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问题学生教育拙见

2015-04-16 08:18张继青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问题学生教育

张继青

【摘 要】面对问题学生,作为中学教师要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变化。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善于寻找和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用行动扶植他们。重正面引导,不上纲上线。反复抓,抓反复。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关键词】中学教师;问题学生;教育

近年来,笔者接触了不少问题学生,谈话中深感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开始筛选老师说的话,但由于学生涉世不深,这种筛选过程难免失之偏颇。不少中学教师困惑,怎样才能教育好问题学生?为此笔者想和各位同仁商榷。

(1)作为中学教师要走进问题学生的世界:走进学生世界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变化。孩子上中学后,身高明显增加,性机能日趋成熟,男女生都会出现第二性特征。很多问题学生都是由于这种原因产生的。此时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进入初中后,自我意识有了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提高;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萌发着性爱和恋爱的需求;人际关系逐渐频繁,但不善于把感情与理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不要一旦发现男女两个学生来往密切批评斥责。经常与学生沟通,才能走入学生的世界。教师得正视并接受学生早恋的现实,不可歧视已经早恋的学生,也不可压抑孩子的感情或强行禁止双方来往,更不能公开批评。教师可以用事实、用现实案例进行分析、说明早恋的危害。对于感情脆弱、顾虑重重的学生,可以迂回教育,通过耐心的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解除心理上的顾虑。

(2)做问题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想走入学生的世界,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如何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呢?笔者认为,首先端正心态,平等待之。不少教师的“教师意识”特强,希望學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意志。虽然他们尽量给予学生很多的教育帮助,但学生仍然“不听话”。为什么?因为忽视了学生心灵上的需求。可有的教师说:我和某某学生交谈很多次,为什么不奏效呢?原来,这些教师忽视了交谈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语言方式。一般教师通常用教训式或单向式或命令式谈话,诸如:“你应该……”“必须……”等。孩子呢,有的听时点头,离时抛在脑后,有的带着怒视的眼神。何谈听话?因为这种单向灌输式的谈话,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倘若教师用“我觉得……”“你觉得……”这种句型进行交流,孩子就会体验到学生对他的尊重,体验到自己的人格价值所在,学生就乐意向教师敞开心扉。此时老师的言语会与学生达成共鸣。其次要熟悉学生的爱好。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必须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如:某一学生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了纪律处分,班主任气得在班上批评,可学生仍屡教不改,怎么办?该班主任自查自省,她决心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世界,为了寻找共同语言,她叫来这位学生帮自己在电脑上做资料,学生先是吃惊,老师说:“我知道你是电脑高手”,学生便认真的做起来,学生感到老师是真诚的,渐渐学生与老师的话题越来越多。可见,平等不仅使人易于交流,而且易于互相影响。

(3)重表杨,轻批评。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就很小,要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用行动扶植他们。当老师发现某些特长,要正确引导,精心培育,使之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巨大的潜在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能总是把眼睛盯在他们的问题上,既是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允许学生申辩,不随意夸大事实,这部分学生的过错一般来说是无预谋,无预见的情形下发生的,分析时要实事求是,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妄加推测,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委屈,报怨情绪,不能心悦诚服。不要挖苦讽刺,乱扣帽子,造成对立;不要全盘否定,不要随便请家长及警告驱逐。

(4)反复抓,抓反复。中学生的人生观未“定型”,认识处于不稳定阶段,辨别是非能力又差。特别是问题学生,犯错误容易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不应该把它看成是过去错误的简单重复,更不能认为是屡教不改或不可救药。而要善于在每次反复中看到前进的因素,并因势利导促其转化。例如,一位九年级问题男生,期中考试前将一位学生打伤,经过了我的说服教育。后来又打架原因是别人挑逗引起,我了解打的很简单,我就叫来问:“怎么又干起来啦”?他说“实在忍不住了,吓唬了一下,打了一巴掌”。说说你当时的想法,“打的时候想起您说的话,就吓唬一下算了”。我说“好样的,我感谢你听我的话”。他愣了一下说“老师这是我最后一次,您放心!”

(5)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心: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有些教师常当众羞辱学生,这是万万做不得的。学生一旦自暴自弃,教育会显得苍白无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承担一定责任,虽然有压力,却会让学生体验到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可的快乐,其心理语言是“我行,我能行”。信心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能力也会在干中提高。

以上是在多年处理问题生的例子中总结的几点看法,因此,在转化“问题学生”时老师们一定要讲策略,讲技巧,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石国兴,白晋荣.《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问题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教师作品
题解教育『三问』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美育视角的中学化学课教学探微
加强正面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