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15-04-16 12:17冉慧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冉慧

【摘 要】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它既是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我们的国家要高素质的公民,我们的社会要高品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要完成相应的思想情感教育。但是对于农村这一特殊的教育环境、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我们的情感教育有更大的阻力。所以,从百科之母的语文学科入手,利用它的独特性将情感教育渗透进小学教学活动中变得更为迫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渗透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揭示出了思想情感教育的真正内涵。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善良、正直、高尚,那就要给他们正确、崇高的思想情感教育。但是仍以传统的教学手法为主的农村语文课堂中,由于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政治性,而显得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们又是间接接受文本及作者情感,以至于思想情感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就更不可能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了。

一、农村小学阶段孩子的一些特点

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物质生活的丰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即使条件变得更加良好却还是比不上城市的优越。所以,很多孩子在将通过各种媒体、网络中获取巨大的物质生活信息与身处的农村现状作比较时不禁产生深深的困惑。这种强烈的美好物质生活的无法满足与自身经济、环境条件限制的拉锯愈演愈烈。更有少数学生在面对父母的辛勤付出和老师的殷切劝导时,不是自省其身,反而对家庭和学校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因长辈无法满足其欲望、老师又严格要求,进而产生了仇视师长的心理。此种情况对于情感教育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再者,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极强,有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严格点说,对于集体荣誉感是毫无概念的。他们的习惯性的我行我素表现在对学习的不负责任、对劳动的唾弃、对集体活动的逃避等方面。如:对课堂能混则混、对作业能抄即抄甚至不交;对拾荒者鄙夷、作弄,对学校值日、家务劳动充满愤懑之情,鄙视积极劳动的同学;对各种文体活动不仅不热心、爱说风凉话,更甚者逃避、捣乱。

第三,小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和遵守纪律意识就比较薄弱,他们不懂得该主动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爱遵守公共秩序,任性随意地损坏公物,严重一些的还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甚至打架斗殴,旷课逃学的恶劣行为。大多数小学阶段的孩子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一遇到问题就是找客观原因。

第四,在文化气息淡薄的农村环境中,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单一、心理建设也不完善。他们经常缺乏自信心,很少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一遇到失败和挫折,就喜欢掩藏、逃避;在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控能力方面也极为缺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些现象是比较突出也是令人头痛的。就我们的学校教育来说,这必然是个艰巨的挑战。

二、造成小学生存在上述问题的一些原因

1.家庭因素

在目前的农村环境中,绝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养比较低,很多时候不仅不善、不会教育孩子,更可能将自己的一些较粗俗的、甚至比较低级趣味的东西于无形中渗透进了孩子们单纯、质朴的心灵。再者,部分“留守”学生因为亲人的疏于管理,在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培养上也是十分薄弱。还有些学生可能家庭不太完整,心理建设上就存在更大的隐患。所以,在农村,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2.社会因素

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比不上城市的优越,所以,很多孩子容易在物质诱惑前迷失,甚至单纯地相信“读书不如赚钱”的歪理,进而逃学、厌学。还有些孩子沉迷于网络、媒体,不仅消耗了金钱、丧失了意志,更有甚者走上不归路。社会的负面因素对初中学生产生的巨大的负面影响早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了。

3.学校教育

学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但是仍以传统的教学手法为主的农村课堂,只强调了各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政治性,不仅枯燥乏味,对学生们的思想情感教育也完全是“填鸭式”的,因而想要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就微乎其微了,又怎能奢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呢。

这些问题迫使我们深省,我们教师该怎么在课堂中完善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刻地明了语文是百科之母,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材更是蕴涵了丰富的情感教育。因此,利用语文教学对初中阶段的农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其独到的优势。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不像政治教学、思想教学那么直白,它是“应融会在语文的具体特征之中,是寓含于语文的语言形式、具体形象、客观事理之中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语文特殊的意境之中,在熏陶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情感的教育。简单举例:老师引导、进入课文的意境,在浓浓的情感熏陶中,心领神会地感受作品中的道德涵养;运用语文教材或其他语文作品中的榜样人物的人格魅力影响、感召学生,使学生们获得适合自身实际的情感道德素养;我们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无一不是在描绘或说明这世间的真理、真谛,我们的老师就该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甚至掌握这些道理,懂得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愿意去培養自己作为高尚的人的良好品德。

这里还得特别强调的是,情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我们教师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特别是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孩子更该谨慎有耐心,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在每一堂语文课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我们又得承认学生个性上的差异,要有针对地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明确“因材施教”的真谛。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我们还得倾注爱心,给予孩子们宽容与理解,即使发生不良行为的反弹现象,也不能放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不是会说就可以的,要允许他们犯错,要相信坚持的魅力。

总之,让我们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为我们的农村教育尽些绵薄之力吧——让我们的学生善良、正直、高尚,那就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给他们正确、崇高的思想情感教育吧。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