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语文课程结业考核中的应用

2015-04-10 05:39王闽红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学语文课程考核

□王闽红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高职语文课程作为各专业通用的“公共课”,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对学生的文学素质的考核,而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评价。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传统的高职语文考核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本文探索一条新思路,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来进行高职语文课程结业考核的探究,以此促进高职语文结业考核功能的提升。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认为:“工学结合模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所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优秀的职业人才,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模式重点是利用学校和企业、行业、社会等多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专业的需要来配备资源,将真实的企业项目、课题引入课堂,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模式,最终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于企业生产、行业服务、社会需求的一线专职人才。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现代高职教育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指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新方向。

现代高职教育体制改革提出我国高职教育所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应运而生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和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高职语文课程作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树立人文精神和塑造完美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等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任,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等同的。科学的考核评定方式有利于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学围绕实际岗位需求,以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那么其模式下的考核体系也应围绕这条思路来进行。高职语文课程结业考核应合理、巧妙地与本专业学科进行联系与沟通,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带动起专业建设课程的改革。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环境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考核中的应用需要一个良好的运作环境,国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态势较好,比较成熟,为企业所接纳,广受欢迎和好评。其特点是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经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未来职业素养的形成,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行业竞争脱颖而出成为高素质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将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国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与企业公司、教育系统、社会环境相结合,形成完善的支持体系,创建出一个适宜人才发展的优良空间,为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提供各项支持和便利条件。

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管理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力量薄弱,国家对此的支持力度不够,国家政策不足以调动企业积极性,没有鼓励学校实施工学结合的专项经费,社会缺少支持平台和有力保障。高职学校学生缺少学习过程中的灵活性,学生的自主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缺少对本专业的兴趣以及对本行业未来发展的整体认识和把控。高职课程的设置上重知识,轻能力,少创新,过于死板,缺乏与工作过程相关的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与相关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严重脱节,体现不出高职自身的优越性和自身特点。

一些欧美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他们的许多高等学校有自己专门的工学结合管理部门,在管理体制上对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学校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教学制度上多为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以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以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代替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以选课代替排课,全面考虑学生的个性化,人性化,差异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和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教学课程体制主要是设置成模块式结构,突出其专业性和实用性,针对性和可选性强,设置灵活多样,紧密联系实际,并与企业挂钩,与社会接轨,弹性学习制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时间和空间都较为灵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来自由选择模块组合,自主进行课程安排,实效性很强,达到的学习效果明显。

很多发达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来激励企业自愿地接受学生实践,让学生到企业来工作,达到双赢双惠,合作的企业还能够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等,并将这种模式逐步扩大完善并形成一种管理体制。对于企业,一些非关键技术岗位或岗位技术要求、风险系数要求不是太高的岗位来讲,如果由现有工作人员担任或招纳新的员工,成本大大高于由学生来承担,这样的岗位如果由受过训练的高职学生承担,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对于从学校走出来的高职学生,他们的知识能力经过专业化训练,反应快,学习能力强,其计算机操作也比较熟练,完全可以胜任。对于追求经济效益和性价比的精明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高职生来讲,这样由学校直接走向任职岗位,肯定也是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双方都有内在需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课程的考核评价工作在这种环境中进行,效果会很好。企业可从自身持续发展的需求出发,把接收学生实践作为招聘符合企业需要的合格员工的途径之一,从而也会学生今后的就业,人生规划做前期的铺垫,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学生可以从中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深刻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提高责任心和判断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使其变得更加成熟;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尽早适应环境,在广阔的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些好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去效仿和学习,我们可以根据本国特点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探索出一条适应于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建设的道路,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效的适用环境。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可以根据专业概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开发、教学安排、校企合作、教师队伍、校内实训基地、社会服务、专项资金投入、学生就业状况等方面建立考核体系。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一定的劳动报酬,严格的过程管理提高学生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活动中的操作动作的熟练程度。

理论知识由工作实际操作过程的需要导引出来。将考核与工作内容结合起来,建立一支双师结构队伍来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考核,结合语文学习特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考核体系,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与专业相链接,对于不同的专业方向如财务会计、计算机、物流、机械、建筑工程等,可以适当地进行微调,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定位,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设定考核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直接联系,反映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可以设定突发情况、行业危机,让学生表现如何应对,突出其应用价值。将某一课题的理论和技能相结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自主解难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考核任务完成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以及心得体会。具体实施中体现以下特点:

