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瑜,刘世文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文章很多,但近年来还是不断听到学生抱怨:学了两年英语,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教师也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上课不愿意听课,课后又不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更别提朗读、背诵、阅读英语小说或英语报刊杂志;学习浮躁,急于求成,碰到生词喜欢用电子词典,没有耐心查阅纸质词(字)典。有些学生家长也抱怨:在四、六级考试压力下,孩子们确实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为过四、六级而牺牲自己的专业,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些高校已经减少大学英语学时,我所在的高校把大学英语学时减少了四周;甚至个别高校已经或打算取消大学英语课程。在多重压力下,我们应该思考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有效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语言技能,提高文化素养及思辨能力。它是建立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基础上,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清晰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科学组织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健康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实现的。
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造成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原因有四个:教师的原因,学生的原因,学校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
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些高校正在组织编写一套人文思辨系列教材,试图把人文教育、语言技能、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可见思辨能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然而,近十年来,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入英语教学课堂,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不可否认,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为英语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活力。但近年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滥用或乱用多媒体课件。有些学生反应,教师一节课用了近一半的时间播放多媒体课件,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在播放多媒体课件时,有时他们连做笔记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谈思考和互动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辨能力如何能提高。重庆大学萧允徽教授说现在多媒体教学很发达,但好的口才和板书是教师必须苦练的基本功。
测试是教学的检查手段,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检验教师授课情况,也检验教育制度和理念。然而,中国式的英语测试选择题偏多,靠选择题永远学不到英语。此外,中国式的英语测试使学生很难写出有内容、有思想的文章。教师要改变考试观念和目的,改变试卷的格式和题型,考核学生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测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这使学生能学到完整的语言,更能学到人文、文化和科学知识。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内尔波斯特曼(Neil Postman)在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一书中指出:随着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娱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侵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90后的学生是在泛娱乐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喜欢、习惯乃至热衷娱乐。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忽视教学内容,将娱乐行业的某些元素带入课堂,让许多“闹剧式”的任务、活动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并没有实施有效教学。
众所周知,阅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实践和潜心做一些精心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观练习都是体现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标志。然而,由于学生的浮躁情绪,学生都无法静心阅读,阅读量大大减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发现,学生偏喜欢做些客观题。此外,由于学生中普遍存在娱乐心理,阅读实际上有时变成了“悦读”。学生不能长时间静心阅读,不肯“细读”,惧怕大量阅读。报社记者曾经走访当地几所高校,调查学生“喜欢或经常读哪类书”,结果显示:学生喜欢读与考试有关的书,例如研究生考试、BEC 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等等。而象其它能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书几乎无人问津。
学校在教师评聘职称层面制约了高校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所有高校的职称评聘始终离不开教学与科研两方面,有些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作了微观量化处理,如课题级别、课题经费、论文数量、发表刊物级别等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却是宏观解释,原因是据说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好量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七章高等教育(十九)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高校职称评聘“重科研”与《纲要》“重教学”的规定有些背道而驰。所以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教师职称评聘条例时,是否能“一碗水”端平,避免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校教学氛围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存在二大思潮侵袭学校的课堂教学:一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学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受这种思潮的影响,教师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片面地把学生视为“上帝”,导致有些教师“跪着教书”,在课堂上不断取悦学生,希望学生能给自己的教学打个高分,滋生了“媚俗意识”。有了这种“媚俗意识”,教师未能践行课堂教学有效性所提出的“教师必须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二是泛娱乐化(pan-entertainment)大众文化思潮。当今学生生活在过量信息(information overload)的世界里,这些信息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传媒和商业利益追求—吸引眼球来迎合大家的趣味,营造出一种娱乐化,使学生容易产生浮躁情绪,导致他们没有时间思考问题,扼杀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久而久之也不想思考了。此外,商业中逐利的浮躁气息充斥着整个校园,学术与商业的挂钩和教师职称评定的畸形化,使得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教师不重视教学而忙于自己的科研项目,忙于发表论文。
上面分析的四个原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造成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尽人意。下面从三方面入手,提出有效教学的几点建议。
