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俗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2015-04-10 10:13韩文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历史教学

韩文兰

[摘要]民俗文化走进历史课堂,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以及让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学生学以致用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但目前的教育现状使得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难以有效彰显。建议教师潜心钻研相关史料、地方志、野史笔记等,促进自身民俗文化素养的提升;并推动课堂教育革新,落实民俗校本课程研究,让学生亲自实践,直观感受民俗文化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摒弃陋俗,继承良俗,增添新俗。

[关键词]民俗文化 历史教学 教育革新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94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具有传承性、规范性、社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民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DNA”,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乃至国家最重要的特征。民俗文化具有细雨润物的功能,走进历史课堂,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能促进学科整合,推动历史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一、民俗文化对历史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丰富和延伸历史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历史的发展促进民俗的演变,民俗的变化反映着历史的进程。民俗是一种历史记忆,它以非文本的形式记录着社会历史变迁。历史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民俗文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例如1645年顺治皇帝发布“剃发令”, 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从此头发之去留,不再是个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个伦理问题,而是上升为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康有为在上书《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提出“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主张“断发”;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清朝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不剪发不算革命”。通过这组有趣的民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其意图。清政府是为了从精神上征服汉人,巩固封建统治。革命者是为了革除陋俗,发展资本主义。对“不剪发不算革命”有何认识?学生讨论后总结如下:社会习俗的变迁只是社会变革的表层反映,不能反映社会变革的本质;剪辫与否不能作为判断新旧与否的标准。

2.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民俗文化是教育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最好的素材。历史课程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审视历史和现实的洞察力。

人教版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仁”、“礼”、“中庸”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教师教学时结合民俗文化中的岁时节日民俗,表达出美好的民族情感,滋润学生的心灵,提高其道德意识与人文素养。

3.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民俗文化蕴藏着大量的科学知识,把民俗文化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字、礼节禁忌、历法地理等知识,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二、民俗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利用

教师民俗文化知识缺乏,教材中关于民俗文化的内容分散,教师因深受高考指挥棒影响而忽视民俗文化的传授等原因,使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不能真正得以体现。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教师需潜心钻研,提高自身在民俗文化方面的素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可以从正史著作、地方志、野史笔记及其他历史资料中搜集并学习钻研相关内容。

2.推动课堂教育革新,促进民俗文化教育

民俗文化的内容应该是学科教科书和教学内容的辅助性材料。适当补充、拓展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的内容以开拓学生视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必须注意的是,民俗既有良俗也有陋俗。所以在教学中,须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民俗进行理性思考,摒弃陋俗,继承良俗,增添新俗。课堂要留意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民俗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把当前大家过节日的形式、内容、意义与历史对比,对民俗的精华与糟粕予以认识。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可以启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探索民俗演变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务实精神。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切身感受民俗文化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民俗文化的纪录片、考察历史文化遗存、参观历史博物馆、组织民俗采风活动、收集乡土史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课题。教师也应根据当地实际,编写与民俗相关的校本课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系统认识。

传统民俗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最引人关注的名片,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浪潮中,如何保留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每个民族发展的重要问题。民俗教育是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的手段之一,是学生了解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的桥梁。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让优秀的民俗文化走进教材,走进课堂。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历史教学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