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患者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中的应用

2015-04-17 05:15万正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圈员尿管品管圈

万正英

河南省南阳市张仲景医院内一科,河南南阳 473000

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气囊导尿管操作简便,固定稳妥,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尿液外渗现象。留置尿管后,安静状态、膀胱充盈的情况下未夹尿管或夹住尿管后,尿液自然沿尿道口渗出,出现“尿裤”或“尿床”现象即可判断为渗尿。我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由于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使得渗尿现象更为普遍。需长期留置导尿的慢性病卧床患者,尿管出现渗尿时,容易导致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延长治疗时间,浪费医疗资源。品管圈工作模式(quality control circle working mode,QCCWM)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模式,其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1]。我科的护理质量QCC小组通过对留置尿管渗尿防范措施执行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导致渗尿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落实,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2],成立QCC活动小组:QCC小组成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4人,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推选组长1名,辅导员1名(护士长担任)。聘请科主任为咨询顾问,在参与人员中选举1名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较强的组员担任圈长,全程负责活动的策划、质控、落实情况以及各项工作的分工协调、资料校对等。活动主题为:降低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主题选定的理由为:确保卧床患者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1.2 拟定活动计划

“降低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实施时间为2012年9月—2013年3月,共24周。第1周:主题选定;第2周:计划拟定;第3~4周:把握现状;第5周:目标设定;第6周:解析;第7周:拟定对策;第8~17周:对策实施与检讨;第18~19周:效果确认;第20~22周:标准化:第23~24周:检讨与改进。

1.3 把握现状

要因分析2012年9月—2013年3月,我科留置导尿患者146例,渗尿发生32例,发生率21.9%。留置尿管出现渗尿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增加并发症发生的潜在风险,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QCC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得出留置尿管渗尿原因的鱼骨图(见图1)。根据80/20原则[3],(即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圈员针对鱼骨图的原因评选出4个主要因素:尿道括约肌松弛,伴或不伴前列腺增生;引流管折叠、扭曲,受压;气囊注水量不当;尿管堵塞。经调查发现32例留置尿管渗尿患者中:尿道括约肌松弛,伴或不伴前列腺增生4例,占12.5%;引流管折叠、扭曲,受压13例,占40.6%;气囊注水量不当5例,占15.6%;尿管堵塞10例,占31.3%。

表2 活动后全体圈员各方面能力的比较(分)

图1 留置尿管渗尿发生原因分析

1.4 目标设定拟定圈能力为80%,据品管圈相关公式计算出目标值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21.9%-(21.9%×71.9%×80%)=9.3%。确定目标为到2013年9月将留置导尿渗尿率降低至9.3%。

1.5 拟定对策并组织实施针对以上4个要因,召开全体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8名QCC圈员按照:优5分、可3分、差1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每项分值范围为8~40分,根据80/20法则,32分以上为可施行对策,共选出6个对策:①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导尿时认真掌握尿道的生理及解剖特点,尿管置入长度适宜,男性患者注意三个狭窄,动作轻柔,长度为20~22 cm[4],见尿后再插入1~2 cm,不可过深,注液后将尿管向外轻拉至尿液不外渗为止。②避免膀胱内压力过高:尿管定时开放,一般2~3 h开放一次。③避免腹部压力过高:嘱患者进食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吸烟者禁烟,避免因用力排便或咳嗽、咳痰致腹压增高。④由于老年人膀胱结构,容量的变化,球囊内注液量应适当减少,避免球囊在膀胱内浮动,注液量6~8 mL较适宜,并将尿管轻轻外牵使水囊紧扣于尿道内口,减少渗尿。⑤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5]。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多次反复插入,减少尿道机械性损伤及感染机会,每周定时以0.02%呋喃西林行膀胱冲洗,以减少血块或结石堵塞尿管。⑥引流袋位置要合适,避免患者翻身时尿管受压或扭曲以及过度牵拉造成尿道撕裂伤或尿管脱出。

2 效果评价

2.1 有形成果

由表1可知,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由活动前的21.9%降低至活动后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6.63,P<0.01)。

表1 活动前后留置导尿患者渗尿发生情况

2.2 无形成果

经过QCC小组全体圈员就品管手法、责任心、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及和谐度这8个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每项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活动后全体圈员评分均较改善前明显提高,见表2、图2。

图2 无形效果雷达图

3 讨论

①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渗尿率。留置尿管渗尿使尿液刺激皮肤,增加了卧床患者感染和压疮的发生几率;渗尿后污染被服,也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最根本原因,制定针对实施对策,使留置导尿患者渗尿的发生率由活动前的21.9%降至活动后的8.3%,超过了目标值,提高了护理质量。将留置尿管引起的不适降至最小,使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品管圈的活动主题解决了患者需求的热点问题和护理工作中的难题,保证护理安全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留置导尿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②开展品管圈活动充分激发了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调动了圈员进行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圈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及策划能力;通过共同参与和努力,圈员的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均得到了提高;圈员自身价值得到实现,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是无形成果[7]。活动中运用了PDCA管理理念、头脑风暴法、柏拉图、鱼骨图等基本管理工具,使质量管理更加标准化、科学化。

虽然本次活动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距离零缺陷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仍需品管圈成员不断努力,持续改进。

[1]章飞雪,王莲月,于燕燕,等.“品管圈”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127-130.

[2]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0.

[3]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4]张海英,李媚姬,黄蔚华.危重症患者留置导尿漏尿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7(24):1316.

[5]穆淑玲,任丽生.留置导尿患者膀胱训练的护理[J].山西医学杂志,2009,38(5):468.

[6]崔国峰.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825-1826.

[7]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猜你喜欢
圈员尿管品管圈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