不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有两个极端。1.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弱势群体,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走向“一言堂”的教学困境。而现在的教学对象都是充满个性的90 后学生,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2.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教师缺失教学目标,不再坚持教学原则,放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片面地把学生视为“上帝”,一味地追求“以学生为中心”,希望学生打高分,逐渐产生“娱、媚”教学环境。以一节笔者参加集体听课的“综合课”为例,由于文本的背景知识涉及到“血型与性格”的关系,为了娱乐学生,教师竟用整整一节课时间讨论学生的性格。整节课的课堂气氛的确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就连参与听课的教务处领导都大加赞赏。毫无疑问,这种“闹剧式”的课堂其实并未实施有效教学。一堂课不是越热闹越好,而是给学生的思想启迪越深越好。
有效课堂教学首先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引导他们好学。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让他们潜移默化。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榜样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所以教师可以情感为动力,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构建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创造良好课堂气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格魅力最能打动人,能感动或激励身边的人,使他们乐于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且乐此不疲。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付出的情感越多,传递给学生更多正能量的人格魅力,学生就越愿意学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
我国的母语教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中不乏有一些有效做法值得外语教学工作者借鉴。
首先,人文精神是我国语文教育的精髓,主张“为文”和“做人”的统一,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宝贵的人生感悟,而这些宝贵的人生感悟都是通过“细读”、“诵读”和“背诵”文本获得的。所以,在中国语境下的外语教学应当重视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教授“综合课”时,一要学生细读文本。只有通过细读,才能深度理解英语作为工具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的人文精神,否则对文本的理解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二要学生在细读的基础上诵读或背诵文本。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法宝,主张“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抒情”,讲究“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英语课堂就是带学生好好念书,体会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优美和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到外语教育“工具性”和“教养性”的和谐统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内容或内容肤浅,缺乏深度,二是有内容但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第一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没有思想,而第二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写作能力的缺失。据调查,学生写英语作文时,经常处在一种翻译状态,即先用汉语思维后用英语表述,这样的写作质量可想而知,往往出现句型套用错误或上下文不连贯,这违反了英语是“线性语言”的本质。所以我们要主张学生通过细读、朗读、诵读乃至背诵文本来获取思想,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乃至他们的写作能力。
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许多干扰因素,尤其是处在泛娱乐时代的90 后的学生,更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和诱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难免会出现波动。这些波动都会阻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所以,教师必须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调节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长期坚持不懈地投入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Dornyei 认为,动机策略是促进学习者个体与目标相关行为的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系统持久的积极性效果而有意识采取的动机行为,其目的在于激发、强化、保持学习者的动机,防止其受到其他竞争性行为的影响与削弱。国内外研究表明,学生投入某一具体课堂活动任务的积极程度主要受教师课堂动机策略使用的影响。教师对动机策略的运用被看作是调动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将最终影响学习者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成效。
普遍使用的动机策略有“阐明学习目标”、“将课堂所学联系实际需要”、 “中西文化差异介绍”、“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监督”、“提供有效的表扬”、 “开展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的集体活动”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或课堂的实际情况有效使用某一动机策略,达到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对于成绩较差或性格内向的学生,一般采取表扬的方法。表扬时不能简单地说“good”,而应进行具体的点评,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不断增加,就会有足够的信心继续投入课堂学习。又如,在教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四单元“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Some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通过中外文化介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一些中国文化汉语表达。笔者曾经做过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学生迫切想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事实上,在英语教育中融入中国文化内容可以提升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每门课程包括大学英语课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侵害。在这种不利环境的影响下,我们不能迷失方向,而应该排除万难、扫清障碍;坚持自己的教学原则,准确地牢牢地把握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真谛;牢记教师的责任和主导地位。只要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生态平衡,我们就能够实施有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1]文秋芳,周燕. 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 外语学刊,2006 (5):76 -80.
[2]胡文仲. 试论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回顾与展望[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 (1)111 -117.
[3]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1.
[4]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 OL]. (2010 -02 -20) [2015 -01 -28]. http://www. moe. 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 177/201008/93785. html.
[5] DORNYEI Z.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06.
[6]徐智鑫. 动机策略、学习动机和动机行为的内在关系——基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 (3):49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