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投入、人际关系满意感及关系研究

2015-04-17 00:53
关键词:互利独生子女维度

陈 芳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350117)

在积极心理学发展浪潮下,学习投入概念从学习倦怠发展而来。Schaufeli 最早提出了“学习投入”概念,认为学习投入是一种与学习相关的积极、充实的精神状态,即与学业倦怠相对。最初对学习投入的研究仅关注学习者投入的时间,之后逐步扩展到学习时的情感体验、专注水平、认知策略等方面。至今,研究者们对学习投入的内涵仍存在争议,一种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学习投入”指学生在执行学习活动时行为上卷入的程度、情感体验的质量以及认知策略运用的水平。其中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三个因子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多维度、动态的学习投入。学习投入作为一种心理投资,对学生的学习收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2]。

我国学者对学生的学习投入颇为关注,已有许多实证调查力图了解其实际情况并寻找其各方面影响因素。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学生自身和环境因素,我国研究更多关注前者。对学习投入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分为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张娜又将学校环境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分为教师、同伴、班级和学校四个层次,其中教师是最受研究关注的因素[1]。然而,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必须经过个体的“内化”过程,即相对于单纯的环境因素,大学生自身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因素对其行为的影响更为直接,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人际关系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国内研究者余涵通过调查证实了人际关系影响学习投入。余涵选取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chaufeli 等人编制的学习投入量表、吴超编制的《中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和自编的《高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问卷》,发现在高中生群体中人际关系对学习投入有显著预测力 (R2= 0.32,△R2=

0.319,Beta = 0.566,t = 15.248,P <.001***),

且这一预测作用受到学习主观幸福感的部分中介调节。这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0.555,解释了因变量17%的方差变异[3]。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对学习投入具有更为直接影响的个体主观人际关系满意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在于调查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和学习投入的现状,及人际关系满意感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验证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领域的适用性。根据已有理论和研究成果,研究的研究假设为: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一般,人系关系满意感高,二者存在显著相关,且人际关系满意感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一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和福州大学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团体施测方式,总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17 份,回收率为86.8%,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88.0%。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男生54 人,女生137 人;城镇82 人,农村109人;独生子女49 人,非独生子女142 人;文科67人,理科82 人,工科42 人;大一47 人,大二52人,大三44 人,大四48 人。

(二)研究工具

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调查,使用的是廖友国编制的《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问卷》[4]。该问卷包括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三个维度,共20个项目。该问卷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 等级记分。该问卷是以福建省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预测和正式测验,对研究有较强的适用性,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 系数为0.817,内部结构良好,效度获得了专家的认可。

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调查,使用的是赵菊编制的《人际关系满意量表》[5]。该问卷包含六大维度:交际屏障、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差异冲突、道德素质,共39 个项目。该问卷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6 等级记分。通过对四个满意感维度和两项不满意感维度的分析来了解人际关系满意感。该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和结构效度、聚合效度都较好。该问卷面向的群体是社会各界人士,在正式问卷编制调查对象中学生占80.7%,大学学历者占40.9%,因此对大学生适用。

(三)施测过程

主要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指导语指导被试填答问卷,同时辅以网上问卷调查。

(四)数据采集与分析

所有数据在SP SS17.0 上进行数据录入与处理。

二 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学习投入和人际关系满意感的描述性统计

如表1 所示,将大学生学习投入和人际关系满意感及其各个因子平均项目分分别与二者的项目中值进行单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学习投入与中间值3 无显著差异,只处于一般水平,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情感投入显著高于中间值,行为投入显著低于中间值,认知投入与中间值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总体人际关系满意感较好,显著高于中等水平(中间值3.5)。其中,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和道德素质这四个满意维皆显著高于中间值;交际屏障和差异冲突这两个不满意维则显著低于中间值。即大学生的行为投入低,情感投入高,认知投入和总体的学习投入水平一般;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感高,不满意感低,总体满意度高。

表1 大学生学习投入和人际关系满意感的描述统计

(二)大学生学习投入和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差异分析

如表2 所示,研究以性别、户籍、独生子女、年级和学科为分组变量,以学习投入及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各因子及其总分为因变量进行ANOVA 分析,结果表明:

