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双 宁嘉鹏
①中国.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 E-mail:koosa@126.com ②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蚁族”是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1],是我国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新兴弱势群体[2],具有高智、弱小、群居的特点[3]。他们既拥有创造伟大的潜能,又拥有巨大的破坏力,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4]。刘琦,吴宝利等2012年对北京市“蚁族”调查发现,“蚁族”群体的身体健康素质低于目前国民身体素质水平[4]。2014年李雅儒,王伟璐在北京、上海、广州3 地对695 名毕业大学生调查发现,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收入偏低,主观幸福感较差[3]。
近年来,“蚁族”因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大规模聚居而备受关注[1,5]。目前对“蚁族”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地区,而对东北地区的调查相对较少,但这些地区却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蚁族”群体问题。沈阳和大连作为辽宁省的重要城市,关注“蚁族”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在东北地区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创新性地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辽宁地区的204 名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真实反映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以期全面深入了解辽宁乃至东北其他地区的“蚁族”群体,为提高大学毕业生生活质量制定相应对策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同时也为维护社会稳定等研究贡献基本的资料和思路。
在辽宁省沈阳和大连2 个城市历时1 个月在毕业大学生聚居区域随机入户选取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参加测试。本次共发放问卷250 份,回收问卷229 份,有效问卷204 份(81.6%)。其中男性97人,女性107人。受教育程度:专科46人,本科119人,研究生39人。毕业年限在3年以上150人,3年以下54人。收入在3000 元以下134人,3000元以上70人。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共74 分条目,包括躯体功能(条目FII-F30),心理功能(条目F31-F50),社会功能(条目F51-70),物质生活状态(条目FI-F10)4 个维度和1 个总体生活质量评价维度(条目G1-G4),均以正向计分的结果参与分析,即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6]。
毕业生按要求填写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选择与自己当前情况相符的相应选项。同时,毕业生还要提供其基本的人口学信息,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毕业年限、收入等。
采用SPSS 18.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见表1。
表1 辽宁新毕业大学生“蚁族”的生活质量总体得分情况(±s)
表1 辽宁新毕业大学生“蚁族”的生活质量总体得分情况(±s)
领 域 得分72.49±7.28心理功能 68.93±7.91社会功能 60.85±5.03物质生活 49.17±8.22总体评价躯体功能13.01±1.87
2.2.1 不同性别毕业大学生“蚁族”得分状况 由表2可知,男性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方面得分都低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方面差异显著。
表2 不同性别的“蚁族”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
表2 不同性别的“蚁族”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
注:* P <0.05,**P <0.01,下同
领 域 男性(n=97) 女性(n=107)F躯体功能 70.63±7.62 74.18±6.55 12.801**心理功能 67.69±8.18 70.04±7.52 4.549*社会功能 60.41±5.30 61.24±4.77 1.378物质生活 47.87±9.10 50.35±7.19 4.738*总体评价 11.66±1.74 13.33±1.93 6.450*
2.2.2 不同月收入的毕业大学生“蚁族”得分情况 由表3可知,不同收入的“蚁族”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和总生活质量方面差异均不显著。
表3 不同月收入“蚁族”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
表3 不同月收入“蚁族”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
项 目3000 元以下(n=134)3000 元以上(n=70)F 72.80±7.96 71.90±5.77 0.691心理功能 69.28±8.43 68.26±6.82 0.759社会功能 61.08±5.46 60.39±4.08 0.886物质生活 48.73±7.59 50.02±9.31 1.134总体评价躯体功能13.14±1.99 12.77±1.60 1.866
2.2.3 不同毕业年限的毕业大学生“蚁族”得分情况 由表4可知,毕业3年以下的“蚁族”比毕业3年以上的“蚁族”在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得分高,差异显著。
2.2.4 不同学历的毕业大学生“蚁族”的得分状况由表5可知,研究生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和生活质量总体评价方面明显高于本科和专科毕业生。进一步进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LSD),结果发现,在躯体功能上,专科生与本科生得分之间,本科生与研究生得分之间差异均显著(P <0.05)。在心理功能上,本科生与研究生得分之间差异显著(P <0.05)。在物质生活上,本科生与研究生得分之间,专科生与研究生之间差异显著(P <0.05)。
表4 不同毕业年限的“蚁族”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
表4 不同毕业年限的“蚁族”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
领 域3年以下(n=150) 3年以上(n=54)F躯体功能 73.29±7.22 70.28±7.07 6.975**心理功能 69.23±8.27 68.08±6.82 0.847社会功能 60.86±5.32 60.82±4.19 0.002物质生活 50.06±7.25 46.71±10.14 6.767**总体评价13.06±2.07 12.88±1.17 0.376
表5 不同学历的毕业大学生“蚁族”得分比较(±s)
表5 不同学历的毕业大学生“蚁族”得分比较(±s)
