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鑫,石 杨,周宏玉,张 婷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神经外科,上海200003)
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和内分泌活动的最高中枢,在调节机体器官功能和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丘脑损伤的患者容易并发中枢性高热、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合并下丘脑损伤患者较一般SBI患者病情更为复杂,病死率也更高。因此,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SBI合并下丘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于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SBI合并下丘脑损伤患者45例,现将监测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均为SBI合并下丘脑损伤,其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21~70岁,平均(35±1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30例,坠落伤7例,击打伤4例,跌伤2例,不明原因损伤2例。损伤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7例,脑内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3例,脑挫裂伤12例,多发颅内血肿10例,原发脑干损伤5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均≤8分,其中 GCS评分3~5分者16例、6~8分者29例。一侧瞳孔散大12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45例患者中,并发中枢性高热30例,尿崩症15例,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5 例,脑 耗 盐 综 合 征(cerebral salt-wasting syndrome,CSWS)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5例,应激性高血糖35例,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6例,肺部感染37例。
1.3 监护方法 所有患者均收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予以多系统综合监护,按SBI救治指南进行治疗[2]。监测项目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水电解质、血气、血糖、体液、营养状况、感染性指标、内分泌功能等,针对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1.4 结果 本组患者中恢复良好者18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2例。死亡病例中,有8例因脑干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死于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
2.1 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护理 SBI合并下丘脑损伤时极易出现生命体征紊乱,包括中枢性高热、低血压、低氧血症、呼吸功能障碍、心率异常等。因此,除常规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外,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1次/15~30min,详细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1)体温:下丘脑损伤者容易出现中枢性高热,造成脑组织相对性缺氧、颅内压升高和继发性脑损伤,故须采取积极降温措施。本组有30例患者出现中枢性高热,均予以冰毯物理降温,配合使用冰帽、冰袋和降温药物(如氯丙嗪、异丙嗪等),所有患者体温均控制在36.5℃以下。其中有10例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体温控制在33~35℃之间,以降低脑代谢率和耗氧量,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期间需要严密监测体温,体温过低容易诱发心律紊乱、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体温高于35℃则疗效不佳;另外,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或水中毒等[3]。(2)血压:SBI患者血压增高可能有两方面原因,即原发性高血压和颅内压增高引起的Cushing反应。低血压会影响脑灌注压,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SBI合并下丘脑损伤出现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容量不足。对于低容量性休克者,要加快输液速度,补足容量,配合使用升压药物,维持脑灌注压>60mmHg(1mmHg=0.133kPa)。(3)心率:主要了解心率及心律失常的类型。心率过慢常见的原因有颅内压增高和电解质紊乱;心率过快时,则要注意有无容量不足、高热或感染的发生。(4)呼吸:主要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出现呼吸节律改变时,首先要考虑有无脑干功能障碍,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若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则要注意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胸部合并伤、气管插管是否通畅等,必要时行人工辅助呼吸。总之要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90mmHg以上,脑灌注压>60mmHg,血氧饱和度>95%,才能有效控制低血压、低氧血症带来的继发性脑损害。
2.2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监测与护理 SBI合并下丘脑损伤患者常有ICP升高,是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持续ICP监测可动态观察颅脑术后患者ICP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脑室内ICP监测还可引流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因此,ICP监测对此类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ICP监测的护理重点为:(1)妥善固定监护探头,当为患者翻身、拍背时,勿牵拉导线而致其脱出;若患者出现躁动,应适当控制患者肢体,必要时给予镇静镇痛。(2)加强基础护理,抬高床头20°~30°,以促进患者下肢静脉回流。(3)保持患者大小便通畅。尿潴留及胃肠动力减弱可增高腹压及椎管内静脉丛压,影响脑脊液吸收,进而造成ICP显著升高。
