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临港产业可持续发展

2015-04-12 02:38梁洋洋
关键词:概念模型临港驱动力

梁洋洋,李 南,龙 和

(华北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临港产业是以港口为中心,以腹地为依托,以综合服务为配套的开放型产业体系。近些年来,由于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条件,我国的临港产业见证了持续的高速发展,上海外高桥、天津滨海、宁波北仑等都已成为示范基地。然而在临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对资源、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也相当突出。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又能满足后代人以及后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临港产业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路径闭锁,不能把临港产业带变成重污染带。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越来越多地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对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首先描述了在解决环境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的DPSIR概念模型,然后运用该模型分析了我国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DPSIR概念模型的基本架构

“驱动力-压力-状态一影响一响应”(DPSIR)概念模型是经合组织(OECD)在对“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模型以及“驱动力一状态一响应”(DSR)模型修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已经成为考察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因果关系的有效工具。DPSIR概念模型分析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认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而且由人类行为导致的资源环境状态改变最终会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类自身造成影响。

在DPSIR概念模型中,“驱动力”是指驱动资源环境变化的力量,是造成资源环境变化的潜在原因。比如说在大规模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资源环境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能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资源和环境的变化就会小一点。“驱动力”的代表指标主要有:一个地区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人均收入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压力”是指造成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直接压力因子,主要表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消耗资源的强度,衡量“压力”的指标有:一个地区或产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居民的消费水平等。“状态”是指资源环境在上述各种压力下所呈现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资源数量的变化及环境污染程度,代表性指标有可再生能源比重、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等。“影响”是指自然系统在上述状态下反过来对人类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代表性指标有PM2.5指数、人均预期寿命等。“响应”是指人类为了改善上述状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系列对策响应,主要表现为对资源和环境的管制、对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等,代表性指标有相关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能源税制设计、社会服务设施配套等。

二、临港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DPSIR概念模型

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在保障自然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将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长远发展的规划结合起来,使产业沿着健康的轨道长期延续,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临港产业是一套完整而又复杂的产业系统组合,这个系统需要处理和协调与资源环境相关的各种关系。DPSIR概念模型能够揭示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互动机理,并有效整合资源、环境、健康与发展问题。基于此,本文下面通过该模型对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见图1。

(一)驱动力(D)

根据DPSIR概念模型中对于驱动力的解释,在临港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驱动力”是指推动临港产业系统内资源和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分为市场驱动力、港口驱动力和腹地驱动力。市场驱动力包括商品价格、市场需求等;港口驱动力指港口的规模、发展水平及竞争力,具体指标包括港口装卸能力、港口拥挤程度、收费水平等。腹地驱动力指港口腹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体指标包括腹地人口增长率、腹地的地区生产总值等。近些年来,以港口经济的跨越为支撑,我国沿海沿江地区的各类临港产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为了充分利用水路运输的天然优势而集中布局的重化工业,但是这些产业也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等典型特征。然而近期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重挫,国内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以及煤炭需求萎缩,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临港产业扩展空间受到很大制约。

图1 基于DPSIR概念模型的临港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压力(P)

各种社会经济驱动力对于临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主要表现在资源的竞争压力和环境保护标准提高的压力。以钢铁、电力、石化等为代表的临港产业在环渤海地区的项目分布密度尤其较高,高能耗其中的一个重大压力。由于技术工艺水平的相对落后,而且一次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二次能源的回收率很低,部分临港产业的高能耗问题较为严重,资源环境压力空前。

(三)状态(S)

临港产业系统的状态是在各种压力下的现实表现,是驱动力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的监测是研究驱动力和压力的基础,也是分析"影响"和"响应"的出发点。对临港产业状态的描述包括以下方面:资源状态、环境状态、临港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港区居民生活质量等。资源状态可以用每年淡水资源消耗量、可再生能源比重等指标来表征;环境状态可以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成量、港区碳排放量等指标衡量;临港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可以用单位工业增加值的能耗水平表示;港区居民生活质量可用人均收入指标来衡量。从实际状态来看,我国临港产业一度发展迅猛,体量快速扩张,港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很大提升,但是资源和环境状态大多较差,生态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因此总体观察,临港产业发展的可持续程度不理想。

(四)影响(I)

临港产业的状态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断变化的系统状态会产生诸多影响。DPSIR概念模型中的影响是用来描述产业系统状态变化的最终环境效果,能够体现这些影响的常见指标有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近海海域水质达标率等。临港产业系统的状态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以下方面:港口及产业园区建设占用大量滩涂、湿地、林地等生态用地以及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的环境损害;干散货码头粉尘污染、进出港船舶污水外排等对近岸海域带来较大伤害;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产业不顾环境利益,破坏临港经济区的生态环境等。

(五)响应(R)

社会经济因素对于临港产业系统的压力,塑造了系统的当前状态,而该状态反过来又会影响临港产业系统的结构及其生产能力,最终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为了实现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性的政策响应包括直接调整和间接调整。前者主要是针对经济结构的大规模直接调整,带有一定强制性,现实难度较大。采用更多的是间接调整,指通过调整财政补贴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来实现。

三、结语

基于DPSIR概念模型“驱动力-压力-状态一影响一响应”的逻辑链条,专题分析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全面认识了临港产业与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与资源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约束。我国的临港产业虽然规模巨大、发展强劲,但一直没能成功摆脱粗放模式,资源和环境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周边居民的健康也面临着很大威胁。很明显这些都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临港产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过去主要依靠原材料和产成品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发展模式正在转变,创新程度、集约水平等成为更重要的决定力量。这对临港产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抓紧适应新形势,通过提高临港产业存量部分的共生程度、提高增量部分的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加强临港经济区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举措,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突破性调整。

[1]王淑瑞,王远渊.我国绿色生态港口建设现状及对策[J].世界海运,2013(3).

[2]郝雷.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河北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探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3).

[3]刘翠莲,刘健美,刘南南等.DPSIR模型在生态港口群评价中的应用[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2).

[4]方景清,孟伟庆,郝翠等.天津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2009(6).

猜你喜欢
概念模型临港驱动力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基于“认知提升”的体系作战指挥概念模型及装备发展需求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西藏强降温时空分布特征与天气概念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