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化学课堂灵动起来

2015-04-18 04:19福建省厦门市大同中学罗炳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饱和溶液概念图硝酸

◎福建省厦门市大同中学 罗炳杰

让化学课堂灵动起来

◎福建省厦门市大同中学 罗炳杰

灵动的化学课堂是触动学生心弦的课堂,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课堂。构建灵动的化学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情感教育开始,激发兴趣;用问题激思,使学习专注;搭台表现,点燃思维火花;合作探究,满足探究欲望;整理提升,由学会变成会学。

灵动课堂;兴趣;思维;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强调学习环境“四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教师要从情感教育开始,用问题激思,搭台交流,合作探究,归纳提升,点燃思维火花,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充满激情,充满智慧,充满灵动。我们认为,所谓“灵动”,其中“灵”是指心灵、灵气、灵魂;“动”是指互动、心动、行动。灵动的课堂是触动学生心弦的课堂,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课堂。

一、创境激趣,活跃课堂

诺丁斯关怀伦理主张一切教育都应发动人的情感,回应人的需要。创设情境,能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课堂开始,学生情绪处在“常温”状态,许多学生还未进入状态,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在查找课本、笔记等,甚至无精打采。如何快速让课堂“升温”,快速进入课堂角色?课堂起点就要从情境入手,运用图片、视频、故事、问题等形式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注意,产生兴趣,进而关注。例如,在原电池教学时,可先讲一则“镶牙齿”的故事:中东有一位富婆,青年时补了一颗“银牙齿”,中年时又有一颗牙齿坏了,又镶了一颗“金牙齿”,自此之后她经常莫名其妙头痛,吃了各大名医所开的药,遍访世界二十几国家的名医,就是没有治好。后来一位化学家检查她的牙齿,仅是将她原来镶的银牙齿换成“金牙齿”,她的头痛就奇迹般地好了,由此引出原电池教学。原电池教学引入材料很多,例如,如何将银饰品(银器)变亮?可将银器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锅中,放置几个小时后银品变亮,为什么?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引发对学习的强烈需求,学生由兴趣转变成欲望,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注入了活力。

二、问题激思,心动课堂

建构主义反对过于简单化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境之中,从而使学习者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将知识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例如,学习“硝酸性质”时,先播放“消防战士抢救灌装浓硝酸车在高速公路翻车事故”视频,由此引出“硝酸性质”的学习。然后提出以下四个问题。问题一:消防战士喷洒石灰,为什么?问题二:事故现场为什么要戴防毒面具?问题三:产生大量棕色的气体从何来?问题四:盛装浓硝酸为什么可用铁灌盛装?问题一,运用已学酸的知识可以解答,可以提升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已有联系,树立学习信心。问题二、三、四,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讨论解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相信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的答案,要学会“等待”让学生寻找答案。当学生寻找到答案时,会产生成就感、满足感,成就感如同“催化剂”,学习情绪会变得高涨,思维变得灵活。教师要善于将知识转化成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了又生成一个新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到知识的本质。

