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2015-04-10 09:14周厚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中学语文文本

周厚华

[摘要]生命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语文老师担负着塑造学生的纯洁心灵、教育他们热爱和珍惜生命的重任。语文就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学科,她以人类文明成果的丰厚积淀来孕育和滋养新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努力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享受生命。

[关键词]中学语文 生命教育 文本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24

生命是美丽而宝贵的,美好的生命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生命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担负着塑造学生的纯洁心灵、教育他们热爱和珍惜生命的重任。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给成长中的孩子们以有关生命意识的丰富养料,那将是一种可怕的失职和遗憾。而更重要的是,语文课具有进行生命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课本素材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生命能量。那一首首激情洋溢的诗歌、一篇篇优美生动的散文、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都包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可以说,语文就是一门具有强大生命活力的学科,她以人类文明成果的丰厚积淀来孕育和滋养新的生命。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

大思想家卢梭在《忏悔录》中说:“大自然塑造了一个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句话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教育者应当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作最珍贵的财富。”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性,有着丰富的个性和完整性,是多元化的存在。学生最佳发展与健康成长,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与所在学校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生命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理论,而是教育的精髓所在。众所周知,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教育。语文教师要真正转变观念,关注学生内在生命,拓展其精神空间,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我们要把专制的课堂民主化,封闭的课堂开放化,死板的学科内容生活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利用好、处理好突发的生成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和“有生活”的语文。

二、努力挖掘文本中蕴含的生命情感

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语文教师要挖掘隐藏在语文课程和语文知识中巨大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人类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语文文本就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情感体验的很好载体。情景交融的诗歌,富含哲理的散文,主题鲜明的小说,哀婉动人的戏剧,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古文学习中要让学生从苏武身上感悟那种矢志不移、顽强坚韧的精神,从司马迁那里领会忍辱负重、直面厄运的情怀……对鲁迅的《祝福》主人公的分析,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人物命运的挖掘上,而要上升到尊重生命的伦理层面:祥林嫂的死既有制度对她的迫害,还有柳妈以及鲁镇的人对她的恐吓和冷漠,这也是她走向死亡的催化剂。由此教育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要学会同情和体谅他人的不幸,拥有一种悲悯情怀。在教学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要引导学生学习海伦·凯勒坚强地面对生命过程中的艰难坎坷,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让学生感悟人的生命历程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能勇于面对、勇于接受挑战,怀着感恩的心学习和生活,生命就会更灿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应深入文本,认真朗读、品味文中描写作者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从颓废、绝望到坚强的心路历程,教育学生要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同时引导学生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文本情感因素很浓,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主旋律,有爱国、思乡、怀人的情怀,有智者的声音和仁者的呐喊。充分发掘并利用好文本中的生命情感,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产生并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崇高的人格。

三、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生命的意识

人们常说,生命无价。是的,生命之花是那样的美好,又是那样的宝贵,因为它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悲哀地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命的态度根本不是珍惜和热爱,而是漠视和践踏。有的学生因为情感受挫而选择绝食、自残甚至自杀,有的年轻人因为工作难找而失去生活的勇气,甚至有小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相约跳楼,更有学生因为一点小小的矛盾冲突就举刀杀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情景引发我们的深思,我们的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冰冷的理性的知识和每一次考试的高分吗?而最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我们语文老师又应该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之外,给学生一点怎样的精神养料以呵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成长呢?我想,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要让学生明白,生命需要用心呵护,珍视它,爱惜它,绝不可随意破坏、践踏甚至杀戮或抛弃生命。要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学会敬畏别人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以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素质来加强生命的韧性以承担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我们还要以一种宽广包容的胸怀去宽容别人的错误,以一颗善良和热情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有一颗热爱生命之心,热爱生命就会热爱自己、热爱他人,就会热爱生活中的一切体验,不仅是喜乐幸福,也包括悲哀愁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素材,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首首优美生动的诗歌、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美文来引导学生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体悟生命的美好和珍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从而学会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命,懂得尊重和敬畏他人的生命。

四、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校园也不再是纯净的象牙塔,学生的思想行为也折射出物欲拜金的浮躁之风。有的学生家庭条件好,就一味地去追求名牌、时尚,以大把花钱、吃喝玩乐为能事,早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有的学生来自农村,经济条件本来就差,全靠父母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却也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把许多精力花在结交朋友、追赶时髦上。前者往往因出尽风头而洋洋得意,后者常常为力不从心而垂头丧气。这些糊涂的孩子恐怕都把这建立在父母辛劳基础上的物质享受当成了理所当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是多么无知和愚蠢的行为。作为孩子心灵塑造者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学生在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浪费生命,该是多么的痛心和着急啊!因此,我们应当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教育学生明白生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美丽还是平凡,它都是宇宙间最值得欣赏的风景,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种令人无比激动的过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希望。生命的每一个日子,都有其内在的美丽。欣赏生命实质上也是欣赏灿烂多姿的自己,享受生命就是用心品味生命本身的美丽,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生活本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是短暂却又最精彩的。多一份欣赏,生命就会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让你的生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在欣赏自我的同时,也要懂得欣赏别人,为别人的优秀而喝彩,为别人的成功而欢呼,摒弃狭隘与自私,学会担当和分享。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课本中的情理触发点,用一颗敏锐的心去捕捉学生心灵的共鸣点,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现生命本身的美,懂得用正确的态度去欣赏和享受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从而提升生命的境界。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在语文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在学生年轻的心里播下的那些属于生命的美丽高贵的种子就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中学语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