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文化诊断的难点及突破策略

2015-04-18 04:19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熊知深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办学学校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熊知深

特色学校文化诊断的难点及突破策略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熊知深

文化诊断对特色学校建设起着定向的重要作用。特色学校文化诊断面临着文化乱象、有限时空、千校一面等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本文提出了以点带面抓特异现象、由外及内剖析文化根源、以人为本重点关注师生言行等三种诊断策略,并提供了四个实践案例。

特色学校;文化诊断;策略

文化诊断对特色学校建设具有重要的方向性价值。特色学校建设要求对学校在办学历史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把握,进而根据这种理性认识,深化、拓展特色文化,形成特色理念体系。这就有赖于准确的文化诊断。

埃德加·H·沙因(EdgarH.Schein)提出的文化三层模式,得到广泛的认同[1]。其第一层为表象层,即所谓人工制品(ObservableArtifacts),在学校里就表现为校园环境、课程活动等,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物、人和活动;第二层为理念层,即信仰与价值(EspousedValues),在学校里就是自己提出的校训、发展目标、学校精神等,是明确提出的一些观念和原则;第三层是核心层,即隐性规范与假设(BasicAssumptions),在学校里体现为在管理、教育、教学行为中无意识地贯彻和执行的规范、信仰,是隐含着的、实际上的文化核心。特色学校文化诊断无疑是以准确剖析核心层文化为根本任务的。

一、诊断的难点

学校的文化诊断可以分为自我诊断和第三者诊断两个不同的角度。自我诊断需要运用理性思维对自身进行文化解剖,相当于一个不专业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面临巨大的挑战;第三者诊断则面临着对学校文化深度、广度和历史脉络把握不足的问题。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难点:

1.难点一:文化乱象

在现实当中,由于缺乏文化自觉,没有对自身文化进行理性的梳理和引导(这正是特色学校建设需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大多数学校的三个层次文化之间不是统一的,有的彼此孤立,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呈不同程度的混乱状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理念层与核心层的矛盾:一边提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一边是一切考核按分数计算;一边倡导尊重个性,一边厉行军事化管理。由于文化核心层的“无意识”特点,常常使学校干部教师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自觉地将其压制住,不予表露,甚至反向阐述,隐藏得更深,表现更为混乱。因此,特色学校文化诊断必须有“抽丝剥茧”的精神,从一团乱麻的学校文化现象当中抓住其独特核心。

2.难点二:有限时空

开展文化诊断最佳的形式自然是深度的参与与理性认知的结合。但现实中,开展特色学校文化诊断时,一般只能通过有限的调研、访谈、观察、问卷、资料分析等活动来进行,其时间、深度、全面性等都会受到条件的限制。这些诊断活动大多只能帮助诊断者观察了解学校文化表象层,初步判断其理念层的状况,最终却要求诊断者对其文化核心层进行深入认识。这对诊断者的自身素养和诊断策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难点三:千校一面

“千校一面”正是当前的学校现状,特色学校建设要改变“千校一面”的现状。在学校开展文化诊断时,常常发现不同学校的校园中都有着差不多的校训石、宣传橱窗、文化墙;学校也开展了相互类似的艺术节、体育节、升旗仪式、毕业典礼、庆祝六一、迎新年等活动;开展了不同名称、相似内容的教学改革。要在这种“千校一面”的学校当中,诊断出此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文化特质,常常需要从一大堆似曾相识、差相仿佛的表象层、理念层文化元素当中寻找那些不同之处。

二、突破策略

应对文化乱象,诊断者必须具备对管理、课程、教育教学行为以及环境元素进行归纳梳理的专业素养;应对有限时空,诊断者必须具备灵活有效使用各种现场评估和研究方法的能力;应对千校一面,诊断者必须积累丰富的学校管理、评估、诊断阅历。

1.抓住特异现象:以点带面

抽丝剥茧,关键是要找到线头。学校文化中的特异现象就是这种“线头”。它可以是一项学校取得的突出办学成绩,是一种学校特别的管理或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的办学亮点,是学生教育中的典型案例……以这个特异现象为抓手,深入剖析,与其它各个方面的文化现象进行反复对照。学校文化的核心,通常就体现在那个与各方面文化现象都有着最广泛、最紧密联系的特异现象当中。

