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急诊外伤救治平台卫勤训练的做法

2015-04-16 05:04陈利民周赤龙姚国庆洪求兵董永强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常态化

陈利民,周赤龙*,姚国庆,黄 涛,洪求兵,董永强,谢 峻

(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 430070; 2.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医务部,武汉 430070; 3.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武汉 430070)

基于急诊外伤救治平台卫勤训练的做法

陈利民1,周赤龙1*,姚国庆2,黄涛2,洪求兵2,董永强3,谢峻2

(1.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430070; 2.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医务部,武汉430070; 3.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胸心血管外科,武汉430070)

[摘要]为军队医院应急医疗分队卫勤训练推向常态化,本文着重介绍以急诊外伤救治为平台,推进日常卫勤救治训练走向实练化的方法。此训练方法能将卫勤训练有机地融入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既能有效缓解工训矛盾,又能有效提升医疗队员的专科救治能力和综合救治能力。通过训练使得受训队员基本上达到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训练目的。

[关键词]卫勤训练;常态化;急诊外伤救治

Hosp Admin J Chin PLA,2015,22(11):1085-1087.

军队医院担负着“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光荣使命,院中抽组的应急医疗分队,更是担负着“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重要职责[1]。为了形成强有力的保障能力,本院在狠抓“救治能力”上下功夫,以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急诊外伤救治为切入点,将应急救治的各项流程和具体操作系统化展开,力图达到将应急医疗队员的岗位练兵、常态化训练与临床实际操作有机结合。

1基本做法

1.1建立建全组织领导机构能否以急诊外伤为平台推进应急救治走向常态化实练,关键在于组织领导。基本做法是:一是注重抓好组织落实。从医院到科室的各个层面,建立起完整而独立的管理系统,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医院成立以双主官为组长的专班领导小组,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管理小组。定位为“一把手”工程,实行问责制,与政绩、业绩挂钩,与评功、评奖挂钩,与提职提级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特别是各科室成立卫勤训练管理小组,在整个管理体系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二是注重抓好制度落实。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得每名队员在训练考核中做到有章可循。各项管理规定、操作规范、救治流程规范化地建立起来之后,必将正确引领训练、考核、演练、拉动等各项工作正规化展开。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注重抓好保障落实。小到衣食起居,大到任务拉动。所涉及到的时间、经费、场地、车辆、物资、设备、运输等各项内容,均统筹纳入综合训练计划之中。确保一声令下,便能拉得动、展得开、上得去、救得下[2]。

1.2抓好应急医疗队员的考核与选拔队员个人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体救治水平的高低。应急救治客观上要求医疗队员应达到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要求[3]。就个人能力而言,应具备的应急救治能力,应该远远超越其专科救治的能力。所以,在挑选队员时,着重考核队员是否经过系统的专科培训、是否已具备相当程度的专科能力,特别要了解是否具备专科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一般选择已有3~5年工作经历,且多数情况下能够独立完成专科救治任务的队员入选应急医疗队。从而保证入选的医疗队员在基本的救治能力上有一个高起点,同时具有与野战一线一致的医疗救治的应急性特点。

1.3以急诊外伤救治为平台抓好各项能力培养急诊处置尤其是急诊外伤救治,是日常医疗工作中最常见,也是急需紧急处置的应急医疗工作。利用急诊外伤救治为平台,练就医疗队员应急救治能力,是达到将日常工作与卫勤训练有机结合最恰当的切入点[4]。

1.3.1对分类后送组的队员进行培训按照应急救治流程,以120院前急救以及院内急诊科急救为平台,对分类后送组的队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当急诊外伤伤员到达急诊科后,分类后送组的队员迅速对伤员进行伤情判断、监测生命体征、建立输液通道、配血输液,通知医疗保障组的队员进行超声、检验、X线等相关检查,通知手术组队员前来会诊并准备手术。在完成各项检查,并且明确诊断,明确手术方案的前提下,将伤员送入手术室。

1.3.2对医疗保障组的队员进行培训按照应急救治要求,将配备的专用设备由库房搬到一线科室,划出专门区域摆放,专人专管专用。无论对伤员进行超声、检验还是X线等相关检查时,均通过专人利用专用设备完成。这样,既保证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又保证医疗队员使用专用设备的熟练程度不断提高,达到常态化人机结合的目的。

