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与TCD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2015-04-12 10:25钱平安冯红静王碧炯陈芙庭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脑微栓子颈动脉

钱平安,冯红静,王碧炯,陈芙庭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颈部血管超声与TCD微栓子监测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钱平安,冯红静,王碧炯,陈芙庭

(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浙江 宁波 315000)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TCD微栓子监测(MES)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219例,进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123例有颈动脉斑块,96例无颈动脉斑块。有颈动脉斑块、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以及颈动脉内膜增厚症状患者的ME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的MES阳性率;随着颈动脉硬化及狭窄程度的增加,MES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MES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结论: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和TCD微栓子监测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微栓子监测;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具体可以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其中,不稳定性斑块容易破裂致出血,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2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联合颈部血管超声与TCD微栓子监测(ME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9例。其中,男137人,女82人,年龄35-87岁,平均(63±10.75)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及磁共振(MRI)检查确诊。入选标准:发病72小时以内,无严重脏器功能衰竭以及TCD检测信号良好;排除心源性梗死者以及TCD颞窗未探及血流信号者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提示颅内动脉狭窄者。

(二)方法。

1.微栓子监测。检测仪器为某公司TC-8080 TCD仪,以两个2MHz脉冲波监测探头获取大脑中的动脉最佳血流信号,显示多普勒频谱图。应用TCD 8.00 Q版检测软件,设置大脑中动脉取样深度为45-60mm,探头取样间距为5.0mm,取样容积为8.0mm,自动计算微栓子MES的相对强度。设置MES阈值≥7dB,记录时间为30min,同时监听信号的改变状况。

2.颈动脉病变检测。检测仪器为Philip-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依次观察颈总动脉(CCA)、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起始处(ICA)的斑块情况,包括有无、大小、形态以及回声特点,并测量管腔内的中膜厚度(IMT)和管腔管径等。

3.疗效判定。MES判定标准:短时程(0.01-0.02s);强度高于背景血流强度3dB以上;单向性;在心动周期中随机出现;栓子取样容积时血流速度改变;伴有和谐哨声,流速增高成升调,反之成降调。

颈动脉病变判定标准:颈动脉内中膜增厚>1.0mm为增厚;管腔内中膜局部增厚>1.5mm为形成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评价:(1)根据斑块声学特征:①均质回声斑块;②不均质回声斑块。(2)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①规则型;②不规则型。(3)根据斑块超声造影后增强特点:①易损斑块:斑块由周边向内部呈密度较高的点状及线状增强;②稳定斑块:斑块无增强或周边及内部呈稀疏点状增强。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价:无狭窄;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管腔狭窄率=(狭窄处近端正常血管管径-最狭窄处血管管径)/狭窄处近端正常血管管径×100%。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一)脑微栓子(ME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斑块以及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MES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患者的MES阳性率(见表1)。

表1 脑微栓子(ME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的相关性

(二)脑微栓子(MES)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脑微栓子(MES)阳性率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见表2)。

表2 脑微栓子(MES)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注:与颈动脉无狭窄组比较:#P<0.05,##P<0.05;与颈动脉轻度组比较:△P<0.05,△△P<0.05;与颈动脉中度狭窄组比较:☆P<0.05

(三)脑微栓子(MES)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的相关性。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MES阳性率显著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MES阳性率(见表3)。

表3 脑微栓子(ME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相关性

三、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子,且颈动脉内膜最容易发生病变。当颈动脉内膜不断增厚并突入官腔时,致使富含脂质的管壁上应力增大,斑块随即出现破裂。如果在微栓子(MES)监测中有强烈信号出现时,则提示该狭窄部位的斑块处于不稳定状态[1-2]。

本文结果表明:斑块形成、不稳定性斑块以及动脉内膜增厚均是M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而且狭窄部位的斑块不稳定,极易致脑梗死的发生。因此,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和TCD微栓子监测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可以较全面地反映脑动脉病变情况。

[1]孙 葳,黄一宁,王荫华,等.无症状和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微栓子监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5):374-375.

[2]周冀英,彭国光,董为伟.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检测技术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36(20):109.

R743

A

1002-1701(2015)07-0131-02

2014-11

钱平安,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7.069

猜你喜欢
脑微栓子颈动脉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及其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留守儿童栓子
蓝狐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栓子他娘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