例如:一所农村学校处于果林包围之中,肥大的柑橘压弯枝头,簇拥在校门口,把校牌都遮住了一大半,却丝毫没有遭到孩子们采摘破坏的痕迹!循着这一现象,我们从校门外的果农,追访到门卫、校工,再到教师、干部,将学校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努力一步一步梳理成型。

2.剖析文化根源:由外及内

文化诊断时,诊断者会观察到大量的表象层文化现象,都是学校已经做了、正在做、将要做的事情。如果只是简单地罗列做了哪些事,拉个“清单”,就会成为肤浅的工作总结。文化诊断必须深入剖析“为什么做”“怎么做”,只有把这些深层的动机、理念、价值观、需求分析出来,其文化核心才会逐步显露出来。

例如:许多学校都开展了“XX节”活动,怎样从中发现文化内核?如果只是了解到“开展了没有”,那么就是“千校一面”;如果能够了解到“怎么开展的”“有什么特点”,那么文化的差异性就会显露出来。有一所学校的科技节不是搞一般的机器人、发明制作,而是以当地的动植物研究、“一张纸的应用”等为主题,这就体现出明显的平民教育价值观。有一所学校在艺术节活动中,将学生组织起来当评委、做录像导播,乃至由学生颁奖,体现出发展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鲜明特色。

3.重点关注言行:以人为本

在学校里能够观察到的文化现象,大致可以分为环境、行为、制度、人物等几类。这些文化现象或多或少都能够为诊断者提供一定的文化信息。其中的环境、制度、人物等,因为比较直观,积累的材料丰富,常常更多地吸引诊断者的注意力。但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实际上是学校干部、教师以及学生的言行:人,才是学校文化传承的根本载体!由于核心层文化的特性,它对处于其中的个体行为起着约束、引导作用,是一种“浸润”。这种“浸润”使处于学校当中的干部、教师们在举手投足间不自觉地将文化影响带了出来,耳濡目染,却又熟视无睹,难以通过自我反思得出理性认识。[2]

例如:某学校学生谈到课堂、作业等问题,一个学生干部说完自己班的情况,其他学生干部都说“一样的”;问到学校重点开展的足球活动与其他学校有什么差别,体育老师说“一样的”;问到学校引以自豪的亮点“青年教师培养”与其他学校有什么差别,教研主任犹豫半天仍然回答说“一样的”。这些特别的回答引起我们的注意,最终确定此学校正处在从建校规范化转向寻找文化个性的关键时期,校训最终确定为“有梦想,不一样”。

三种策略能够有助于集中有限精力,发现文化差异,抓住核心文化,从而做出准确有效的诊断。

三、实践案例

理论可以条分缕析,实践必须综合统筹。每一所学校都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的书。在特色学校文化诊断的实践当中,要在对学校整体办学背景深入解读和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学校最有特点的办学要素,综合运用三种策略,把准学校的文化脉络。

1.谦谦君子,彬彬有礼:从环境诊断

A小学是一所具有270余年悠久历史的学校,其前身是创办100多年的县学书院。学校几位前任校长对学校依旧非常关注,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常常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家长对学校也十分支持,主动提供帮助,为学校改造外观环境、整治周边交通治安作出积极贡献。但在办学特色方向上,各方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尤其是几位前任校长:有的根据当地政治宣传需要,提出“五心”教育;有的根据学校外观的暖色系风格,提出“阳光”教育;有的根据学校书院传统,提出“他山教育”(他山书院)……

在校园观察时,我们发现学校廊道、办公室中陈列了大量师生书画作品,以中国画为主,梅、兰、竹、菊(书画“四君子”)等传统题材丰富。其中,既有在校师生的,也有学校历任校长、教师乃至校友的。琴、棋、书、画(君子之艺)是学校长期以来兴趣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一大批师生爱好者,部分还达到较高的水平。学校长期开展养成教育,尤其是高度重视礼仪教育,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

基于此,我们诊断学校仍然秉承着书院教育的厚重文化传统,提出以“君子教育”为特色定位,培养目标确定为“谦谦君子,彬彬有礼”。以此来统摄琴棋书画兴趣活动、梅兰竹菊环境文化以及礼仪养成教育,一代代积累而成的文化宝库由此真正焕发出强大的育人效益。

2.做好小事,成就大事:从人物诊断

B中学有一位传奇式的校长,他曾经三次带领三所不同的学校,在几年之内发生巨大的变化。B中学在他接手时,是一所几乎要“办垮”了的学校:作为县城中的城关学校,学生成绩差、习惯差,流失到只剩二三百人。这位校长用三年时间,使学校中考成绩进入全县前两名,学生增长到1500人,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特色调研中,教师们在回答“学校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时,众口一词称:“核心优势就是校长!”

