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琴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本人注重探究性学习的组织和开展,这对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发扬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本人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普遍对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首次较系统地接触生物学这门自然学科,上课总能提出许多问题,对老师的问题往往也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渐渐地学生的问题少了,回答老师问题的积极性也日趋减弱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做教师的常常以自己的知识为标准,学生的回答略有偏差,往往就遭到否定。在学生眼里,教师和课本就成了“真理的惟一标准”,久而久之,学生的热情没了,积极性丧失了,问题也就提不出来了。因此,要让学生提出问题,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变教师是课堂主宰者为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的新型师生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其次,好奇心是学生产生问题的源泉,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不管学生所提问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幼稚的还是较有深度的,教师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倾听,多鼓励少责难,多理解少歧视。再次,教师要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分类思想,关注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注意捕捉和思考生活中的生命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开启问题意识的大门。
二、指导学生实验
1.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启发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不能把实验变成“一讲、二看、三示范,按着课本做实验”,而应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精心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如《呼吸》一课,我要求学生用实验研究吸入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我这样启发学生设计实验:
(1)先提出启发性问题:要研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没有这两种气体,该怎样做?然后启发学生用化学上的知识来收集呼出的气体。
(2)启发学生回忆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根据它们的特性,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3)汇报实验方法:A:向两瓶气体中倒入同样多的石灰水,然后摇晃,观察两瓶中的石灰水有什么变化。
B:向两瓶气体中各放入点燃的蜡烛一只,观察哪支蜡烛熄灭。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加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视野下有一较大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但在图像上有一污点,影响了观察。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写出判断的操作步骤。
(2)如果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如何清除污物?
(3)在显微镜不易找到细胞膜,要想看到细胞膜该怎样做?
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实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注重表达与交流
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都会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不同的,在不同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和体验也是不同的。因此,表达和交流这个环节不可忽略。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我们应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做法和收获,其他学生在共享他人的收获和体验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质疑和辩论,发现成功之处、独到之处和需要改进的细节。与此同时,老师要注意将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探究结论,概括总结出科学的知识结构,并搭建系统的知识网络,使得学生在动手动脑、获得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同时,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本人也遇到不少困难。一是班生数太多,我想这是多数教师都有的共同感受,一个班五十来人,甚至六十人,在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使得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学生,一些性格内向的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本来和别人的交往和交流就少,这时一样很难加入到活动中去。二是探究性学习耗时多,活动前的准备和组织一直到活动后的总结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有时要耗费我们和学生的大量时间,如果组织不周密,活动的开展就很容易流于形式,难有实质性的收获。三是目前实验室的配备有时难以满足探究活动的开展或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这个探究实验中,需要培养基,而我们的实验室根本不具备制作培养基的条件,我们每次都是通过熟人找有关单位帮忙做一些,长此下去,这也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