理定义以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例题2:半径为r的半球体放在深度为h的水底,求出半球体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是多少? 分析:此题中涉及半球体受到水对它压力是由半球体上方的水的重力作用于它表面造成的,但水对半球向下的压力数值上与正上方的水的重力是相等的,于是学生很轻松的得出结论:f=g水= pg(пr2h-2/3пr3). 三、攻克易错题——触类旁通 不少学生本身基础掌握不牢固,加上审题时粗心大意,导致审题不清,概念模糊,往往出现雷同性错误,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易错题进行归类,将有利于学生避免重复犯错。 例题3:有一物体A,在F=75牛的力作用下在斜面上作匀速向上运动时,计算出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是多少? 分析:有些学生一拿到题目往往不假思索解题,他们错误的认为物体都在做匀速运动,摩擦力与拉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很容易因此得出 f=75牛。然而,由于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摩擦力与拉力不再满足构成平衡力的所需条件,所以不是平衡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路进行解题,应从做功的角度入手:由W总=W有+W额和W额=fL 可得出f=15牛。 四、运用比例法解题——立竿见影 目前使用的初中物理新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一般反映二三个物理量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而这些物理量之间又是正比和反比的关系。因此,灵活运用比例法解题能既达到解题过程清晰、简洁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加深对物理公式及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尝试运用比例法解题,一般要完成三大步骤:第一,写出表达式;第二,列出比例关系并化简;第三,代入数据运算。 五、注重总结引导——命中率高 不少教师认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关键是多做习题,殊不知,这很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不良后果,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徘徊不前,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相悖。其实,学生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虽然有很多因素,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是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讲解习题的时候,务必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引导他们利用科学正确的方法进行高效解题。譬如:我在执教“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之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简要画出对应的电路图,并将题中所描述的数据标好,使复杂的问题梳理简单化,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复杂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的能力稳步提高。 六、坚持以生为本——教学一体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走“以生为本”的道路,切实了解学生的动态,以学生反馈的信息为落脚点,加强师生互动。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是更加充满朝气的群体,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切身的体会,在师生共同切磋的基础上,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美妙境界。因此,为了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我们必须根据物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逐步形成一系列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诸如类比法、组合法、替代法、延伸法和归纳法,不断拓宽学生的解题视野,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