但创造了传奇的B校长,自己却难以理性地梳理办学经验。访谈中,他对成功经验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什么经验理论,我只晓得做!工作是做出来的,成绩是干出来的!”他和老师们一起对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精雕细刻,打造环境文化时对成本和效益精打细算,连学生食堂的菜谱都反复斟酌。

基于此,我们诊断学校文化的核心就是这位校长的精神感召力,学校师生都有着强烈的将校长精神发扬下去的文化动力,而校长精神的核心就在这个“做”字上:以务实的精神抓好每一个细节。由此,根据学校曾提出过的德育口号“今天做好身边的小事,明天成就国家的大事”,我们为学校提出代表核心价值观的校训:“做好小事,成就大事。”

以此为契机,学校逐步将B校长的人格魅力转化为办学精神,成为支撑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文化动力。

3.朴实无华,坚韧不拔:从需要诊断

C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来自大山中。当地基本实现“普九”才几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在访谈中,学生干部们谈到对未来的期望,大多表示仅希望毕业后能读个职高。教师们则认为学生们小学的基础都没打好,在中学也不可能学得好,“读个职高就不错了”。一千五百人左右的学校,每年升入高中的学生仅二三十人,大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即进入社会,连职高都不去读。

但这又是一所出了不少人物的学校,现在任的就有两位厅级官员、一位将军,历史上还有“五子登科”等著名典故。学校师生谈起校史上的这些“大人物”,都是一脸自豪的表情。学校建校于一座寺庙旧址,其选址从传统风水文化的角度来看,是一个聚天地灵气的地方。

基于此,我们诊断学校师生在对未来失去希望的表象之下,是对梦想的渴求!因此,学校发展急需的是:期望,也就是对未来的梦想。这应该是特色学校建设带给师生的核心价值。因此,根据学校原来提出的“朴实无华,宁静平和”,我们为学校提出了新的校训“朴实无华,坚忍不拔”,既契合了出身大山的学生特点,又寄寓了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期望。

当一千多名学生集会跑操时,“朴实无华,坚忍不拔”的口号轰然响起,一种不一样的精神正在成长。

4.快乐六年,幸福一生:从形势诊断

D小学是县城内的传统优质学校,社会声望颇高,学生学业成绩优异,然而学业负担较重的问题也引起很多家长的不满。由于学校建校很早,校舍、场地陈旧狭小,影响了校容校貌的改造。现在,新城区的新建小学以标准化校舍场地闪亮登场,从全县招考的优质师资更吸引了社会公众的目光。在此情况下,D校干部教师感受到了巨大的发展压力,对发展前景比较悲观。

通过访谈、调查,我们了解到学校一直在寻求发展模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提出以“求是乐道”为校训,以“乐学乐教”为学风、教风,开展“快乐教学法”研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学校也打造了一支教学能力出众的教师队伍。但面对应试考核任务,教师们一直不敢真正放开手脚实施改革。

基于此,我们诊断学校急需的,也是实际一直在探索,但始终不敢坚决尝试的,正是以减负提质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在硬件条件不能根本改善的情况之下,另寻出路,重塑核心竞争力。因此,以学校原有理念体系为基础,我们为学校提出的办学理念是:“快乐六年,幸福一生。”

办学理念的梳理使D校认清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根本性的改革全面展开:根除占课行为、减轻作业量、成立研课团队、开发生活课程……教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最为欣喜的是家长们,围在校门口的办学理念标牌前,交口称赞。

特色学校建设可以分成文化诊断、理念构建、规划实施三个阶段。[3]其中,文化诊断相对来说是短暂的,却是起着定向作用的、非常重要的环节。缺少了文化诊断的特色建设将会成为无根之木,难以长高长大。掌握和遵循一定的诊断策略,可以更有效的开展好特色学校的文化诊断。

[1]埃德加·H·沙因:《企业文化与领导》,中国友谊出版社,1989年。

[2]学校管理自我诊断课题组,季苹,张文清:《学校文化诊断与改造的提出》,《中小学管理》2003年第10期。

[3]熊德雅、向帮华、王海洋:《重建与优化:特色学校的价值框架与持续改进——以重庆市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4期。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办学学校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学校推介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