1.3.3对各组外科队员进行手术能力培训对外科队员的手术培训,着重对“三种能力”的培训。

一是专科能力的培训。在此层面上主要强调专科练技术。将抽组后的各外科专科队员,以各自专科为单位,组成同一个小组。利用急诊外伤的救治机会,同台手术,相互配合,形成默契,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科不同组、同组不同台的弊端。对于已有较强专科基础的队员而言,不需太长的时间就能达到密切配合、相互默契的程度,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专科救治能力。

二是多科能力的培训。在此层面上主要强调跨科练组合。对于应急医疗队员,仅有熟练的专科救治能力,还远远达不到应急救治的要求。因为无论是战伤还是重大自然灾害伤,其发生的特点都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密集发生,其数量、伤情种类都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如果某一时间段,与某一专科相关的伤员发生数量较多。那么,由于每个专科配备在医疗队中的队员数量有限,便会陷于一种相关专科的队员不够用,而其他专科的队员由于专业限制,无法出手相助,只好闲置等待。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便是跨专业组合,并且实行跨专业轮训;只有通过严格的跨专业培训,才能使医疗队员达到较强的多科救治能力。

三是综合能力的培训。在此层面上主要强调急诊练综合。当队员经过严格的专科培训和跨科培训后,及时将队员收拢归队,组织以急诊外伤为平台的综合救治培训,此间重点培养队员对病情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诊断能力、手术能力、重症救治能力等综合能力;重点考查队员的组内配合能力,以及组间的配合能力。最终,将实际能力带向野外驻训、演练、考核,以及各项卫勤任务的实际执行,最大限度地展现救治效果。

1.3.4对指挥组的队员进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急诊是应急医学救援的第一战场,该工作需要多方协调和统一指挥,指挥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成效密切相关[5]。当急诊外伤伤员到达医院后,指挥组的队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从伤情分诊到各项辅助检查、手术队员的选定、手术实施过程中的监控、术后伤员转入后续治疗的安排等进行全方位的组织、指挥与协调。最大限度地保障运行过程顺利流畅,确保伤员救治安全有效。这样通过平时的急诊处理充分锻炼指挥组队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最终形成战时执行卫勤任务的高效指挥能力。

2体会

2.1常态化训练成为现实以急诊外伤救治为平台,有效组织医疗队员进行无缝衔接的专科能力、多科能力、综合能力训练的实际操作,它是一种训练方法的创新;它有效地克服以往卫勤训练重野外轻院内的弊端,消除院内训练和岗位练兵该练什么、怎么练的困惑。有力推动卫勤训练,特别是岗位练兵逐步走向常态化、正规化[6]。

2.2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照细化的分工与分组,每个队员都能够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所承担的责任,明确在整个训练计划中的每个时间段所应完成的训练任务。改变以往到场一大群、训练随大流、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人的缺陷。岗位练兵由空洞的口号变为实际操练。

2.3工训矛盾有效缓解工训矛盾突出,是阻碍卫勤训练走向常态化的最大障碍之一[7]。采用以急诊外伤救治为平台的训练方法,使得急诊外伤救治既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卫勤训练的一部分,两者合而为一。既可有效缓解急诊带给各专科的工作压力,又可确保每个专科的工作人员总数不变。对科室的日常诊疗工作不会带来大的冲击和影响。能够确保常规救治工作秩序不乱。由此可最大限度地缓解工训矛盾,便于各科室自觉接受、主动作为,为训练的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2.4战备意识普遍加强军队医院姓军为兵、姓军为战是必须牢牢把握的发展方向。战备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在追求医疗业务能力发展的同时,能否主动服务于部队,服务于战场救治。既往长期和平环境的影响,在部分军队医务工作者中,或多或少存在重医疗轻战备、重业务轻训练的现象。往往把医疗业务发展当主业,忽视卫勤战备训练。指导思想的偏移,导致工作重心的偏移、导致精力投入的偏移、导致行为能力的偏移。这是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症结[8]。采用以急诊外伤救治为平台的训练方法,将日常工作与战备训练融为一体。医务人员在工作与训练的同时,既能享受钻研业务的快乐,又能时刻体会到战备训练的责任,战备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印入脑海并不断深化。

