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 岚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始探索新的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协商互动式教学模式近来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
国外对于协商互动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不同学者从不同的侧重点对协商互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相比之下,我国现有的关于协商互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数量远远赶不上国外,且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本研究旨在以社会文化理论为视角阐释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师生协商互动,研究的重点是师生的意义协商以及在意义协商过程中教师采用的策略及其作用。
美国语言学家Long(1983)指出为消除理解障碍而进行的话语修饰能够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可理解性的输入。Long同时还指出协商不仅可以增加可理解性输入,还能够使学习者修饰和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促进习得。随着这些理论的发展,一些实证性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但是有关协商的早期的实证研究侧重于“意义协商”,及会话者双方在会话过程中有意义不明确的或超出理解范围的内容而进行的双方间的询问—修改或核查—肯定的过程。
国内近些年也开始了对协商互动的研究,尤其是在教学环境下研究协商互动。兰忠平(2007)主要从协商互动的发展过程、理论依据和课堂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刘学惠、钱薇薇(2007)从互动的角度探讨了协商互动与学生即时口语输出之间的关系,指出意义协商对学生的口语即时输出有帮助。
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国英语课堂环境下的成人学习者,目的主要有两个。首先,本研究尝试调查中国英语课堂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协商过程的本质。其次,本研究旨在指出师生协商互动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口语输出的。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研究问题1:中国英语课堂环境下师生协商互动的具体模式是什么?
研究问题2:中国英语课堂环境下师生是怎样进行意义协商的?
本研究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总体思路,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话语分析、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法:收集整理现有关于协商互动的相关文献,借助理论经验,构建该研究的理论框架。
2、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展座谈,用于需求调研与分析、数据收集等方面的研究。
3、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展开对比分析。
4、统计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语料库数据,探讨协商互动对于学生口语提高的有效性的验证分析。
5、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1、支架
关于支架的概念,学者是这样解释的:在社交互动中,一个更富有知识的参与者能够用言语的形式创造一些支持性的条件让初学者参与进来,并且将初学者的技巧和知识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Donato,1994:40)。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学生常常因为词汇量有限而无法明确表达其思想,或者需要借助教师或外界的帮助才能顺利地完成沟通。这样的帮助就是我们所谓的“支架”。例如:
T:The sentence,the sentence.A bird has…You,please.
S:A…
T:bird
S:…
T:A bird…
S:A bird…
T:A bird has…(raising two fingers)
S:two…
T:legs
S:A bird…has…two…legs.
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支架在师生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学生无法在现有的词汇中找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这个时候教师适时地提供了帮助,这样的帮助让学生最终表达了他的意思。这样的意义协商在英语课堂中比比皆是。意义协商也是师生交流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协商方式,教师提供的“支架”帮助师生之间的交流顺利地进行。
2、启发
通过课堂观察得出的数据显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手段完成师生间的协商互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启发也是教师常用的协商互动的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启发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用补充句子的形式启发学生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另一种形式是教师通过非语言手段来启发学生,例如,通过图片和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3、纠错
与上述两种协商的形式相比,纠错是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更正学生错误用到的最直接的方式。除词汇量的局限而无法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外,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错误使用。这样的错误有些是属于无意识的错误,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用了不正确的表达方法,而在这个时候,对于这样的典型的错误,教师往往发现后会直接予以纠正。除直接纠正外,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表达有误,教师会有意地把学生的错误句子重复一遍,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从而加以改正。上述两种纠错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师生间互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学生的交际水平在教师的帮助下也有所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求英语教师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采用一种全新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手段。因此,协商式教学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环境下,为顺利交际而产生的意义协商对学生的目标语掌握起着促进作用。教师通过采用一些策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目的语言的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从而促进他们对目标语的掌握。
[1]Donato,R.Collective Scaffolding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In Lantoff,J&Appel,G (eds.).Vygotskian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C].Norwood,New Jersey:Ablex.1994.
[2]Long,M.H.Linguistic and Conversational Adjustments to Non-native Speaker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3,5(2).
[3]兰忠平.“协商互动”的发展过程、理论依据及课堂意义[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5).
[4]刘学惠、钱薇薇.协商互动与即时输出:课堂语言学习探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