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杰忠 吴花林
中国.大同大学脑科学研究所(山西大同) 037009 △通讯作者 E-mail:wuhualin88@aliyun.com
大学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他们承受的压力也日渐增强。因此,一些大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抱怨,幸福感降低。当他们面对困难、挫折及处理问题时,往往不能采取理智的态度,错误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1]。
幸福感是走向积极心理的核心概念,是人们根据个人的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肯定性的评价[2]。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3]。应对方式是个体处理应激事件时的各种认知和行为活动,是个体对现实环境变化的调节行为,包括对应激事件的评估、调节与事件有关的躯体或情感反应等[4],应对方式也是影响心理应激过程及心理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对方式的分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另一种是分为成熟性应对、不成熟性应对和混合型应对[1]。一些研究表明,积极的应对方式与个体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消极的应对与个体幸福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5-6]。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生活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而消极回避的应对方式则有加重紧张对身体不良影响的趋势。积极的应对有助于个体幸福感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而消极的应对则会阻碍个体幸福感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为了探讨我校医学生总体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便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2011 级250 名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有效人数为241人,其中男生98人,女生143人,平均年龄(20~25)21.18岁。
1.2.1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7]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国内段建华(1996)对本量表进行了修订,包括33 个条目6 个因子: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得分越高,说明幸福度越高。前18 个条目平均得分常模男性为75 分,女性为71 分。该量表内部一致性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重测一致性为0.85。
1.2.2 应付方式问卷[7]采用肖计划1997年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该问卷共有62 个项目,每题回答“是”或“否”。问卷分为6 个因子,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把解决问题、求助归入成熟型,自责、幻想、退避归入不成熟型,合理化归入混合型应对方式,分别计算其因子分,高分表示应对方式经常被采用,低分表示应对方式很少被采用。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 实测过程 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共发放问卷250 份,有效问卷241 份(96.40%)。
全部数据采用Excel 2003 进行录入与整理,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包括一般描述性统计,t 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
医学生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等,见表1。
表1 医学生应对方式各因子评分及排序(n=241,±s)
表1 医学生应对方式各因子评分及排序(n=241,±s)
因子分 评分 排序解决问题0.8050±0.1132 1自 责 0.3524±0.1826 6求 助 0.5467±0.1616 2幻 想 0.4842±0.1572 3退 避 0.4714±0.1502 4合理化0.4036±0.1535 5
被测全部学生的幸福感总分较高。进一步分析,女生的幸福感总分显著高于相应常模(t=5.38,P <0.01),见表2。
表2 医学生幸福感总分得分情况(±s)
表2 医学生幸福感总分得分情况(±s)
注:* P <0.05,**P <0.01,下同
调查对象 医学生 常 模t 80.22±11.22--其中男生 78.87±11.65 75.00±15.00 1.88其中女生 81.13±10.85 71.00±18.00 5.38全体学生**
不同性别相比,男、女生的幸福感总分无显著差异(t=-1.549,P >0.05);但女生忧郁或愉快因子得分高于男生(t=-2.358,P <0.05);应对方式因子分女生求助分高于男生(t=-2.522,P <0.05),男生合理化分高于女生(t =2.106,P <0.05),其余各因子分在不同性别学生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对医学生幸福感总分、各因子分与应对方式各因子分进行Spearman 相关分析,总的来说,幸福感与积极应对(解决问题、求助)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消极应对(自责、幻想、退避)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且幸福感因子分与应对方式多个因子分具有相关关系,并达到显著性水平,见表4。
以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应对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应对因子有自责、求助,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自责、求助对总体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见表5。
表3 男、女生幸福感、应对方式因子分比较(±s)
表3 男、女生幸福感、应对方式因子分比较(±s)
调查项目 男生(n=98)女生(n=143)t P幸福感总分78.87±11.65 81.14±10.85 -1.549 0.123对健康担心 8.51±2.63 8.38±2.53 0.373 0.710精力因子 18.08±4.32 18.99±3.90 -1.704 0.090生活满足 6.70±1.91 6.89±1.84 -0.751 0.453情感和行为控制13.21±1.75 12.77±1.88 1.857 0.064松弛与紧张 16.69±3.44 17.47±2.80 -1.921 0.056忧郁或愉快的心境15.66±3.39 16.63±2.97 -2.358 0.019*解决问题 0.80±0.13 0.83±0.10 -0.104 0.891自 责 0.32±0.20 0.34±0.17 -1.362 0.175求 助 0.52±0.16 0.57±0.16 -2.522 0.012*幻 想 0.49±0.17 0.48±0.14 0.521 0.603退 避 0.48±0.20 0.46±0.17 0.861 0.390合理化 0.43±0.18 0.39±0.14 2.106 0.036*
表4 医学生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r)
表5 医学生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呈现医学生整体的幸福感水平较高。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代,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课余生活丰富,有更多的机会全面发展,况且其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环境较社会要和谐,没有生活、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另外,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一些负性生活事件能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因此对生活的感受具有较高的幸福感[8]。进一步分析提示,被测女生的幸福感总分显著高于相应常模,而且女生的忧郁或愉快因子分较男生得分高,但男、女生之间的幸福感总分并无显著差异,这与一些学者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9-10]。
本研究也显示,医学生较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这类成熟性的应对方式,表明医学生的应对认知过程具有较多的理性加工成分,对困难和挫折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应对能力,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压力[11],较好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心理防御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和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仍然有部分学生采用消极防御性应对方式,这与杨金秋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2]。
研究还显示,女生的求助因子分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更多地采用求助应对方式来处理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男生的合理化因子分高于女生,表明男生更多地采用合理化应对方式来处理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其结果与杨琴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3]。但合理化作为医学生应对方式的发现,应提高警惕,因为医学生的职业决定其不允许轻易犯错误更不允许将错误归罪于外界或他人[14]。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较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成熟性应对方式的学生幸福感水平较高,而较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不成熟性应对方式的学生幸福感水平较低,这也与杨金秋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2]。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提示,在6 种应对方式中,对医学生幸福感水平影响较大的是自责、求助。因此,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医学生个体幸福感的提高,而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则会降低个体的幸福感。
据此,我们呼吁教育部门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通过调整学生的应对方式,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应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感受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而所获得的主观幸福感的体验[15]。引导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应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锻炼其坚韧的品格,使其更加积极乐观,从而提高幸福感水平[16]。
[1]胡邱.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5):86-89
[2]凌宇,朱翠英,刘文俐.大学生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2):168-170
[3]周末,张连云,毛荆利.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0):3935-3946
[4]南守宇,张海芳,冯华.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81-1082
[5]张建人,黄懿.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29-631
[6]王极盛,丁新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181-1182
[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3-115
[8]苏丽慧,于雪竹,鲍丽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6):50-52
[9]王增文.高职大学生应对、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94-696
[10]彭小红,郑谊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3):240-243
[11]黄笑燕,蒋华,张香兰.护理大专女生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6A):1427-1428
[12]杨金秋,姜小鹰,林大熙.福建医科大学161 名毕业生总体幸福感和应对方式[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75-276
[13]杨琴,张昱,张澜.医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38-1140
[14]郑淑超,赖小林.医学研究生的社会幸福感与应对方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127-129
[15]蒋红,宋玉美,张澜.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8(9):702-704
[16]杨立宝.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4):4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