表2 大学生在学习投入和人际关系满意感各维度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学习投入中,认知投入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F = 6.072,P <.05 ),来自城镇大学生的认知投入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学习投入存在显著差异(F = 2.916,P <.05 ),情感投入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 = 4.248,P <.01 )。经事后多重检验(LSD)得知情感投入从高到低的年级顺序是:大四、大二、大一、大三,其中大二显著高于大三,大四高于大一和大三。总的学习投入从高到低的年级顺序与情感投入相同,但仅大四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学习投入及其各个因子都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行为投入F = 3.297,P <.05;认知投入F = 3.452,P <.05;情感投入F =4.067,P <.05;学习投入F = 4.149,P <.05 )。经事后多重检验(LSD)得知:在学习投入和认知投入方面文科高于理科和工科,此外,文科的行为投入高于理科,文科的情感投入高于工科。

人际关系满意感中,互利支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F = 6.931,P <.01 ),女生在互利支持上的满意感显著高于男生,比男生感到更满意。独生子女在交际屏障上呈现显著差异(F = 5.679,P<.05 ),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有更多的交际屏障。相似相容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 = 3.203,P<.05 )。经过事后多重检验(LSD)得知相似相容满意感从高到低的年级顺序是:大二、大四、大一、大三,其中大二显著大于大一和大三学生。

(三)大学生学习投入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

如表3 所示,行为投入与外向干练和相似相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认知投入与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和总体满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情感投入和学习投入都与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道德素质和总体满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表3 大学生学习投入与人际关系各维度的相关系数表

为进一步了解人际关系满意感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以学习投入各因子为因变量,以人际关系满意感各因子为预测变量,用逐步回归方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仅有相似相容是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及总体学习投入的有效预测变量,其他已排除的预测变量则不进入方程模型中。这说明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中的相似相容是其学习投入的重要预测变量。

表4 大学生学习投入与人际关系各维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三 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一般,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这与连榕等人[6]及国内许多研究的结果一致。同时,大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投入高,行为投入低,认知投入水平一般,即大学生对学习具有积极的情感,学习时能够体验到愉悦,但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使用水平一般,实际的学习行为少,整体的学习投入一般。这与廖友国2014 年的研究结果相同,却与他2011 年研究中“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都显著高于中值,且高低顺序依次是行为投入、认知投入与情绪投入”[4]的结果有所出入。原因很可能是廖友国2011 年的调查对象中包含了医科大学生,并表明医科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和行为投入显著高于文科和理工科(P <.05 )[4],医科相对文理科而言更加注重实践,从而拉高了整体的行为投入水平。同时,不同投入类型的水平差异反映出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难以转化为切实的学习行为。对这一困境的应对措施可从研究的认知投入分量表中得到启发。这一量表考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计划、监督、自控和检查等行为需大学生自主完成,与之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模式相去甚远。大学作为大部分学生最后接受系统教育的场所,不仅应让学生获得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更应让他们学会适合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大学生学习投入和情感投入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低—高—低—高”的趋势,这一结果虽与廖友国得到的“大一到大四呈现递减的趋势”[4]不同,却与汪雅霜基于2012 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得到的“高—低—低—高”的趋势[7]和高丙成研究所得“年级越高学习投入水平越高”的结论[8]有共同之处,都表明大四学生的学习投入最多。这可能因为大四学生已适应大学环境,形成了一套适宜的学习方法,当然也可能由于他们面临毕业论文、就业或升学压力,集中、大量补充知识。由此,高校应对大学前三年的教育进行价值重估和对策重构。在学习投入、行为投入、和认知投入方面,文科都高于理科,且只有行为投入未高于工科,这与高丙成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其一,研究使用的学习投入调查问卷偏向于测量大学生课外学习的情况,而理科和工科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于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文科生则需要用更多的课外时间去拓展知识面。其二,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在以文科为优势学科的综合性学校。虽然廖友国的研究表明在整体学习投入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高于城镇大学生。但研究结果显示在认知投入方面,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低于城镇大学生,更需重视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现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感高,不满意感低,四个满意维和人际关系满意感都显著高于中值,交际屏障、差异冲突两个不满意维显著低于中值。这与张于和该测量问卷编制者赵菊的研究结论一致。满意感六个维度中,项目均分最高的是道德素质,之后依次是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和差异冲突,最低的是交际屏障。在赵菊的研究结果中是互利支持占首位,其他不变,这一差异可能来源于赵菊的研究对象中的社会人士。社会人士在人际交往中功利性更强,而大学生则更注重与人交往中的道德素质。这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觉良好,对人际关系中他人的道德素质感到最为满意。这也和黄希庭等人早期关于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择友的基本要求是品德和心理相似性[9]的结果相呼应。在四个满意分子中,大学生对相似相容的满意感最低,可能与研究对象主要是90 后大学生有关,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更强调个性。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高与他们的认知完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在不同人群中,人际关系满意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王芳的研究表明年级是唯一能显著预测人际关系满意感的人口学变量[10]。研究中,年级仅在相似相容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从高到低的年级顺序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许多差异,说明年级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影响结果存在许多不一致性,有待进一步探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感觉自己在他人身上得到的互利支持行为更多。这一差异很可能由人格特质造成,女生更倾向于合作、互助,男生更倾向于独立、自主。独生子女在交际屏障方面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使其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思维,而非独生子女更懂得关心、理解他人。特别的是,独生子女中,农村大学生的交际屏障明显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城市中独生子女多,孩子自身、家长、学校和社会会创设大量学生与家庭之外的孩子接触、交流、合作的机会。而农村中少数的独生子女在这些方面则有所缺失。这表明大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感。

