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冬乐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5)01—107—03
[内容提要]在新形势下,高校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中,党课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不仅在形式上要做到具有吸引力,在内容上更要说服力、感染力。积极探索和改进高校党校教育培训的路径显得十分重要。在传统党课培训的同时,辅以微型党课教育培训,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探索一条有利于提升党员政治素质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党校培训;微型党课;路径探析
一、高校党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党员政治素质的提升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政治任务,使党员具有崇高的政治信仰、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等。党课便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党员和教育党员的重要途径,通过党课教育与培训,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党员的党性。高校党课大体涵盖四个层次:一是启蒙性党课,二是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课,三是预备党员学习党课,四是党员学习党课。[1]高校党课教育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高校党课在运行的过程中相对保守,缺乏创造力与感召力,具体表现为:
(一)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高校的党课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存在着缺乏统筹的问题,如缺乏统一安排、统一管理。高校的党课由各高校党校自行安排,没有统一的教材、标准的教学大纲、规范的教学计划,也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课时较少,上课比较集中,上课时间不确定,有的安排在晚上上课,有的安排在周末上课。最后的考试考核的形式也相对随意,写一份体会或答一张卷纸就可以顺利通过。这样缺乏系统安排的课程最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授课内容单调、授课方法单一。当前高校党课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主,辅以相关几本教材中的内容。[2]这些内容都是必须要讲授的,如果不添加新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课程内容只能单调没有吸引力。同时,高校党课的班型比较大,这种大班授课的方式很难保证教学的秩序,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课堂讨论和辩论等互动环节,无法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只能采取一言堂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基本上是采取单向灌输式教学,学员的主体性、主动性被忽视,难免影响教学效果。
(三)师资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党课对授课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理论素养、个人修养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高校党课任课教师很少有专职的党课教师,基本为党务工作者、两课教师和辅导员兼职担任,加之一些主客观因素的约束,使得党课的授课侧重点不同,缺乏针对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微型党课是对传统党课补充的有益形式
在高校党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集中授课式党课固然存在着问题,但仍然是党员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在不断对党校的教育教学进行改进的同时,也在探索性的教育形式,微型党课这一教育形式就是对传统党课的有益补充。
(一)在授课内容上,实现“冗长呆板”转向“短小灵活”。微型党课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不拘一格,主要依照党课的主题和授课人擅长的领域来确定。[3]微型党课主要在灵活与实在上下功夫,即时间地点的选择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灵活,教学效果上实在。既可以是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可以是解读学校当前的发展目标;既可以是党员中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也可以是身边普通人的好人好事。多样的内容选择、灵活的授课形式,不仅拓宽了党课教育的覆盖面,更提高了微型党课的吸引力。
(二)在授课方式上,实现“单向接受”转向“多向互动”。传统的高校党校党课教育往往以单向输出、单向接受为主,教育的效果不好。而微型党课教育方法相对灵活,效果相对较好,党员授课者根据确定的课程讨论主题,要精心准备党课的内容,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幻灯片等,在讲课中综合运用合理的表达方式,通过形象化、通俗化、故事化风格的语言描述,辅以精心制作的幻灯片来表达自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政治理论与个人实际工作的体会。听课党员结合授课情况与授课者和其他党员进行互动交流,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深化课程主题,真正使使党课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
(三)在授课主体上,实现“一人主讲”转向“大家同讲”。传统党课一般都由专家、学者、等少数人在台前主讲。微型党课则是每个党员都可以走上讲台,而且鼓励党员同志大胆走上讲台,将原来的倾听者变为主讲人。[4]因为微型党课内容选择面较广,只要是党员即可参与,使普通党员成为主讲人,那么上讲台的压力必然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这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讨论、互动的环节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角色转换大大地提高了党员参与党课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党员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形成干部向党员学习、党员向党员学习、群众向党员学习,党员向群众学习的风气,进而推动创新型、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
三、探索传统党课与微型党课结合的路径
微型党课有一定的优势,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党课的作用,高校在进行党校集中培训的同时,辅之以“微型党课”的日常常规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针对性教育,二者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实现党员经常性和全员性教育。使党课教育能够抓得起,放得下,探索一条有利于提升党员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基础理论与时事问题相结合。传统党校党课的培训以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课程相对系统化。因课程时间安排的关系,课程较少,在讲授完基本理论知识之后,授课老师对当下的国内外热点、形势政策问题的解读基本上是一带而过,很难做到讲解精细、面面俱到。而微型党课形式较灵活、时间占用少、上课次数多、时效性强,课程的主题的设置更加贴近实际。可以开展微型党课,针对某一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提升党员运用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二)教师指导与学员研究相结合。根据传统党课和微型党课的特点,将二者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将“微型党课”纳入传统党课的课程中,融入为其中一个教学环节,随即选择一名普通党员担任主讲人,由党校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倡导和鼓励党员学员自主学习;[5]二是邀请党校教师参与微型党课的交流互动,以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学员的具体实践、感悟相结合,将微型党课深入化。这样,即使传统党课具有了新鲜感和吸引力,又使微型党课更加细致深入,同时也为党建工作搭建了新平台。
(三)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传统党校培训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以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考查的是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全面的考查一个党员的是否合格。[6]微型党课开展的形式多样,比较灵活,这样相对考核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理论考试结合日常工作、社会实践活动的考核,尤其是在当今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软件的普及率高、覆盖面广,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相当迅速,在新时期可以增加网络调查、网络舆论鉴别能力等内容的考核,同时加强对党员政治素质的考察考核,引导党员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去,坚定共产主义的政治信念。
参考文献
[1]李海燕.高等学校党课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
[2]李 萌.构建新型高校党课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2009(36)
[3]朱家立.微型党课研究与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4]郭沁荣.以微型党课为载体全面推动高职院校学习型党组织创建[J].理论与实践报,2014(1)
[5][6]孟莹莹.党校培训和“微型党课”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015)。
责任编辑/陈洪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