领 域 专科(n=46) 本科(n=119) 研究生(n=39)F躯体功能 73.72±6.67 71.20±7.34 74.98±7.06 4.999*心理功能 70.29±7.88 67.78±8.05 71.83±7.05 3.122*社会功能 61.20±5.68 60.56±4.97 61.29±4.44 0.460物质生活 48.38±7.83 47.39±7.89 55.53±6.53 16.970**总体评价13.21±2.05 12.76±1.80 13.49±1.78 2.788
首先,男女毕业大学生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总的生活质量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这点和已有的对师范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不一致[7],可能是由于被试的专业背景和就业阶段不一致所导致的。我们认为,很多新毕业女大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压力较小、强度较低、趋于稳定的工作[8],而社会普遍对男性的要求较高,认为婚姻中需要男性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更大一些,加上男性更容易忽视正确的生活习惯导致健康问题的积累,不善于表达和求助导致心理问题的积累,导致男性毕业大学生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总的生活质量方面都低于女性。
其次,研究显示不同月收入的“蚁族”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和总的生活质量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相一致,单舒平对西安市“蚁族”群体的调查发现,毕业生“蚁族”群体一般经济收入低,心理压力大,住宿条件简陋,治安状况堪忧[9-10]。这些调查结果显示,“蚁族”群体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租房、生存所需支出较大,生活质量总体上较差。
再次,毕业年限不同的“蚁族”在躯体功能、物质生活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和不正确的生活习惯积累导致的健康问题加剧、睡眠与精力较差、躯体不适增加等,这与以往对“蚁族”群体身体素质的调查研究结果一致[4]。随着毕业年限的增加,家庭负担越来越重,而蚁族的物质生活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所以,毕业3年以上的“蚁族”反而比毕业3年以下的“蚁族”物质生活状况更糟糕。
最后,调查还显示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方面与本科和专科毕业生有显著差异,说明拥有较高学历的“蚁族”有更高的收入,物质生活也更好一些,躯体功能相应也会提高,心理状况也更好些。
综上所述,性别、毕业年限和学历是影响“蚁族”躯体功能的主要因素,性别和毕业年限是影响其心理功能的主要因素,性别、毕业年限和学历是影响这一群体物质生活的主要因素,性别对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生活质量总体评价有显著影响。
从本调查结果来看,我们要更加关注毕业大学生“蚁族”的生活质量。首先,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例如为新毕业大学生提供廉租房和公租房[11];其次,改善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消除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某些不合理制度、降低劳动力的流动成本;再次,鼓励新毕业大学生克服完美主义倾向[12],采取优惠政策,号召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等不发达就业,或鼓励他们到基层自主创业,国家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扶持,帮助这些大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创业梦想;最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度规模应该重新界定,并组织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就业指导课程,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相关做法[13],通过经济发展和多种组合的政策手段,从多个方面加以缓解和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如需求促进措施、供给促进措施与供求匹配促进措施等[14-15]。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毕业年限的增加,“蚁族”的生活质量呈上升趋势。他们需要的是国家的关注与帮扶,而不是怜悯。虽然毕业大学生“蚁族”群体的现状暂时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只要他们坚持心中的“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他们未来的境况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1]廉思.蚁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9-13
[2]曾博.“校漂”、“蚁族”等群体对高校稳定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24(9):89-95
[3]李雅儒,王伟璐.低收入大学毕业生的幸福感、社会支持及其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146-150
[4]刘琦,吴宝利,李国政.都市“蚁族”群体身体素质现状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53(1):92-94
[5]胡娟,崔丽霞,高淑燕,等.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社会支持状况的调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8(4):476-477
[6]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00:88-94
[7]赵丹娣.辽宁省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375-377
[8]肖方鑫,胡晓玲,丁良超.女大学生职业期望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5(5):163-164
[9]单舒平.西安市“蚁族”群体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1,23(10):64-66
[10]曾博.当前“蚁族”毕业生群体对高校稳定的影响与对策[J].理论导刊,2012,33(4):11-14
[11]李鹏.郑州市“蚁族”群体调查研究[J].华人时刊,2013,25(9):13-14
[12]马敏,冯丹,訾非.“蚁族”的消极完美主义人格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601-604
[13]杨伟国,王飞.大学生就业: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人口科学,2004,18(4):65-71
[14]李雅儒,毛强.关于“蚁族”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2,24(4):73-79
[15]余国林,朱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与国外促进政策借鉴的启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9,10(5):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