(1)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校出台支持性政策,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对接职业标准,提供资金、场地等保障,鼓励专业与企业合作,双惠双赢,共同育人;

(2)结合本专业要求进行社会调研,确保论证充分,考核方案思路清晰,考核方案内容全面系统,突出考核评价学生语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本行业产业发展以及所要求的执业资格获取情况及时修订;

(3)注意学科之间、知识与专业等方面的联系,更新教学观念,通过考核的导向有利于合理的具有弹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养成对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的思考,为学生提供后续学习的路径;

(4)体现开放性和多元化,制定一系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考核评价方法,教学考核制度实施“完全学分制”,以学分来考核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考核过程安排合理,可操作型强,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际情况等来自行选课,导师制和弹性学制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

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语文课程的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

4.1 考核形式

应在注重考核和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对考核内容进行合理调整,突出学生对专业岗位的适应性。

语文课程考核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语文课程考核与评价可以检验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其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导向性。绝大多数高职语文结业考核是由平时课堂成绩和期末考试、考查成绩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讲,平时课堂成绩占到总成绩的30%~40%,主要由学生考勤、课堂表现,回答即时问题情况,当堂作业完成构成;期末成绩占60%~70%,主要是最终考试或考查构成,多以开卷考试为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来源于课堂上所了解的情况,尤其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主观上不重视,学生也不认真对待,这样的考核效果造成其形式的可有可无。在高职语文课程结业考核中,传统的考试形式以闭卷和开卷为主,多数闭卷考试存在形式因循守旧,毫无创意等问题,考试题型和内容上分为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要概述题、分析阅读理解题、表述题、小型课题等,其考试内容主要围绕语文知识范围内的文学常识、所学习文学作品的内容概要、经典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综合阐述等方面,侧重对高职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文教材上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活力,缺少创新和突破,教师出题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导致学生对语文书本上的内容死记硬背,考核效果很不理想。而多数开卷考查形式简单、随意,综合评价难以具体定性、定量。

比如高职语文课程考查中采用较多的评价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期末上交一篇论文或让学生做几道开放性的试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是在课程即将结束之时,学生在短时间内要完成一个大课题,在时间的准备能力和态度上都有应试之嫌,如果缺乏事前周密的部署,教师没有及时有效地作前期的示范,只单纯依靠学生自己在课下独立完成,学生在审题分析、确认课题方向、查找有关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最终撰写文章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难度比较大,可用时间短,以致最后完成的论文质量达不到考核标准。对于有的开放性论文题目,如果考核内容的要求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不足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动力,不能在考核中出色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新性,写出来的论文难免会偏离主题。这样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如愿地体现高职语文课程的性质与要求。甚至个别学生为了省时省事,从网上轻松直接下载、抄袭、拼接,交上所谓的“作业”,仓促应付考核,这种快餐式过程产生出的“论文产品”怎么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呢?试想如果课程考核内容严重脱离实际,不能立体化、全方位地衡量学生的各项素质,那么所谓的“开放、自主、全面、创新”这些字眼就形同虚设,这样的考核和评价方式违背教师的初衷,既不能准确、客观地去评价出一个学生真实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也不能真正反映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语文教学的目的何在,考核的意义何在?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陈旧不变的语文课程考核体制直接影响到语文日常的教学工作,枉费了语文老师兢兢业业、煞费苦心的每堂课。因此转变评价观念、建构多元评价体系,灵活适应现代化要求,优化语文课程考核体系具有现实意义,这也体现出高职语文课程考核改革的迫切性和必然性。

采用适宜的工学结合培养人才模式强化考核功能使考核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能够真正为整个语文课程教学过程服务,完善对高职学生语文课程的综合评价,最终成为培养出合格的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比如语文课程考核形式可以通过专业知识讲座、小组讨论、体验、演示、角色扮演、情境、案例、现场启发引导等多种样式进行考核。可以在高职语文课程学习评价方面尝试创新,结合其专业特点采用过程式考试方式,结业成绩由平时学习和期末社会调查报告展示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突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思考习惯的形成过程,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成;调查报告展示以每组成员5~8人为单位,选定好课题后,小组成员分别就报告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小组讨论、情境案例选取论证、书面报告起草、课件制作等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个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完成后,再将调查的过程和报告的内容做成幻灯片形式,由一名小组成员代表在班上进行展示。同时,每小组推荐一位评委和老师组成评委组,对学生的演示进行打分作为该小组成员的期末考试成绩。调查报告以学生一个学期的社会、企业实践为主,历时较长,包括的内容较多,学生从中受到的体会也深刻,这样的形式和内容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认识不足,增强其职业责任感和行业竞争的危机感,促使他们以此为起点,与其他同伴共同成长。

