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

2015-04-10 09:11黎振鸿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结合写作价值观

黎振鸿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初语教学根本任务。教育体制改革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内在需求,采用创新式教学,加强阅读和写作的相互融合,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 结合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18

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形成完善的价值观,能够为写作带来更多的素材以及思维方式;写作能够倾吐自己的思想态度,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当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两者是相辅相成、密切关联的,正确把握阅读及写作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有效利用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1.充分挖掘教材,探索写作要领

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文道统一的佳文,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精品教材文章,分析案例的写作技巧以及巧妙的文体构思。一旦学生掌握谋篇布局、构思立意等写作技巧,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得到提升。

(1) 学习教材,积累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材越来越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不仅保留了传统教材中的名篇,又加入了很多富有时代感的新教材。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学生可以增加素材的积累和词汇量,提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提取课文主旨,并按素材主旨及时分类攫取,比如“励志篇”、“亲情篇”、“创新篇”等等,以便下次写作时,能够及时归类运用。

(2) 感受教材,树立正确世界观,沉淀审美体验。例如余光中的《乡愁》,脍炙人口的思乡情绪,加深了学生对思国思乡的理性和感性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学生的爱国情结。再如吴晗的议论文《谈骨气》,其中的三个事例,以及“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无不激起学生的共鸣,富含着积极意义。

(3) 评价教材,促进思维拓展。语文写作时涉及的文章立意、情感构思等等都是思维拓展的过程,在欣赏教材的时候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而要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批判性地评价文章,不断地提出疑问并去解惑,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态度,拓展思维。比如《我的叔叔于勒》,在岛上遇见于勒是否合理?为什么?于勒又为何不承认自己的身份?学生结合自己的阅历体验,做出自己的理解,写作时思维也会更加缜密。

2.学以致用,写好文章

(1)模仿写作。阅读应该带着脑子去阅读,为阅读而阅读毫无意义,这样,教材依旧是教材,所有的信息和感悟只是别人的。当然如果只思考,却不进行应用,那也无法检测自己的能力,思考亦只存在理论中。所以要充分融合阅读和写作,阅读文章时进行思考,再将自己的感悟写出来,这样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阅读。对于写作,这里推荐的是模仿,很多学生尽管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若要以类似情感为主旨写篇文章,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在初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慢慢地学生就会掌握教材包含的写作技巧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平淡的白描却带来了浓浓的父爱,带来了无限的感动。最能打动人的作文往往是最真挚的感情,最平淡的描述却意味无穷。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写一写生活中的父母,指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白描的技巧。

(2)片段作文。初中学生作文常出现这样一个情况:立意陈旧,毫无新意。很多学生缺乏想象,思维固定,所以在学习语文教材时,教师应善于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例如《羚羊木雕》与日常生活十分贴近,主要内容写的是作者在父母的要求下向朋友要回礼物,意图呼吁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以及包容,盛赞了小朋友之间纯洁的友情。所以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想自己和父母发生矛盾的实例,写个片段作文,从而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迁移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注重心灵共鸣

很多初中生写作时总觉得找不到用词来描述自己的情感,写出的文章空洞,毫无感情。也许是因为素材储备不够,也许是构词造句能力不足,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感兴趣的话题或是感动自身的话题去写。所以教师在教授语文时,要注重启发学生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去阅读每篇文章,感悟作者的用词、用句,体会作文隐藏的情感态度,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共鸣,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

其实写作和阅读在某些方面是共通的,比如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写作亦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学生在选材、立意、构词造句等环节,都能通过阅读得到总结和锤炼。与此同时,写作的经验积累以及写作手法都是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前提,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无论是用词还是写法分析,两者都是相通的。为加强学生对阅读以及写作的感悟能力,在平时教材讲解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及时地用笔标记出来,然后及时摘录到笔记本上,并且总结自己的读后感。可以多开展交流会,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这样综合各种独到的见解和感受,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态度就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完善自己的情感认识。例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主要讲述失去亲人后的悲痛,由紫藤萝花获得启发,从而燃起对生活对生命的希望。这种情感鲜明的文章,教师就要善加运用,让学生体会作者情绪的转变。阅读是为了写作,是为了运用所读所感所悟,课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写,结合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点滴,将情感渗透于写作中,以避免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缺乏感情。

三、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很多,加强课外阅读是重要也是有效途径之一。毕竟书本教材有限,涉及的文章类型不够全面,所以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当然阅读初期,可以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阅读类型,这样学生容易形成阅读兴趣,再从阅读兴趣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我曾经就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去郊游,期间一项活动是让学生推荐一本自认为值得去看的课外读物。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们都十分放松,都很积极地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想必事前他们都做了很好的准备,所以对自己推荐的读物每个人都能侃侃而谈。有学生推荐“古今中外名著”,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有学生推“当代美文”,例如《繁星春水》、《人生的贝壳》等。当然也可以开展很多其他活动,比如:演讲会、诗朗诵、辩论会等等,这些活动无形中给了学生动力和压力,让他们自觉地去阅读和思考,渐渐地就养成了阅读习惯。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得到了拓宽,鉴赏以及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之前提到的共鸣,其实不仅仅是被书同化,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时也是一种莫名的情绪,与你的阅读环境有很大关系。一本书、一个人、一种心情、一个场景都能构成不同的阅读环境,在不同的阅读环境中,产生着不同的情愫,带着这种情愫就会读出不一样的心情。就好比品咖啡,难过的时候你觉得苦,开心的时候你会适应它的苦,甚至品出先苦后甜的喜悦。所以人们常说阅读与其说是读书还不如说是读心态,漫长的生命中,阅读就像是奔赴宴会,一本好书就好比一场盛宴,阅读是读生活心态,是读自己的个人阅历。所以从初中开始,教师就要灌输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书的境界、读出自己的心境、读出最真实的情感。

那如何读书?对于一篇陌生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出发,从文章涉及的人、事、物出发。毕竟任何东西都不是孤立的,任何一个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其鲁迅的作品,总是具有充沛的反封建的态度,揭示着封建文化的弊害,表现着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特点,描写了在历史变动中挣扎沉浮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其小说集《呐喊》收录了1918-1922年的14篇小说,《彷徨》收录了1924-1925年写的11篇小说。

其次要做到“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过程中要大胆质疑,质疑其写法其主题,毕竟随着时代变迁,都会赋予作品新的诠释和新的内涵,我们要善用反思、批判的态度去感受作品,这样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多阅读、多写作,充分融合两者的优点,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构建内在的精神涵养和人文素养,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结合写作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