三、搭台交流,灵动课堂

学习是一种交往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重点、难点,不必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相信学生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于重点问题要深化理解;对于难点问题要善于引导多角度思考或帮助搭建脚手架支持。教师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单纯以知识传递或解说教材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采取“搭台表现”的教学策略,教师“搭台”将课堂变成“论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通过争论可以加深理解,纠正错误,内化成个性化的理解。例如,久置的浓硝酸为什么会显黄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教师让两三个学生书写,由学生评价矫正。许多学生将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物写成NO,通过学生讨论,有O2生成不可能生成NO,采用这种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学生们发言踊跃。传统教学,教师往往反复强调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NO2而不是生成NO,课堂沉闷学生听了就忘。从2014年福建省理科综合高考化学试题得分情况来看,书写浓硝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失分较多就值得教师们反思。又如,讲授溶解度概念时,可设计如下问题: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请从不同角度谈一谈你的理解。学生开始写出三种不同的理解。理解一:60℃时100g水溶解110g KNO3时达到饱和状态;理解二:6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110gKNO3;理解三:60℃时 110gKNO3最少要100g水才能溶解。在大家互相影响下,许多不同的理解“喷发”出来。如,理解四:60℃时100g水溶解110gKNO3可制成220gKNO3饱和溶液;理解五:6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52.4%;理解六:60℃时220gKNO3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会析出KNO3晶体;理解七:60℃时220gKNO3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时变成不饱和溶液。通过搭台交流由三种增加到七种不同角度的理解。通过搭台交流,展示学生思维,既巩固了溶解度的“三要素”:温度、100g水、单位。又巩固了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对于容易混淆概念可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掌握概念的本质。例如,电解质这个概念学生常认为在通电时才会电离,传统教学,教师强调电解质概念的判断方法、导电、化合物这三个要义,讲完后用大量练习巩固,这种方法简单枯燥,注意力容易分散。若改变策略,改成你如何理解电解质中的“电”“解”“质”三个字?由教师讲授变成学生归纳,通过学生思维交锋,“电”是指“电离”;“解”是“拆解”、“拆开”;“质”是“物质”、“化合物”。这些字义的解释只有学生真正理解概念本质,内化成自己的理解,才能归纳出电解质三个字的词义解释,同时又引导学生如何将书读“薄”,比教师反复强调效果好。教师要善于转变角色,由教师讲授为中心,变成学生表现为中心,让学生去辩论、去感悟、去内化,这样的课堂就充满灵动。

四、合作探究,创新课堂

学习是需要学习者自主探索的过程。知识来自于实践,让学生回到实践中去体会知识的原点,体会到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获取掌握知识的方法,才能培养出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例如,学习硝酸的氧化性,试设计实验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是一氧化氮而不二氧化氮?设计实验涉及仪器药品的选用、仪器的连接、装置内空气的除去、产物的检验。又如学习氯气性质,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探究一:如何证明氯气溶解于水?探究二:如何证明氯气与水发生反应?探究三:如何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探究四:氯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在探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用分类方法预测或假设氯气可能具有的性质,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氯气的共性与特性。实验设计有发散的特点,不同学习小组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也有不同创新,通过设计交流、现象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让学生获得真实体会和感性的认识,体会到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知识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良好思维品质。

五、归纳提升,有效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仅要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还要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才能建构知识,达到有效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使灵动的课堂有成效?可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结成知识网或概念图,并使之并入已有知识结构。有研究表明,知识网或概念图的结构与大脑信息的存放结构相近,知识网或概念图的组织形式有利于知识长期记忆。例如,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可根据化合价变化结成知识线:NH3N2NO NO2HNO3,再进一步结成知识网。又如有关化合物相关概念的学习,在不同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化合物依据物质组成分类,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依据化学键分类,分为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依据在水溶液是否导电分类,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通过概念图理清知识的相互关系。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整理知识并死记硬背,实际上由学生内化整理出的知识网才是有效的。教师要教会学生画知识树、概念图的方法,指导从哪方面入手,用哪些方法编制出知识网络,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我们所要做的是引导和搭建平台,给他们交流机会,交流不同的归纳方法使知识网更科学、更完善。

教师要让位于课堂中心,让学生当课堂主角,变课堂为“学堂”,教师当好“教练”“陪练”“导演”,做好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要求、动机等内在要求入手设计教学,通过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挖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习行为和思维活动真正动起来。灵动课堂是发自学生心灵的对话,是发自内心的感悟,是一群学生互相点燃灵感的对话。灵动的课堂是学生呈现出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行为有专注、有思考、有合作、有探究、有展示、有反思。学生在不断灵动的课堂中学习了知识、体会到过程、掌握了方法、得到了快乐。

(责任编辑:张贤金)

猜你喜欢
饱和溶液概念图硝酸
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源于生活的课前初探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道关于铁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的七种解法
概念图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含铜硝酸退镀液中铜的回收和硝酸的再生
概念图教学功能初探
硝酸钯生产工艺研究
概念图构建中概念关系提取方法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
对饱和溶液性质的补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