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在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析
杨莉
(长治医学院 学生处,山西长治046000)
[摘要]中医文化蕴含着宝贵的医德教育价值,是现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根脉。中医文化不但对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大的价值作用。如何充分挖掘中医文化的医德教育价值,发挥其思想教育功能,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有课题。文章重点从启迪价值、借鉴价值、净化价值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医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作用,以期增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医文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8-10
[作者简介]杨莉(1982-),女,山西长治人,长治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1-0102-03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bright pearl among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and is the spiritual wealth form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Since it contains a high value i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t has become the roo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modern medical staff.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oughts and ethics of medical staff, but also has a significant valu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how to fully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as well i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func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the main cultivation front of modern medical staff, has become a unique task for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t was explored in this paper the role of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focusing on three aspects of its enlightenment value, reference value, and the purification valu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1.027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医行业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中医文化蕴含着宝贵的医德教育价值,是现代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根脉。中医文化不但对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产生着重大影响,而且对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有重大的价值。医学院校是培养多层次医卫人才的主战场,肩负着立德铸魂,培育德术兼备医务人员的崇高使命。因此,如何结合其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医文化的医德教育价值,已成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有课题。
一、中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启迪价值
当今中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转型的加速,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都在急剧变革,进而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如何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蕴含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中医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1.中医文化对受教育者如何做人的启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到底就是教育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而中医文化中许多关于如何做人的优秀思想,为当今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迪。首先,做好医生的前提是做好人。古代医家收徒的首要标准是人品要正,《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指出:“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授,是谓得道。”意思是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徒弟,不符合标准的不能传授其知识,而这里讲的标准之一就是为人正直,肯为民众服务。其次,做好医生要清廉不贪。清朝名医费伯雄在其《医方论》中强调指出:“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得利而学医则不可。”说明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贪图钱财是行医之大忌。此外,视人如己、胆大心细、不惧艰苦等医德都为当今医学生做好人、做良医确立了标准。
2.中医文化对受教育者职业道德养成的启迪。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医学生,良好的医德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医生的天职所需。某种程度上讲,医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的生命与健康。而中医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德思想,为现代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提供了重大启示。林逋在《尚心录·论医》中说:“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意思是没有长久医德的人做不了医生。“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德的最高境界。它将“仁爱”思想与“医术”相结合,“精(医德)”与“诚(医技)”相融汇,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要心怀仁爱、心怀慈悲、德艺兼备、以德为先。此外,“济世活人”“普同一等”是中医文化中又一行业准则。明代医学家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说:“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慎勿论贫富,均是活人。”强调医生应具有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济世活人的品质。“济世活人”因此也成为许多医学家的座右铭。当然,传统医学中虚怀若谷、忠于医业、修德自律等医德都应成为医学生今后的职业操守。
3.中医文化对教育者传道授业的启迪。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除了肩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外,还扮演着示范者和关怀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做人、从业、治学等方面都有引导和示范责任。因此,教育者本身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纵观《黄帝内经》,它是一部以医学为主,涉及古代哲学、天文、历法、气象、生物、建筑、农业甚至军事等领域的巨著,认为学医的最高境界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见,要兼备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就必须博览群书、融会贯通。这就启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一名合格的精神导师,就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以及仁爱之心、责任之心、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组织宣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素质。这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而且还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仅靠所用理论的正确,还要凭借在实际工作中显示出来的优良素质、人格力量和较强能力去感染学生、说服学生。同时,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拓展素质,使其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实效性。此外,中医文化强调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量体裁衣,各得其能,各得其传。这就启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必须对症下药,精心设计出有针对性且可操作的方案,既要统一思想、统一管理,又要个别指导、单独处理。
二、中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鉴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是中医传统医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因而,作为意识形态,中医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带有封建伦理道德的色彩。然而,剔除它的封建性,中医文化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研究对象、思维方式、具体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存在高度契合,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1.在研究对象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都以人为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医学以追求人的健康为目标,两者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因此,传统医德中的“人命至重”“仁心仁术”“济世活人”等价值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使我们认识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把关爱生命健康、关心现实生活与解决思想政治问题有机结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2.在思维方式上,中医对疾病的诊疗讲求“辩证施治”,即用联系、发展、全面、系统的观点看问题,这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队伍和体制建设尚不健全,加上复杂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由此可见,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从全局出发,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借鉴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创新机制,壮大队伍,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机制作用。
3.在具体方法上,中医以防病为主,治病为本,《黄帝内经》中就有“治未病”的理论。而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工作就是扼杀不良思想于萌芽,灌输正确思想于初始。所以,我们可以借鉴中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和方法,“在思想问题发生之前就增强人们的思想‘免疫力’,使思想问题无法产生或被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洞察事物的敏锐眼光,预见受教育者思想变化的倾向,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否则,错误的思想一经形成,犹如顽症,久治不愈。
4.在教育理念上,中医文化中许多宝贵的教育理念都值得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学习。例如,灌输与内省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强调在系统的理论灌输之外,要更注重引起学生的内心反省和心灵启迪,只有内外因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医德与医术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强调在学习医术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医德的培养,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德术兼备”是良医的标准。知与行相统一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知行统一,重视实践,认为医德应体现在实践之中。
三、中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净化价值
优秀文化不仅能够陶冶情操、净化人心,而且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净化文化环境。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医文化中的传统医德在当今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净化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1.传统医德对当今医学生心灵的净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指数逐渐提升。与此同时,不同文化也在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深刻变革。一部分人传统美德丢弃、人生价值观扭曲、心态浮躁,“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蔓延。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有些大学生不甘清贫,不甘寂寞,不愿意刻苦钻研。这是当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一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其特有的中医文化资源,发挥其净化功能,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领悟“大医精诚”的医学境界,继承医德与医术有机结合的理念;追求“不图名利、清廉正直”的品质,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传承“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精神,丰富和发展现代医学;坚守“谦虚谨慎、尊于医业”的行医思想,捍卫医学的正确发展;树立“仁者爱人、仁爱救人、济世活人”的崇高医德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传统医德对当今社会风气的净化。医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民生保障的中心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不断健全,医疗水平在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也给医疗行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出现了一些有悖医德的现象。诸如收红包、吃回扣、乱开医药费、服务态度恶劣、奉献精神缺失,甚至视人命如儿戏。此类行为败坏了医风,破坏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对价值观尚处于形成期的医学生产生了巨大冲击。
社会风气的扭转绝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就可立竿见影。既需要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作保障,也需要上善若水的道德来浇灌。为此,医学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充分挖掘传统医德资源,既要挖掘医学宝典中的医德资源,又要挖掘历代名医身上的医德资源。其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诸如义诊、健康咨询、义务献血、卫生下乡、临床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其仁爱、救助、奉献的道德情感,使其逐渐确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再次要营造医德文化氛围,将医学文化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处场所和角落,让他们感受到医学文化的强大气场;同时,通过参加各种“医学论坛”“名医文化艺术节”“医学竞赛”等学术活动,让医学生体会到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总之,我们要充分开发传统医德净化社会风气的功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7.
汪世勇,王勇.浅述中国传统医德的特点.魅力中国,2009(89):54.
颜桂花.加强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的途径.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5): 53.
An Explor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Yang Li
(OfficeofStudentAffairs,ChangzhiMedicalCollege,Changzhi046000,China)
[Key words]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dical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山西农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山西民俗文化保护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zxsk2-1405);2015年“山西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网络思潮与青年学生舆情引导研究”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