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元金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一直都是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对职业技能的需要。高职教育能够为我国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一体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人文素养教育较为缺失,高职教育的重点放在了专业教育上,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发展。
本文针对云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从人文态度上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针对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关系学生普遍存在认识偏差,大部分学生认识专业知识比人文知识重要。其中有部分学生不清楚自身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绝大部分学生对人文素养作用有一个清楚认识,同时也认为自身的人文素养需要提高。
大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比较关心,但是在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不够积极,另外有时出现过激行为,自控能力不够。在价值取向上,部分学生存在个人主义较为强烈的问题。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是日常学习中对人文知识的储备不够。
学生获取到人文知识的主要途径来自课堂教学。由此可见课堂教学需要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出发点。从高职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言,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了解处于粗浅层面的现象,实际掌握的人文知识十分有限。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调查,可以反映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明显的偏差。大部分院校仍然是将专业教育和学生技能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追求一种有形的价值目标,忽视了无形的价值目标。在这种轻素质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放弃了对自身素质的优化,这种偏见的不断形成导致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从高职教师的角度而言,人文素养教育比不上专业教育更有实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中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从目前的高职教育课程设计上可以发现,专业课是重点,人文课程则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加上人文教育课程并不能立即起到教育效果,因此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人文教育受到了轻视。加上高职教育课程中实践课程、技能培训占据比例较大,更是突出了人文课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观察近几年的高职院校教师现象,可以发现存在优秀的教师选择转岗或者调往其他高校的情况。加上部分高职院校急于扩大院校的办学规模,忽视了师资力量的补充。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由高中、职高或中专等学校转入高职院校,本身自身的人文素养就有待于提高,教育理念还没完全转变,或者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从某种程度而言,人文知识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学生获取知识量的多少。针对学生的调查,学生已有的人文知识大部分都是从课堂教育中获得的。从此可以看出想,要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课堂教学建设十分重要。但是针对实际的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只管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了教学方式的变通,整个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只管教学,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与学生沟通难以与学生建立一个共通的精神世界,这种方式之下教师只能变成单纯的教学机器。
从目前高职教育考核方式而言,弊端十分明显。传统的笔试仍然是人文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单一的笔试形式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实际水平。笔试形式也一直是一种传统形式,无非就是常识填空、阅读鉴赏等等,针对实际能够锻炼到学生的口语表达等没有涉及。期末考核的形式未体现出学生平时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只需要应付期末考试即可。
想要真正改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5]。本文在结合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首先,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大学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这是因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一直注重对人文的教育,《大学语文》中的内容也一直包含着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其次《大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因为高职《大学语文》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是从我国在长期发展中沉淀下来的具有深刻人文内涵与意蕴的作品。高职《大学语文》也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优秀的文章,目的就是帮助高职学生能够增长文学趣味,体验文学魅力,并且从作者的角度去领悟文学与各个层面之间的关系。语文还能够帮助人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最后《大学语文》还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处事能力。由于《大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古今中外作品包含了深邃的思想精华,是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基础。加上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存在异同性,因此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高职学生产生一个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动力。《大学语文》中的口语训练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处事能力。高职《大学语文》之所以在人文教育方面存在优势,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是语文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
作为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陈旧的思想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自己,树立综合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从实际语文教学行动中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技能以及思想道德等全方面的提高。作为高职学生,更加应该转变观念,在清楚认识到自身人文素质的现状的情况下加强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正确看待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清楚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对自身人文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这是基于高职《大学语文》教育对提高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关系到学生自身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在这种形式之下高职学生才能够在3年的时间内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全面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体系,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身心两个方面的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升级为高职院校,原有的招生对象也发生了改变,在课程设置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人文课程受到忽视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甚至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存在着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现象,或者只是在部分文科类专业中开设交际口语等。从目前这种现象而言,可以发现课程的这种设置现状完全没有认识到高职《大学语文》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应该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联系在一起。
高职院校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有特色教育,目前形势下人文教育始终是改革的重点。高职院校在优化高职人文课程体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人文课程的改革放在首要位置。开设《大学语文》及相关人文素质课,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将现有的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应用写作等进行更加深入的融合。将文学作品与写作应用融入其中,文学作品的教学目的是提高高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写作应用则加强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与其他课程协调发挥作用,一年级可以设置必修的《大学语文》课程,二三年级设置选修的人文素质课程,一类为文学素质类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积累更多文学知识,另一类为应用写作课程,根据每个专业课程的需要开展应用文写作、科技写作等。另外高职院校可以开设普通话口语训练等人文类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总而言之,关于高职院校人文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优化,目标在于培养高职学生自立自信自强、树立正确价值观、调整学习心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个优秀的高职教师应该在具备一定的人格力量的基础上加强人文知识的储备,同时具备先进的人文理念。高职教师需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同时在认真对待工作的同时真诚对待学生。知识储备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部分,教师只有具有了一定的知识量才能够做好人文教育工作。高职教师应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在教学与自学中不断的积累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力量,再将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传达给学生,利用自身高尚的人文素养提高人文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需要认识到人文素养重点体现在对人本身的尊重与关注,关注人的人性、人的价值与意义。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加强对语文知识的传播,更加需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注。高职院校想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各类人文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或者是高职院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采用让教师进行深造、开展人文讲座的方式有效提供给教师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
建立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一个平等的交流,通过亲切的交流、和蔼的表情以及肯定的手势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课堂上良好的氛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自由宽松的交流氛围,一方面让教师发挥出课堂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发挥出课堂主体作用,这种和谐的氛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针对高职教育的考核形式,应该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考核不仅需要体现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同时还需要检查一下学习态度,最好能够有差异性的进行考核,最终实现语文综合评价。首先从笔试方面,在考核中需要加入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开卷形式,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另外还可以采用口语考核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口语训练的加强。这是因为高职学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但是在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欠缺,因此在考核中需要加入更多动态新颖的方式,例如采用读报、讨论、辩论等形式既能够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口语锻炼,又能够激发学生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
想要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项目标,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急功近利,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用自身的人文魅力言传身教给每一个学生,最后利用多样的考核方式检验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达到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为我国输送更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1]张立莉等:《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青春岁月》2012年第2期。
[2]甘迎春等:《提升工科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途径与方法探究》,《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6期。
[3]夏虹毅:《当前工科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及对策思考》,《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2011年第21期。
[4]杨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增强高职大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分析》,《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5]卞薇:《影视欣赏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应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6]刘亚珍等: 《注重人文素养 培养职业能力——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途径探析》,《学理论》2010年第13期。
[7]华袁媛等:《新形势下提升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