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宁,李雪岩,高志影,张昊,王宁宁,孙菲菲,张国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医药科学研究中心,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强度下降,体力活动减少,膳食结构的不合理,肥胖和高血压症日益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1-6]。漠河北极村是我国大陆最北端的临江小镇,纬度高达53°33′30″,全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在-50℃以下。该研究首次报道生活在这个极寒冷的地区人群的生理特征,通过对北极村人群肥胖和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探讨该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的关联。为该特殊地区肥胖和高血压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研究依据,以期为及早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18岁以上的1064名常住居民。
1.2.1 问卷调查 由经过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以面对面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相关疾病史,家族史。
1.2.2 体格检查 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采用经校验的水银血压计测量,受检者空腹静坐5min后,右上臂与心脏水平,袖带下缘距肘窝横纹2~3 cm,连续测量3次,取其均值。身高、体重采用身高体重计进行测量,精确到0.1 cm,体重精确到0.1 kg。腰围的测量:受试者取站位,双脚分开25~30 cm,使体质量均匀分配,在平稳呼吸时,在髂嵴和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水平测量腰围。长度单位为cm,重量单位为kg,均计小数点后1位。臀围测定:测量时,受检者两腿并拢直立,两臂自然下垂,将皮尺水平前经耻骨联合,两侧经股骨大转子,后经臀部最突出处的围度,读数精确到0.1 cm。
①BMI=体重(kg)/身高(m2),根据中国成人BMI分级的参考标准[7],将BMI分为4组:BMI≤18.5为偏瘦,18.5<BMI<24为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②利用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值:WHR=腰围(cm)/臀围(cm)。采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8]对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的定义作为判断标准。以女性WHR≥0.85,男性WHR≥0.9为中心性肥胖。
③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规定的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或(和)舒张压(DBP)≥90 mmHg(1mmHg=0.133 kPa)诊断为高血压。
收集到的数据运用Epidata 3.1进行双录入,并进行逻辑检验。运用SAS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的方法计算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人群的一般特征见表1。该调查共调查1064人,其中男性489人,占人群比例45.96%,女性575人,占人群比例54.04%。检出体重过低者43人,占比例为4.04%;正常者432人,比例为40.60%;肥胖者208例,患病率为19.55%;超重者381例,患病率为35.81%;肥胖加超重总人数为589,患病率之和为55.36%,中心性肥胖者741例,患病率为69.64%,该地区体重超重和中心性肥胖人数在该人群中的比例较大。
表1 调查人群一般特征(n=1064)
将观察对象按WHR分为中心性肥胖和正常体型,按BMI分为体重过低、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四类,分别比较不同体型和不同体重高血压的患病情况。结果显示,正常人群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心性肥胖人群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上升(P<0.0001),见表2。
表2 不同体重高血压的患病情况
将WHR和BMI作为自变量与高血压的患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组和超重组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001);中心性肥胖组的高血压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组(P<0.0001)。经多因素相关分析,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见表3。
该研究首次报告了该地人群的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4万居民资料分析显示,随着BMI和WHR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也显著增高[9-10]。李银山[11]等在宁夏10003例在岗人员体质指数与高血压的调查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是已经公认的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普遍超重[12-14]。
腰臀围比是目前衡量腹型肥胖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就目前的形式来看,腰臀围比成为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的趋势越来越强烈。有文献报道,腹部脂肪越多,高血压发病率越高[10-14],腹型肥胖对血压升高有一定的影响[15]。唐晓君[16]对2883例中老年居民进行调查后表明,腰臀比异常组的血压水平高于正常组,腰臀比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表3 BMI和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的相关性
该研究结果显示,该人群的超重和肥胖人数很多,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5.81%和19.55%,总数达55.36%。中心性肥胖人数更为惊人,74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9.64%,推测可能由于当地气温较低,人们在屋内的时间较多,没有充足的体力劳动所至。
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通过健康教育宣传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对健康的危害,鼓励居民,尤其是患有肥胖的和中心性肥胖的高危人群,应采用合理的膳食、改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宜的体力活动等综合措施予以干预,在合理减轻体重的同时,尚可降压、降糖、调脂,从而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因肥胖导致的各类疾病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8-15.
[2]谢正兴,常军,周余春,等.泰兴市城市居民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4,16(6):19-20.
[3]包磊,徐翠林,汪华.南京市雨花台区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2):1599-1602.
[4]韩冰,周刚,冯石献,等.河南省居民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1):89-92.
[5]贾俊婷,徐忠良,井淑英,等.天津市某区农村中老年人群肥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1):122-124.
[6]Tariq Horani,Robert G.Best,Elizabeth Edwards,Donald J.DiPette.Genetics of Hypertension:What is Next[J].Current Cardiovascular Risk Reports,2015,9(2):1-12.
[7]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3-184.
[8]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9]Parker Emily,O'Connor Patrick,Kharbanda Elyse,et al.PS3-29:Impact of BMI and Change in BMI on Progression from Normotension to Prehypertension or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Ages 3-17[J].Clinical medicine&research,2013,11(3):139.
[10]赵轶雯,赵松涛,杨兴华,等.健康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及血糖关系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9):781-783.
[11]李银山,张静虹,潘俊海,等.10003例在岗人员体质量指数与血压、血脂及血糖关系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1):76-78.
[12]刘君.抚顺市城乡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218-220.
[13]徐永太,潘静静,赵景志,等.河南省某地区农村居民肥胖指标与血压及高血压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1):91-94.
[14]刘阳,李俊平.北方城市不同年龄段成年人肥胖程度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3,13(2):85-87.
[15]马玉霞,张兵,王惠君,等.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城乡居民血压关系的研究[J].卫生研究,2012,41(1):70-74.
[16]唐晓君,李革,张素华,等.不同体重指数和腰臀比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8,34(21):4032-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