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刘 琳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全球正迈入泛在、智能和集成的新历程。移动互联将实现万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互联,云计算使人类知识转变成机器生产的产品,大数据成为我们在智慧尘埃中的价值抓手。一个全新的智慧时代大幕正在徐徐拉开,建立着全球新的产业布局和分工格局。互联网正在与工业相互渗透与深度融合,基于CPS(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呈现出服务化、个性化、分散化和智能化的特征。
互联网提供了实时的智能服务,企业服务拓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研发设计、产品生产、物流延展到工程总包、系统集成、维护大修、电子商务、租赁等服务,促进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专业服务商、总包商、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共服务商转型。
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客户需求趋势下,产品数量从大规模转向小批量,生产线从刚性转向柔性,型号从标准转向定制,用户的参与将从生产流程的两端逐渐渗透到每个环节。
信息网络技术加速产业链内外企业间的信息互联,实现生产环节的最大化分离。企业间建立起动态的虚拟生产联盟,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分散合作,产生出众筹融资、协同研发、众包设计、网络制造等模式,推动着制造产业实现着全球分散化的组织生产形态。
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全面深度互联为基础,以新型材料和先进工艺为推手,实现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将形成供需对接、混流生产、设备零空转能耗、产品零库存等的工业生产新特点。
中国是个制造大国,但企业整体上尚处于工业2.0阶段。在“互联网+”的形势下,制造业和互联网业积极融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高端制造和智能工厂等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浪潮中,面临着制造业全球重新布局和国内制造成本上升,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任重道远。
1) 在中低端制造业中,中国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和产业链,形成产业分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新格局。2014年,我国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首位,增加值占比达到20.8%。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等制造企业集聚,实现了百公里内采购。
2) 我国互联网产业实力排名第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公司的企业市值位列全球互联网前10强,拥有广阔的本土市场,应用集中在消费端层面。其电子商务正在从传统的交易平台向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和金融融资等平台拓展并逐渐形成集成平台,为“工业4.0”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支撑基石。
3) 互联网和制造业在生产实践中互相融合、逐步渗透。互联网企业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如:百度计划进军航天领域,腾信提出生产设备和产品内置微信/QQ软件,小米公司涉足手机产业等。同时,传统的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如:青岛红领、维尚家具、陕鼓、徐工、中联、海尔等企业通过建立“工业4.0”的生产模式实现了逆势增长。
1) 整体上看,制造企业处于“工业2.0”阶段。自2012年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维持在50%左右,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呈下降趋势,增长动力不足。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其PMI连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数字化还没有普及,上网率仅约为26%,利润微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微笑曲线”低附加值的组装制造。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专利技术,50%以上的高端装备需要进口。
2) 近几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企业劳动力成本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制造大国的核心优势逐步减弱。富士康等外贸企业正在进行“机器人换人”或者直接将部分产品订单向印度、越南、拉美等国家转移。
1) 发达国家掀起“再工业化”的热潮,先后提出了:高端制造AMP 2.0(先进制造伙伴2.0)、“工业4.0”、机器人新战略、“工业2050”等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行动,从工业互联的社会提升和智能工厂的微观制造重塑着新的工业生态,牵引着整个世界迈入“工业4.0”时代,这将带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2) 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出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将建立完善制度保障措施,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实施重大工程专项,强化服务平台支撑等,这为我国制造业的加速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3) 市场空间广阔。“一带一路”有效实现我国制造产能的向外输送,为沿线广大尚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国家提供产品、设备和技术支持,如:高铁、水泥、钢铁、通讯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风力发电技术等。另外,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将激发出我国智能制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 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危机。发达国家提出“制造回归”,东南亚一些国家以低廉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投资政策挤压了我国的中低端制造产业规模。就制造企业本身而言,净资产利润率低、融资能力不强、技术人员向第三产业转移。
2) 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力日益加强。能源价格逐年攀升,企业能耗费用大幅上升。另外,制造业频繁发生地层坍塌、雾霾、沙尘暴、水土污染等环境污染事故,促使国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环境整治等工作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和运营时间。
3) 智能制造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会释放出大量工人,这将加剧我国的就业问题,而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时间积累,加上国家保障体制在落实中的不到位等综合因素,将可能引发社会的不稳定,这反过来会延缓国家“工业4.0”的进程。
综合而言: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优势明显,机会大于威胁,“中国制造”的发展应该采取增长性战略,积极增加金融资本,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切实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绿色智能制造等工作,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的产业集群,实现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咨询业最大的客户是制造业,其业务占比已达45%以上。随着中国智造的推进,其市场空间将越发广阔。中国制造2025的初期是个思维变革与统一的阶段,咨询企业更有义务去充分发挥先导作用,多方位地加入到这场国家制造产业战略转型的潮流中,以超前的眼光和全局的意识,促进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加速结合,推动互联网和制造产业的快速融合,有力支撑政府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从而早日实现我国的“工业4.0”。
通信是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咨询企业应切实协助通信运营商做好新一代网络建设工作。
1) 工业互联网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基于蜂窝连接的M2M(机器对机器)技术,跟踪制订Global SIM(客户识别模块)多网络解决方案,为实时通信的工业应用提供设计,搭建统一的管理服务云平台;
2) 宽带网络建设:2015—2017年的通信建设投资不低于11 300亿元,应继续做好传输、无线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项目等。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咨询企业应积极帮助制造企业调整发展方向、重组企业结构、变革生产流程。
1) 管理咨询:围绕产业转型、两化融合等,提供战略部署、业务规划和人才规划等;
2) 技术咨询:围绕柔性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服务、节能降耗等,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工业软件、供应链优化管理、电子商务、工程项目管理、云平台建设、端到端集成管理、投融资服务、环境评价与监测和技术培训等;
3) 市场运营:围绕精准营销,采用大数据,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的动态监控、预测预警和推广等服务。
政策是中国制造2025的保障,咨询企业应努力为政府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实施机制。
1) 体制建设:制定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智能检测监管体系等;
2) 政策扶持:协助政府加大对智能制造在政府资金、社会融资、国家税收等上的扶持力度,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
3) 平台建设:帮助政府完善制造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落实信息安全、信用激励和惩戒实施细则等。
咨询是中国制造2025的先导,咨询企业应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外延式业务,做好企业自身的转型。
1) 通信:着力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基站的工程建设总包业务,跟踪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争取联合研发新一代的标准通用通信产品;
2) 工业:参与工业设计、中试基地服务建设,管理体系认证;
3) 服务:建设垂直市场的管理服务平台、产品的远程监控平台和代维服务、全产业链下的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等。
在“工业4.0”时代,咨询企业应定位高端智库,率先实现数据驱动型企业,加大制造业管理人才、互联网人才等的引智力度,切实做好中国制造2025的牵引和支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