(三)学习投入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学习投入及其三个因子都与人际关系满意感及其满意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这说明人际关系满意感高的大学生,其学习投入水平也更高。特别是在外向干练和相似相容这两个维度上满意感高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投入、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也都处于较高水平。当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对自己与周围人的交往感到满意时,他们也能够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展开切实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活动产生愉悦的情绪,最终获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可能性也更大。

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相似相容维度对学习投入的各个维度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对经历相似性和心理关系相容性更加满意,则会引发更多的学习行为,在学习中采取更多的策略,并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在另一学生群体——高中生中,余涵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人际关系对其学习投入有显著预测作用[3]。管理学领域的人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人际关系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际关系越和谐、满意感越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就越高。这些研究从投入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理论,也将其延伸到教育领域,即人际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

四 结束语

1. 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一般,其中情感投入高,行为投入低,认知投入水平中等,对学习的积极情感难以转化为积极的学习行为。户籍、年级和专业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认知投入方面城镇大学生高于农村大学生;情感投入和学习投入的年级差异有待进一步分析,较为认可的是大四学生的学习投入最高;文科大学生在学习投入及其部分因子中都比相较理工科大学生表现更好。

2. 大学生的对人际关系总体呈现满意状态,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道德素质四个满意维的满意感高;对交际屏障和差异冲突两个不满意维的不满意感低。性别、独生子女和年级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部分因子:女生在互利支持上比男生感到更满意;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有更多的交际屏障;相似相容方面满意感具有年级差异。

3. 大学生的行为投入与外向干练、相似相容正相关;认知投入与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和整体人际关系满意感呈正相关;情感投入和学习投入都与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道德素质和整体人际关系满意感呈正相关。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相似相容因子是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学习投入的有效预测变量。

[1]张娜. 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心理研究,2012,5 (2):83 -92.

[2]王纾. 研究型大学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2009 年“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4):24 -32.

[3]余涵. 高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2013:1 -54.

[4]廖友国: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的编制及现状调查[J]. 集美大学学报,2011. 2 (12):39 -44.

[5]赵菊. 人际关系满意感的结构与测量[D]. 华中师范大学,2006:1 -67.

[6]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 心理科学. 2006,29 (1):47-51.

[7]汪雅霜. 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实证研究——基于2012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3,1:32 -36.

[8]高丙成. 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类型及其与学习心理状况的关系[J]. 大学:学术版,2013,8:61 -67.

[9]黄希庭,时勘,王霞珊. 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J]. 心理学报. 1984,16 (04):109 -119.

[10]王芳:电子邮件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2:1 -64.

[11]孔企平:“学生投入”的概念内涵与结构[J]. 外国教育资料,2000,2:72 -76.

[12]倪士光,伍新春:学习投入:概念、测量与相关变量[J]. 心理研究,2011,4 (1):81 -87.

[13]崔文琴:当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高教探索,2012,6:67 -143.

[14]刘凌: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08:1 -39.

[15] 高强: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8,37 (6):146 -148.

[16]陈红梅:大学生人际价值观、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08:2 -68.

[17]张智,陈镇雄,乔粉,倪安琪:大学生应对效能、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 (3):282 -284.

[18]段陆生,李永鑫: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16 (4). 407 -409.

[19]廖友国,陈敏: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 (4):73 -77.

猜你喜欢
互利独生子女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图说
中민영기업,한국과 협력해 ‘호리공영 ( 互利共赢)’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开启互利合作的新征程
光的维度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探底基层 互动互利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