4.2 考核内容

理想的、科学的评价方式应该是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考核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触及社会热点,同时与学生专业相联系,以职业能力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规划,以学生职业活动为单元来组织课程,高职学生在一个专业相同,能力相当,知识水平相近的团队环境中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动力十足,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要注重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底蕴,语文学习能力,听说读写技能,使其变得立体化、多维化,能够更好地为专业服务,为高职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提供长久的支持和保障。学生在这个考核过程中,不仅获取了能力,还加强了人际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等。这些都是学生在书本上所难以获得的,也正是高职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所必须具备的宝贵财富,同时将学校和企业、社会实践尽早联系,三方挂钩,能够缓解学生对未来就业压力的恐惧心理,打消对未来的顾虑,获取对专业学习的信心,做好对自己未来的定位和规划。

在考核内容的设计上,要把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情况作为考核主要内容,突出人文性、职业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设计的课题任务可以来源于工作实践和一个典型工作任务。考核的内容要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比如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表现,包括其敬业精神,为企业出谋划策创新能力,应对意外情况、处理危机的应变能力,与他人的协作、沟通能力,这种考评模式,不仅考核了学生的智商,更考核了学生的“情商”。工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语文考核过程是体现学生学有所成,增长专业知识,陶冶美好情操,丰富视野,开拓创新,激发想象,促进人际沟通与交流,培养与人合作精神,养成良好个性和习惯,最终成为身心健康,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的过程。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职学生,在今后走向社会,成长的道路上更具有竞争力。教师可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语文学习平台”“我爱我的专业”“成长记录”“实践感悟”“未来职业规划”“心理自我疏导”等档案,具体记载自己在平时学习和实习以及完成一项任务时所得到的启发和收获,敢于表现自我,认清自我,认识社会,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析自我的内心,调节不良情绪,主动与他人交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定位,及早做好融入社会的准备,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对语文的学习更感兴趣,突出了语文的知识性、实用性和工具性,同时在个人的成长轨迹中,也显现了其人文性,学生对自我的定位更明确,与他人的沟通也越来越不局促,变得自信、稳重、务实、敬业,教师也便于通过学生的文案记录以及他们与同学间进行的交流与展示,做出准确的定性、定量的综合性评价。

考核体系的过程要具有整体性,整个过程包括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实施评价反馈等,强化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自我解决问题能力、获取信息,勇于尝试学习的能力、职业创新能力以及责任感、细心的工作态度等。过程的实施需要双师型教师的组织,教师应主动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与专业知识相联系,为专业服务的同时,应保持语文本身的独立性,不是被动地隐藏锋芒,而是在实践运用中张显语文课程的内在魅力。将教学和考核相结合,建立合理、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给予教师和学生充分的自由,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更能不断地发掘出语文课程本身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把高职语文课程的学习转化为内在需要,获取求知的快乐,而不是被动地、带着情绪去学习、去应考,这也是语文教师期盼达到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语文课程结业考核中彰显其作用和价值,其应用在当今高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给传统的语文课程的考核带来新鲜的活力,适应了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显得尤为开放而灵活。它不仅突出了职教特色,与教学相辅相成,与企业相挂钩,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还兼有语文自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时为学生本身的成长和适应岗位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语文课程考核体系的定位就是为教师的语文教学而服务;为全面衡量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评价学生养成的语文素养和职业素质而服务;为满足社会、企业对高职生的需求而服务;为学生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服务;为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顺利达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而服务。

[1]疏 剑.基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高职学生考核评价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2]胡先富.基于学分制的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3]李家林.高职教育课程考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0).

[4]吴艳华.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5]徐善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语文课程建设——以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

[6]施锦云.探索高职语文课程评价考核之路[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工学语文课程考核
盐工学人
内部考核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工学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