2.3 水电解质的监测与护理 下丘脑损伤患者极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包括中枢性尿崩症、SIADH、CSWS等。对于此类患者,需严格记录24h出入量、24h尿量、尿比重、血尿渗透压等,每天至少进行1次血电解质检查。(1)下丘脑损伤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崩症,表现为24h尿量超过4000ml,或每小时尿量大于200ml,尿比重低于1.005。此类患者由于存在意识障碍,不能主动饮水,处置不当将导致严重的高钠高氯血症和高渗性脱水。治疗方法为:保证液体入量、控制钠盐摄入,应用神经垂体素、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或鞣酸加压素以控制尿量,胃管间断注入温开水以补充额外水分,注意补足钾离子及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由于护理措施得当,本组21例尿崩症患者中,15例尿量恢复正常,6例尿量减少,出院后继续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疗。(2)下丘脑损伤可致中枢性低钠,包括SIADH和 CSWS,要 注 意 鉴 别 两 者 的 异 同[5]。SIADH是因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水潴留而产生的稀释性低钠血症,治疗上以限制液体摄入为主;CSWS则与下丘脑损伤致使心钠素或脑钠素分泌增多有关,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减少,使体内大量钠、水经肾脏排出,造成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治疗上以补钠与补液为主。护士应熟知血生化检测的正常值,密切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协助医生明确病因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本组8例CSWS患者及5例SIADH患者,经及时处理,其中12例血钠恢复正常,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死亡。
2.4 应激性溃疡的监测与护理 SBI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高达40%~80%,而SBI合并下丘脑损伤者更易出现应激性溃疡。下丘脑作为自主神经中枢,损伤后可致胃肠道黏膜血管收缩乃至缺血坏死。轻者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阳性,重者出现呕血或胃管引出大量咖啡色胃内容物,伴有腹胀、黑便、低血压、休克等。此类患者入院第2天即予以留置胃管,抽取胃液行潜血试验,条件允许可早期行胃液pH监测。尽早行肠内营养,保护胃黏膜,并给予抑酸剂以预防出血。定期行大便隐血试验。对已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及时告知医生患者病情,遵医嘱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禁食并行胃肠减压,详细记录引流量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变化;必要时胃管注入冰盐水或去甲肾上腺盐水,血压下降者补足液体量或适量输血。本组出现消化道出血15例,其中治愈13例,2例出现休克死亡。
2.5 应激性高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下丘脑损伤常合并有高钠血症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容易出现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死率极高[6]。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要点包括:(1)严密监测血糖。初始调节血糖阶段,监测血糖1次/h;血糖平稳后,可改为1次/4h。正常进食或肠内营养后,测餐前、餐后2h、睡前、凌晨3点血糖,严格交接监测血糖的时间,并准确记录结果。(2)正确使用胰岛素,掌握微量泵的使用方法。对空腹血糖在6.1~13.9mmol/L的患者,采用小剂量普通胰岛素微量泵滴注,起始量为2U/h;空腹血糖>13.9mmol/L者,起始量为4U/h,并根据血糖和进食情况增加或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血糖波动。在正式输注前,先用1U胰岛素5 ml冲洗微量泵输注管,以饱和输注管上的胰岛素吸附点。更换胰岛素溶液时,避免因微量泵卡座移动不顺滑而触及针栓,使其前移,导致胰岛素快速进入静脉,引起低血糖反应。如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性差,首先应检查输药管道是否通畅,如有无折叠、渗漏、堵塞等;若无上述问题,才考虑调节胰岛素用量。调节胰岛素用量时,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血糖水平波动过大。(3)密切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危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危害大,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低血糖。微量泵注射胰岛素每小时剂量过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胰岛素清除率下降、血糖降至目标值后未及时调整等情况下均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因此,在使用胰岛素时应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SBI患者常伴有昏迷,不能自诉不适,更需要护士主动多次地巡视。如患者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皮肤潮湿、多汗、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心动过速、血糖<3mmol/L等症状或体征时,应立即停用胰岛素,遵医嘱给予50%葡萄糖20~50ml静脉推注;待症状缓解10min后复测血糖,然后每小时复查,直至血糖平稳。
[1]Helmy A L,Vizcaychipi M,Gupta A K.Traumatic brain injury:Intensive care management[J].Br J Anaesth,2007,99(1):32-42.
[2]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164.
[3]何巧云,李树德,赵斌,等.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及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58-61.
[4]谢万福,汤建明,王茂德,等.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6,5(4):349-351.
[5]黄绍宽,袁邦清,苏同刚,等.颅脑损伤并低钠血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9):548-549.
[6]施小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3,19(28):3563-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