2.5个人素质大幅提高医疗队员经过专科能力、多科能力、综合能力几个阶段的正规培训后,个人素质大幅提高。每名队员在原来熟知自己本专业一门技术的基础上,还在多科救治能力及综合救治能力上有显著的提升,基本上达到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目的。个人素质的提升,知识面的拓宽,不但有利于应急救治综合效率的整体提升,更有利于每个专业的伴行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6救治能力整体上升以急诊外伤救治为平台的训练方法推进实施以后,有效地将卫勤训练、岗位练兵融入到临床日常工作之中,队员的日常工作自然成为训练的一部分。训练与工作的同时,既不影响专业发展,又能有效提高卫勤训练效率。既能提高业务水平更能提高应急救治能力,两者兼而容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不断推进整体救治能力稳步上升。

2.7应急保障更具实效将医疗队员进行固定组合并实行跨专业轮训以后,每名队员基本上达到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平时执行应急保障任务,往往只抽取少数人员组成小分队,而这为数不多的队员往往又必须掌握全科知识的难题。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本院一般是将固定组合的队员以小组的形式派出。每个小组都能具备多专科的救治能力,从而提高应急保障的实际效果。

总之,采用以急诊外伤救治为平台的训练方法,可有效提升应急医疗队的训练效率,可有效提升医疗队员实际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实际救治能力。可有效缓解工训矛盾,可将应急医疗救治的日常训练逐步推向常态化,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郭鹏. 坚持科学发展,提高医院持续保障能力[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8(5):380-381.

[2]侯振才,郑彦宏,刘晓冰,等. 某军队医院卫勤应急保障分队处突的做法与体会[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57-58.

[3]赵宁志,刘文华,金志伟,等. 军队医院卫勤保障机制探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31-433.

[4]黄荔红,吴鲤霞,李小京,等. 依托院前急救平台提高卫勤保障能力的实践[J]. 人民军医,2013,56(2):146-148.

[5]田军章,王声湧,叶泽兵. 中国应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中国应急管理,2013(3):14-19.

[6]谢峻,樊光辉,姚国庆,等. 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岗位练兵路径探讨与实践[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4):363-365.

[7]周军,李卫东. 论如何处理军队医院工训矛盾[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7):542-543.

[8]刘双喜,范晓强,段光锋,等. 军队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1):1084-1086.

(2015-06-07收稿2015-11-01修回)

(本文编辑丁陶)

请作者在投稿的论文中标注详细信息

在《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收到的稿件中,有部分作者在论文投稿过程中,未标注详细信息,给编辑工作带来不便。为方便编辑工作的开展以及和作者联系沟通,请务必在论文中标明第一作者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学历、职称、职务、联系电话(手机与地方电话号码);通讯作者的地方电话号码;所有作者的单位信息(具体到科室),单位所在的城市及邮编;论文的字数,图表个数。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编辑部

Experience of Military Health Training Based on Emergency Trauma Treatment Platform

CHEN Li-min1, ZHOU Chi-long1*, YAO Guo-qing2, HUANG Tao2, HONG Qiu-bing2, DONG Yong-qiang3, XIE Jun2(1.Wuhan General Hospital,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Area, Wuhan430070; 2.Department of Medical Affairs, Wuhan General Hospital,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Area,Wuhan430070; 3.Department of Thoracic Cardiovascular Surgery,Wuhan General Hospital,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Area, Wuhan430070)

[Abstract]Currently, the health service training of emergency medical detachment in military hospital has been the normal state. The article introduced one training method based on emergency trauma treatment platform,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routine health service treatment training to actual combat. This training method could fuse the health service training into daily work of hospital, which could not only relieve the contradiction of daily work and routine training, but also improve the special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apabilities. Through the training process based on this platform, the trainees could grasp multiple kinds of treatment skills, and achieve the aim of training comprehensive talent.

[Key words]military health service training; normalization; emergency trauma treatment

[通讯作者]周赤龙,电话:027-50771001

[作者简介]陈利民,男,硕士,主任医师,副院长;电话:027-50771003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BDF027)

[中图分类号]R 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85(2015)11-1085-03

DOI:10.16770/J.cnki.1008-9985.2015.11.034

猜你喜欢
常态化
探析经济常态化下档案管理的方法
加强烟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推进反腐败工作常态化
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载体构建思考
中拉合作进入“常态化”
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